香港電台︰彩虹世界盃
Listen now
More Episodes
在不少的殖民地國家,殖民者一去,本土人口壯大,為政者以去殖民化為首務,力除清理昔日的不名譽的痕跡。但科特迪瓦算是個例外,無疑該國人民不再背負有罪惡感的「象牙海岸」這名字,但昔日法治時期的風貌,在科特迪瓦,尤其在首阿比讓仍是清晰可見。 在西方的歷史,科特迪瓦甫被人知,就是在黑暗中,十五世紀歐洲人找尋往東航道,在西非幾內亞灣北岸發現這個盛產棉花、香蕉和牛、羊之地,但販子發現象牙可供歐洲貴族享用,該地人口也可以轉售中南美洲做奴隸,一片大好河山轉眼沉淪。1842年入侵的法國人成了新主人,之後看準科特迪瓦石油
Published 06/25/10
在眾多非洲殖民地之中,喀麥隆恐怕是經過最多不同殖民者統治的其中一個。十五世紀的葡萄牙人催毀了位於非洲中部西海岸的原始王國,之後荷蘭人和英國人相繼來到搜括象牙和販賣奴隸。 1968年來自漢堡的德國商人,驚嘆喀麥隆由海灘、沙漠、高山、雨林和原始森林組成的自然地貌,開始在該地建立商號。到1884年,德國取代其他國家,將喀麥隆變成保護國,境內近二百個種族,彼德國人統治。德國人意圖大肆改變這片地方,使之快速成長,因此德國文化的輸入,見於語文政策和城市興建。奈何德國在一次大戰戰敗,需要放棄所有殖民地,喀麥隆立即
Published 06/25/10
典型的喜劇可分為三部曲:平和、災難和新希望,位於西非畿內亞灣北岸,鄰近科特迪瓦的加納,經歷了頭兩個階段,展望著將來。 傳說千年前那裏有個古老的加納王國,地下有挖不完的黃金,河流沉積著淘不盡的金沙。加納人用不著,只知那是耀眼的飾物。但歐洲的淘金狂人蜂湧而至,他們建起城堡,逐步向內地推進。他們發現了同樣有價值的綠色黃金,即是可可和木材。饒勇的加納人不甘就範,抵抗到1874年,英國人將加納變成殖民地仍未終絕。災難的二部曲特別長。打跨了黃金掠奪者和黑奴販子,1957年3月6日宣佈獨立後,加納仍須面對重重的經
Published 06/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