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歲的躁動
Listen now
Description
本節目涉及自殺題材,敬請留意。 兩位21歲的大專生張凱榮(Henry)和陳智森(阿森)有著不同的成長環境,卻又都有著相近的鬱結。他們都認為現時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是以數字衡量一個人,無論是求學時期的學業成續,或是長大後能否置業和有穩定收入。這些要求對他們構成很大壓力,亦同時困擾著整個年輕的世代。二人都希望尋求出路。讀社會工作系的阿森用行動來喚醒政府關注學童壓力,讀政治與行政學系的Henry則以小說等創作反思香港狀況。 阿森特別關心香港學童的情緒問題,是因為自己中小學時期曾多次因學業而和媽媽發生衝...
More Episodes
每個年代,每個年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節奏:有人選擇在年青時,不顧一切地向前衝;有人選擇正值壯年時停下來,慢活人生。即使有人走得快,有人走得慢,但在耄耋之年,我們仍可選擇以自己的節奏去過生活。 八十二歲的潘伯伯(潘德望),二十多年前從安穩的公務員生涯中退下來後,一直參與義務工作,從未間斷。潘伯伯起初只抱着打發時間的心態,但日子久了,發覺自己從中獲益良多,深深感受到「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對潘伯伯而言,二十多年的義工服務,填滿了時間,同時亦填補了心靈。 八十八的張婆婆(張玲有),一生為家人付出,...
Published 06/08/18
Published 06/08/18
每個年代,每個年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節奏:有人選擇在年青時,不顧一切地向前衝;有人選擇正值壯年時停下來,慢活人生。即使有人走得快,有人走得慢,但在耄耋之年,我們仍可選擇以自己的節奏去過生活。 八十二歲的潘伯伯(潘德望),二十多年前從安穩的公務員生涯中退下來後,一直參與義務工作,從未間斷。潘伯伯起初只抱着打發時間的心態,但日子久了,發覺自己從中獲益良多,深深感受到「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對潘伯伯而言,二十多年的義工服務,填滿了時間,同時亦填補了心靈。 八十八的張婆婆(張玲有),一生為家人付出,...
Published 06/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