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女性的“母亲”角色转变:要保持自我觉察的批判性思维
Listen now
Description
前42分钟内容剧透: 由社会塑造的“母亲”刻板印象 阿鲸: 今天这期节目的初衷是想打破对“母亲”形象的刻板印象,也就是所谓“主流的妈妈”形象 我们采访了几位妈妈,想先讨论一下,在成为“妈妈”之前,大家对这个角色怀有怎样的想象?或者希望自己将来成为一个怎样的“母亲”? 大米: 我的原生家庭给我的记忆和体验是不快乐的,所以我一度坚定的认为自己是个不婚主义者。在那个年代,不婚也就等于不育。我相信每一位女士都对“母亲”有自己的定义,这个定义非常深的来自于社会,也来自于她的成长环境。比如像我和我妹妹这种坚定的不婚主义者,一旦有一个契机成为母亲,都会豁出去的让自己成为一个“好妈妈”这个“好妈妈”有一部分是社会塑造的形象也有一部分是我们对未完成的体验的期待。如果我当妈我会给我的孩子创造一个什么样的家,夫妇双方,尤其是我,我会自律要求自己要做到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阿鲸: 那会不会说您对您的母亲有一定的期待,但这个期待没有得到满足,您会把这种未满足的期待有意补足在下一代的身上? 大米: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我对我的童年几乎没有抱怨,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特别能理解我的爸妈,特别能理解这个复杂关系里的每一个人,所以没有抱怨。但不满还是真实存在的,是在我生了孩子,他们当了姥姥姥爷之后才集中爆发的。在这种隔代抚育的过程中我才意识到我对他们做我的爸妈时没要求,但在他们做我的孩子姥姥姥爷时我是有要求的。我想这是母亲的本能,为了自己的孩子不惜与自己的父母决裂。我发现很多原生家庭的创伤集中爆发,都是在这个过程里 阿鲸: 那您对姥姥姥爷这个角色的期待具体是哪方面?比如对爱的付出的期待、教育理念的期待还是某一种行为的期待? 孙琳: 有很多的细节,比如说我们觉得孩子不饿不吃饭,那就不吃好了,但老人会想尽一些办法往嘴里怼。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变成一种冲突 02 由新兴观念裹挟的“正确母亲”2.0版 大米: 在那一刻我们都经历了同样的抓狂,这个抗争不仅仅是因为姥姥拼命的追着喂饭这件小事,而是这个场景把自己曾经在小时候被玩命追,被玩命控制的那个记忆给激活了 这有个大背景,就是这几年所谓身心灵的成长,包括心理学及自我疗愈概念的兴起。大家一夜之间开始了自我意识的觉醒。互联网上又输出很多完整的体系、概念,我们又被第二度洗脑,童年的不爽找到了理论依据。 孩子对父母的依恋真实存在,创伤也真实存在。你曾经只是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只是出于要做个好孩子的本能压抑了自己的需要。但现在这些新的概念揭开了另一个面纱,告诉你你现在的失败来源于原生家庭的创伤,告诉你真正的“好妈妈”应该是怎样的,“正确的母亲”应该是怎么样 阿鲸: 所以在这种被“高效能父母”“非暴力沟通”“原生家庭创伤”概念的裹挟下,现在对“母亲”形象的刻画已经升级到了一个2.0版本,不仅是传统的无私奉献形象,已经迭代到要武装到头脑和心灵,武装到对孩子的教育板块 大米: 我们看似在觉醒,但只是处在一个觉醒过程中,还没有真正的觉醒。我们被一窝概念席卷而来卷进去,隔几天又被另一窝概念洗脑。这个洗脑的过程似乎又迎合了自己内在的某一种需求,你越来越相信它,然后拿这个去框这个世界 阿鲸: 现在各种理论依据和观点很多,可以供我们套用的观点更多。所以有时我们只是因为这个观点符合自己当
More Episodes
本期对谈成员: 蒋荣耀   深圳晚报社会新闻中心主任 ...
Published 10/11/23
Published 10/11/23
Vol.34我邀请了TOPYS的创始人与MINDPARK创意大会的发起人老黄,来跟大家聊聊这场聚集了全球顶尖创意大脑的盛会,以及广告创意对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今年的MINDPARK2023创意大会延续了往年的风格为大家邀请到了与电影《蜘蛛侠:纵横宇宙》合作的创意工作室、中国本土电影《中国奇谭》的总导演、来自瑞士的模块家居品牌USM的可持续发展总监以及设计界绝对的摇滚明星施德明等30位全球顶尖的创意人与商业领袖在这场为期3天的创意思维盛会中,以“多重视角,多维创新”为主题,以“先锋论坛、创意在发生、创意之夜、大师班、大师1V1、主题工作坊、创意城市、创意城市指南、品牌实...
Published 09/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