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十方空无异,众生起分别”,这句话出自《华严经》。 十方是一个佛教用语,意指五维空间中的10个方向。即上天、下地、东、西、南、北、生门、死位、过去、未来。如此多的方向,在佛家看来,却是空空无差别。那差别的是什么呢?是众生心里的念想。由于我们各自心理的分别,才让我们看到了世界上那么多的不同。 那么,华严经里的这句话,对于世人的意义何在呢? 我们经常会生起对他人,对时代,对社会的喜欢或讨厌的念头;“分别心”一词,就来源于佛教,指人起心动念所产生的分别取舍的心,又称为“执着心”。人只要有分别心就会引生烦恼,因为人的分别心是和客观事实分离的。比如常有父母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相比较,某个国度的人拿自己和别国的人比较,某个时代的人,拿自己所处的时代和古人相比较等等。然而在佛家看来,这些没有意义,因为十方空无异。孩子就是孩子,无所谓好与不好,这正如山就是山,没有巍峨秀丽。海浪就是海浪,没有波澜壮阔。 也许你会说,不带分别心的看待万事物,岂不是少了很多乐趣,万物皆空,那活着还有什么看头?其实,这句话,真正的意义,是唤醒人们发现事物的本质,不加主观的判断。这样的好处是什么呢,在这种心态下,人...
Published 08/26/23
顺风兮,逆风兮,无阻我飞扬,这句非常豪迈的话,出自一位女性之口,她叫吴士宏。这位曾被《财富》杂志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50位女性”。曾是TCL集团副总裁,IBM中国渠道总经理和微软中国公司总经理。 可就是这么一位无限风光的成功女性,她的人生道路却并不顺遂。她少年失学,仅有初中学历的她勉强成为一名小护士。1979年,她患血液病,缠绵病榻四年,被报三次病危。大病初愈后的吴士宏,下定决心要用“赚”回来的这条命,过一个崭新的人生。她开始自学英语,并通过一年半的努力获得大专文凭。她一边工作一边发奋自学,取得了高考英语专科文凭。 此后,她通过外企服务公司进入IBM。12年间,她从从不知道怎么过五星饭店旋转门的懵懂“勤杂人员”一路成长为IBM“南天王”,再至IBM中国渠道总经理,为IBM开拓中国市场立下汗马功劳。后来,她一路在血雨腥风的商界,从男性密布的国际五百强企业杀出一条血路,成为了中国IT和互联网发展历程中叱咤风云的人物。 可是,在她商业成功之际,在2003年查出心脏病,无奈黯然离开工作岗位.几经碾转后,吴士宏准备创业,然而创业第二年赶上金融危机欠下巨债,导致重度抑郁。她说,“那时候三个...
Published 08/13/23
“你心中的一团锦绣,终有脱口而出的一日”这句话虽然并非出自李白的诗作,却是口碑佳作电影《长安三万里》中,李白与诗友高适分别时相赠的话。这既是李白对好友的鼓励,也是大唐诗人们的逐梦宣言。 长安,是当年多少诗人心里的白月光。诗人们的锦心绣口,付与长安多少偏爱,让一代又一代的后人足以在浩如烟海的词句中咀嚼琢磨,再搭建起盛世的依稀模样。 那时的诗人们,曾立下豪言“你我生当如此盛世,当为大鹏” 其实他们就是大鹏。 他们扶摇直上,穿越千年历史而来,告诉我们: 每个时代都有遗憾,每个生命也都有遗憾。而这些憾事,不过人生常态。就像李白的感慨“轻舟已过万重山” 既然不能不避免遗憾,不如一门心思过好当下。“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千年前的诗人们向往长安、奔赴长安,在那里,他们有太多遗憾,但也有了流传千古的光辉。 千年后,你我心中也都有一座长安城,也许距离它的路程比三万里还要遥远。但只要出发,只要走好当下,那便是命运给予我们最好的安排。你心中的一团锦绣,也终有脱口而出的一日。
Published 07/27/23
这个世界,最寂寞的地方在哪里?亦舒说,一个人的心原是世界上最寂寞的地方。 有人问亦舒,孤独和寂寞有什么分别,亦舒说,就像某天下雨了,你躲在屋檐下,找遍了手机通讯录,也不知道能找谁给你送伞,那一刻是孤独的;而寂寞,是你习惯了一个人躲在屋檐下,静静地等雨停。 寂寞,有着罂栗花般的美丽。落红千转终亦离,欲去而停,只留残香黄昏雨。
Published 07/21/23
“成功的反面不是失败,而是什么都不做”这句话出自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他说,我不讨厌失败这个词。越是看似意外获得成功的人,越是有着不同寻常次数的失败经历。有人这样说过,一次成功的背后,隐藏着百次失败。这便是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失败绝不是无用的东西,反而可以认为是值得高兴的事。没错,失败就是机会。甚至可以断言,失败才是万事的开始。但是我们大部分人,都不去试着看清失败的本质,一失败,就在放弃、停止,抑或在否定声中停滞不前。好不容易迈出了一步,在仅仅得到了一两个不好的反馈时就终止了,这才是真正的可惜。我们必须有这样的意识,所谓不失败,就等于不做任何挑战。这些人的作为只是模仿他人,或是被旧习,保守而固执的大脑支配,或是总在重复做同样的事情。那样当然不会失败,没有比这更懒惰的精神了。着手处理时,你会惊奇地发现,越是困难的事,背后隐藏着越多有趣的东西。
Published 07/16/23
“与怪兽搏斗的人要谨防自己变成怪兽;长时间盯着深渊,深渊也会盯着你。”这句话出自尼采的哲学著作—— 《善恶的彼岸》。意思是,与强大的敌人战斗的时间长了,必定因为过多的关注和了解,让自己也成为像对方那样的人;当你审视邪恶的时候,邪恶也如同一面镜子审视着你的内心。 这是一句让人听后,有点后背发凉的话。我们先来看前半句,与怪兽搏斗的人要谨防自己变成怪兽。当我们拥有了战胜怪兽的能力,我们是否还愿意坚守最初的信念,或者,你也可以像怪兽那样,既然有了这样强大的能力,你也可以生杀予夺,你也可以凌驾一切道德,法律之上,恣意妄为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所以与怪兽战斗的人,除了要打赢怪兽,还要谨慎,小心自己成为第二头怪兽。 我们再来看后半句,“如果你长时间盯着深渊,深渊也会盯着你”。它的意思是,当你只看到生活消极的一面时,消极的生活态度也会注意到你,把你一步步的引向深渊,如果你是那个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人,看风景的人也会站在桥上看你。美好的不仅仅是风景,更是你的眼睛和你的心情。所以身而为人,无论如何也要往光明的地方前行,就算道路艰险,步履维艰。 从尼采的这句话,我们可以反思的是,人性是复杂的,没有单纯的善...
Published 07/11/23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这句话出自鲁迅的《且介亭杂文末集》里的《这也是生活》。这篇文章写于1936年8月23日,是先生病逝的前一个月,而且是病中的状态。文中写道:“街灯的光穿窗而入,屋子里显出微明,外面的进行着的夜,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这段话写得质朴,感人,包含了对芸芸众生无尽的期盼和祝愿。任何艺术,都离不开责任,一个人的精神成绩,往往取决于关怀力大小,而先生无疑是一位极具关怀力的作家。民族的兴亡和我有关。远方和我有关,无数的人民也和我有关。就是这样一位大气的鲁迅,才造就了那个时代特别的思想标杆。当年,他弃医从文唤醒麻木不仁的民众。把所有现世中不堪的一切都看作是自己的责任,勇于担当,并一生都以笔为剑,即便是在生命的最后,意识到余日无多,他扔把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给人一种回光返照的感觉。 除了正常写作、翻译、出版类的工作外,他还计划走亲访友。也象是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才发现还有很多地方没去,还有很多人没见,而且这些地方,这些人都与他有关,本来都应该去走走,都应该去看看的…… 时至今日,先生的“远方”更像是一种永恒而不是地域的局限。自古以来,无论在...
Published 06/30/23
万众瞩目的球王梅西来到中国,被狂热的18岁球迷跳场热烈拥抱一事虽然有褒有贬,但中国球迷热爱足球,享受足球,为球痴迷的冲劲却被全世界球迷津津乐道。然而,这不是中国少年第一次拥抱梅西了。在新疆的喀什,有一位叫阿布都拉哈力克的少年,小学二年级那年,喜欢踢球的他,一块钱一块钱地攒下自己的零花钱,攒够厚厚一沓后,他把钱交到自己的体育老师手里,请老师帮他到县城买个好点的足球。老师把这件事发到了朋友圈,写道“太感动了!希望多出现这样爱足球的孩子们”。没想到这件事在其他社交平台火了起来。一份来自边疆小城的足球之爱触动了许多人。 阿布都拉哈力克一直视梅西为偶像。2017年,梅西来中国参加活动。在足球媒体人的帮助下。他见到了偶像。也就有了画面中这个温馨的拥抱。如今,阿布都拉哈力克已经是一名中学生,高了,也壮了。当年梅西送他的签名球衣,现在正合身。 虽然他没能像梅西一样,成为足球场上的佼佼者,也没能如愿入选校足球队。但只要一有空。他就会和伙伴们出现在球场上。他说,就算“进不了校队,也可以继续踢球啊” 2023年6月,在梅西接受央视记者白岩松的专访时,说了一段话,送给所有热爱足球的孩子们,他说,“我...
Published 06/21/23
“凡事皆有可能,凡事皆无所谓,你已经是可预测的,而且不幸你也是可定制的。”这句话是2023年,孙燕姿面对AI孙燕姿的出现说的。 熟悉华语乐坛的人,一定都不会对孙燕姿陌生。然而2023年,有一位叫“AI孙燕姿”的歌手,在一众歌手中杀出重围,成为新晋顶流。她能翻唱不同曲风的歌曲,营业时长感人,作品出圈火爆。从流行、到摇滚、再到" 魔性 ",没有 AI...
Published 06/10/23
“我这一生都是坚定不移的唯物主义者,唯有你,我希望有来生。”——这句深情的话是周总理对夫人邓颖超的告白。33年,74封炙热又温情脉脉的鸿雁传书,100000余字,隔着遥遥无边的距离。 1919年,当时只有15岁的邓颖超,在南开大学的礼堂里满怀激情地演讲。此时在会场的一个角落里,21岁的周恩来在笔记本上认真地写下了她的名字——邓文淑。她的才情,已在台下的总理心里,投下一圈涟漪。后来,两人鸿雁往来,聊革命,聊战争,聊自由,直到1923年,邓颖超收到周恩来从法国寄来的明信片,在这张印有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画像的明信片上。周恩来写道: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一样,一同上断头台。这一刻,邓颖超才读懂周恩来的深情。 总理很喜欢海棠花,他总说海棠花温暖。海棠花盛开的时候,邓颖超剪下一枝海棠花做成标本压在书中,托人带给了周恩来并敬词:“羁客有家归未得,对花无语两含情”。周恩来感动不已,保存完好那枝海棠花,最后,带了回来。后来,总理一人在家中,又在信中写到:“西花厅的海棠花开了,可是无人相陪看。”字里行间呼唤邓颖超回家,真真切切诠释了什么叫做: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他们的爱情,就像海棠花...
Published 05/27/23
如果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投票,选一位集美貌、善良、聪慧、优雅于一身的女神,你会投给谁呢?我想,全世界一定会有很多人包括我,会投给奥黛丽.赫本。她不仅是大荧幕上永远熠熠生辉的巨星,也是洗尽铅华后,执着前行的人道主义活动家。 她有一段话说得非常精彩,而她的一生,也在用心诠释着这番话—— 若要优美的嘴唇,要说友善的话;若要可爱的眼睛,要看到别人的好处;若要苗身材,把你的食物分给饥饿的人; 若要美丽的头发,让小孩子来抚摸它;若要优雅的姿态,要记住行人不只你一个。 论美貌,奥黛丽赫本是很多人心中永远的安妮公主,她是奥斯卡最佳女主角,也被时尚杂志《Elle》评为有史以来最美丽的女人第一名,她对于时尚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但要做一个女神,光有美貌是不够的,我们来看视频中的影像,晚年时,奥黛丽·赫本投身慈善事业,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1988年的赫本,在非洲,她抱着瘦得就剩一把骨头的小男孩,眼神里满满的悲悯。在贫困的孟加拉,那些赤脚的孩子们像围着自己的母亲一样围着她,拉着她的手。她骑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载着孩子们,也载起了孟加拉孩子们对生活的期望。1989年,她在日内瓦发表演讲,呼吁所有人关...
Published 03/08/23
2023年开年最重磅的科技,当然非ChatGPT莫属。它就像横空出世的巨婴,尽管年幼,但未来不可限量的潜力已震撼全球。 本期不仅会和您分享ChatGPT之父Sam Altman的名言,还会呈上一份我请ChatGPT以“网络主播的故事”为主题写的小作文。 好,我们先来品品Sam Altman的这句霸气十足的言辞——"我认识的最成功的人,都是自信到离谱的人"。因为成功就是超越平庸,需要逆向思维才能创造出最大的价值,而对自己不自信的人很难具备逆向思维能力。 Sam 曾说,多年前Elon Musk带我参观 SpaceX...
Published 02/25/23
2023年2月5日,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安详圆寂,享年97岁。谈到自身最后的仪式,他说自己没有舍利子,各种繁文缛节一概全免,并说只要时时奉行人间佛教,就是对他最好的怀念。本期我们分享的是大师的一段质朴格言,希望这番话能让我们看待人和事时,更上一层楼。大师说: “现在中国人有个误区,以为挤垮了谁,超越了谁,就是比谁强,以这种逻辑在成长着。其实,一个真正的强者,不是摆平了多少人,而要看他能帮助多少人——能帮助别人,这是德,能帮到别人,这是能。有德、有能的才是强者。” 回望星云大师这一生,他出生于风雨飘摇的北伐时期,10岁时,又逢‘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前后,他的亲人不幸罹难。他12岁在扬州出家,23岁只身从中国内地到台湾, 投下了超过半世纪的心血,开创了一个无限的人间佛教世界。他是一位真正的强者,是百年少见的坎坷僧、奋斗僧,十方艰险备尝,众苦咸集一身,却又能在满天乌云笼罩的困境里脱牢笼、出险关,凭仗半生修持功夫转苦为乐。 如今,斯人已矣,然而典范犹在。我们虽未必能成为绝对的强者,但至少可以不陷入误区,不做弱者,并知道,何为真正的强者。
Published 02/09/23
《一言一世界》栏目2023年推视频版了!古往今来名言佳句及背后的故事,可听可看可回味,欢迎您的订阅,点赞,留言……
Published 01/01/23
我生活在妙不可言的等待中,等待随便哪种未来! 这句话出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的《人间食粮》。在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我们来品味一下这句话。也许有人会觉得,这句话是不是太随意,难道命运不该牢牢抓在自己手里?听凭命运的摆布,等待随便哪种未来,会不会太懦弱太躺平了呢? 实际上,纪德表达出的是一种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所以才用“妙不可言”来形容“等待”。“随便哪种未来”也是一种随遇而安的心态。 可能有的人又要质疑了,如果这句话放在繁华的太平盛世,确实未来怎么样都显得不错。可是比如现在,2022年的岁末,疫情仍是困扰国人非常重的枷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等待战战兢兢,哪有妙不可言之感,又哪敢期待不确定的未来呢? 疫情期间有人说“我长这么大,干什么事儿都没有耐心,但新冠肺炎耗尽了我所有的急躁,让我学会等待。” 这三年来,我们一次次看到希望,心怀希冀,发出祈祷:但愿这是最后一场疫情。但从前的繁华,并没有那么快的回来。 在纪录片《非典十年祭》中,有这么一句话:“人类虽然走到了物种的最顶端,但病毒更早是地球的主人,比人类的存在更古老。” 我们人类,自古以来都是靠着战胜一轮又一轮,...
Published 12/23/22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美国诗人之一。他曾赢得四次普利策奖,被称之为“美国文学中的桂冠诗人”。在他的名作“The road not taken”一诗中,诗人写出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处在十字路口时难以抉择的心情。这首诗精致小巧,字数不多,却因为质朴凝练的笔触和耐人寻味的深意,在全世界广为流传,这首诗的英文我将它贴在了节目页面里,一会儿我们还能听到演员汤唯的诵读,我们先来听一下中文翻译的这首诗。The Road Not Taken未选择的路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And having...
Published 12/11/22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句词,出自清朝孔尚任的戏曲剧本《桃花扇》,原文是:俺曾见,金陵玉树莺声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过风流觉,把五十年兴亡看饱。 从戏文的本意看,这句词描写的是一个人,他一生筹谋,一生算计,一生追逐,但一生还是落了空。他曾是街头巷尾众星捧月的人物,一出场,无处不热闹。奈何骄纵过头,自信过头,行事专横,最终还是被周遭人怨恨,终究是楼也塌了,人也落魄了。 我们再联系一下孔尚任创作这首曲的背景:当年,康熙皇帝南巡北归时到曲阜祭孔子,作为孔家后人的孔尚任因御前的精彩言辞,受到康熙皇帝的褒奖,被任命为国子监博士。于是他便抱着儒家的政治理想,开始了仕宦生活,还写了些歌功颂德的文章,表示他对朝廷的感激涕零。但仅仅过了一年,他便在出差淮阳时,接触到黑暗的社会现实,逐渐认识到吏治的腐败。 所以,借一个人的命运,写国之兴亡,何尝不是作者创作的初衷。 而作为后人的我们,在2022年岁末,这不平凡的日子里,我们再来读这句词,依然感慨犹存,身处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何处不在上演这跌宕的戏曲,我...
Published 11/28/22
在国人的心目中,一直都信奉这么一个观念:五百年必有圣人出,如果说孔子、孟子,一直到宋代的朱熹是过去的泰斗级的人物,那么明朝时期的心学大师王阳明,在明朝之后的知识分子心中,一定可以和前人比肩。他所开创的心学自成一派,被称为“阳明心学”。 讲一个跟心学有关的小故事吧,有一年春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问他:“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 王阳明回答道:“君未看花时,花与君同寂;君来看花日,花色一时明”。 这句话,就与王阳明的心学存在极大的关联,未看此花时,并不是此花不存在,而是它本来就存在,只是没有应机显现而已,所以说“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 当你没有看到花的时候,花是没有颜色的,当你看到花时,花的颜色是由你心中看到的样子决定的。王阳明主张——对与错仅仅是每个人内心之中的一种对外界事物的映射,犹如镜中花、水中月,它原本就是人心中的感受,随着感受与否而出现或消失。人们高兴的时候,就仿佛觉得太阳在笑,青松在招手,花儿在点头;悲...
Published 11/09/22
相比于诺贝尔其他奖项,文学奖更能引起大众关注。2022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法国女作家安妮·埃尔诺。她不是我们中国读者非常熟悉的作家,所以,可能你会好奇,为什么她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的可贵又在哪里呢? 我们先来品味一下,诺奖评委会给予安妮·埃尔诺的颁奖词——“安妮·埃尔诺显然相信写作的解放力量。她的作品毫不妥协,用简单的语言写成,刮得干干净净。当她以极大的勇气和临床医生般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体验的痛苦,描述羞耻、屈辱、嫉妒或坦承无法看清你是谁时,她已经取得了令人钦佩和持久的成就。” 安妮·埃尔诺曾说:“写作是一种政治行为,让我们打开眼睛看见社会的不平等”。所以,尽管获得的是世界顶级的文学奖项,安妮·埃尔诺却声称自己是“自身的民族学家”,而不是一个小说家。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小细节啊,宣布获奖者后,诺贝尔奖委员会没能立刻电话联系上安妮·埃尔诺,这段小花絮在某种意义上契合了埃尔诺的写作内核。与其说埃尔诺的作品是小说,不如说,它更像揭示社会的回忆录,以一种克制、冷静、中立的风格,记录下这个时代洪流下的社会景象以及深度的反思。毕竟,出生于1940年的埃尔诺已经80多岁了,她祖母级的阅历就...
Published 10/13/22
描写秋天的诗非常得多,大多是赞美秋天的美,但清代诗人赵翼却别出心裁地写了一句诗。是用一种埋怨的口气在数落秋天,他写道——“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意思是啊,秋风最爱多管闲事了,它一来,不但把枫叶变红,还把人的头发变白了。诗人笔下的秋风,仿佛成了一个讨人厌的家伙,它不停地吹,吹红了枫叶,也吹白了满头的乌发。所以诗人对秋风不禁发出一句“管闲事”的牢骚来。 本来秋风没有感情,也管不了人间的闲事,枫叶之红、头发之白,都与秋风没半点关系,诗人发此埋怨,实属无理。但越是无理,越显得这首诗有情趣。这里的秋风,实际上已经超出它本身的含义,成为了整个秋天、甚至无情的流逝的时间的代表,正是无情的岁月逼红了枫叶,也催老了诗人。诗人此处将自己的感情外化为原本无辜的秋风,以故意发牢骚地的手法,让衰凉之感直达我们读者的心,仿佛你我也会为自己的白发而担忧。 我们再来说说赵翼这位诗人,可能很多人对于这位诗人的名字比较陌生,其实他在清朝名气很大,有两句诗相信你一定听过——“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他不仅是诗人,也是乾隆年间的汉族官员,在清朝只做了11年的官,他在45岁的时候就已经看清楚了清朝官...
Published 09/27/22
如果有一个最值得尊崇的企业家榜单,那稻盛和夫一定名列其上。稻盛和夫与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本田宗一郎被日本并称为四大经营之圣,是一位从白手起家到独立创办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人。2022年8月去世,享年90岁,在他一生中,说过的众多至理名言中,有一句言简意赅却深入人心,这句话是——心不唤物,物不至。这句话出自稻盛和夫的著作《成功激情》。意思是:心里不想要这一样物品,那么这一样物品也不会到眼前。这句话的深层意思是:心里没有呼唤过的东西,不会自动来到自己身边。现在自己周围发生的所有现象,都不过是自己心灵的反应,只有主动追求的东西才可能到手。一个人的人生就是他思维的产物。稻盛和夫是技术出身,他有一股子钻劲,做研发很出名。为了攻克一个技术问题,稻盛和夫把锅碗瓢盆全部搬到车间里,每天吃住都在车间,甚至抱着陶瓷睡觉。 当时公司要求他研发镁橄榄石,其中最大的难题是无法将镁橄榄石黏合在一起,他一天到晚、吃饭睡觉都在想解决办法。有一天,他无意间踢翻了一桶石蜡,石蜡黏在了他的裤子上。就在那一刻,他突然感受到了“神的启示”:这就是最好的黏合剂啊!他开始用石蜡做黏合镁橄榄石的实验,难题竟然被攻克了。这一...
Published 09/02/22
“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这句话源自佛经的“十二因缘说”。究竟何为“十二因缘说”,我们一会再来讲,先和大家听一段在2022年热播的《梦华录》里,女主赵盼儿去寺庙里向大和尚请教情感问题时的一段台词。 佛家"十二因缘说",它也叫"缘起说"。是佛教用以解释人生现象及世间没有任何孤立存在现象,也没有任何永恒不变的现象。一切现象的产生和变化都因为一定的条件,叫做"缘起"。佛教的说法是:"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今日我们所收获的果,可能是前日,前年甚至前世就种下的因。而我们以后将收获什么,也取决于今日我们所做的点点滴滴。姻缘也好,事业也好,健康也好,无一例外。 《梦华录》的这段台词里,还提到了如何看待缘分。一段缘,究竟是良缘,还是孽缘,在大和尚看来,取决的并不是缘分本身,还有我们看待它的态度,你希望它美好,自然也会往好处想,往后无论你与这段缘是聚是散,因为想到的是好的地方,内心总会有一份感恩和欢愉。而如果你总在纠缠这段缘分的是是非非,自然往后也会耿耿于怀,无法释然和放下,最终痛苦的还是自己的内心。愿我们每个人,多行好事,前程似锦!
Published 08/17/22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这句诗文出自元朝杂剧作家王实甫的《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说到王实甫,他大名鼎鼎的著作《西厢记》可谓无人不知。既然是杂剧作家,他的笔触自然很注重音律,而这首作品,就在音律上堪称佳作,我们一起来品读一下全文: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今春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我觉得它妙就妙在,读起来朗朗上口。在韵律上,是“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还大量运用叠字、叠词,比如“隐隐、粼粼、滚滚、醺醺、阵阵、纷纷‘这些叠音词含情脉脉、如泣如诉,每句后两字叠用,有一唱三叹之妙,以衬托情思之缠绵。远山近水,杨柳桃花,香风暮雨无一不勾起女子柔肠寸断的相思之意。 这首诗文还有个特点,就是以俗为美。尤其是这句“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表达的是少妇的闺怨情绪,怕夜晚的寂寞,偏偏夜幕又降临了,竭力想抑制忧伤,又不可能不忧伤。再加上“忽地”,“怎地”等口语的运用,读起来使人感到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而说到王实甫其人,...
Published 07/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