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般若Ep09|从止语进入正念生活
Listen now
Description
在「柴米油盐诗酒花」里我们以每个ta为镜,对谈“现实生活”;照见自我,大胆说出自己的内心独白。 「宇宙般若」是我们探讨“精神世界”的栏目。分享我们从占星、塔罗、炼金术、哲学、宗教、历史、心理学、艺术和神话中寻找到的内在逻辑,尝试听懂宇宙的语言。 两个播客,从精神和生活的不同维度,借由自然规律的道来指导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术。最终,找到内在和外在世界的平衡点,学会以更稳定的内心拥抱现实世界。 新一波疫情一来,我也赶上了小区被封控,有了这两年防疫的经验,小区物业和社区都非常给力,生活保障不成问题,邻里关系也忽然变得更加亲近。 这个突然慢下来的时间让我又想起了2020年初。 两年以后再来看当时的冲击,真实又很玄妙;如今给我的感受是一种撕掉表层恐惧后的宁静。 在日常的社交中,我们借助美食、美物、美景、美人,获得滋养、获得能量、获得快乐;而现在,我们被迫要回到和自己在一起的世界里。减少与人沟通,减少社交和娱乐;独处带来“我究竟是谁”的陌生感。 这种不知所措来源于一个困惑:“人可以什么都不做,而获得喜悦吗?” 记得也是在2020年初,我开始实修。所谓的实修就是每日实实在在地用自己的方式践行自己意识里的认知。可以理解为知行合一,身心合一的修行。 我的实修方式是正念冥想。 练习打开觉知,用联结五感帮助我回到当下,站在观察者视角看待自己与外在环境,与其他人的关系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那止语的目的是什么?和正念有什么关系? 神经学家尤里.哈森(Uri Hasson)研究过人类沟通的基础。在他位于普林斯顿的实验室里,对讲述和聆听真实故事时的受测者大脑进行扫描。得出的结论是:当我们听到相同的想法或故事时,即使在不同的语言中,我们的大脑也显示出相似的活动。 Hasson教授的实验结论要强调的其实是:与他人产生共鸣,是人类自小单纯而喜悦的渴望,这是人类大脑令人惊奇的神经元机制。 人类独有的神经元机制让我们感到不孤独。但另一面,这个渴望也让我们失去了与意见相左的人沟通的能力。 试着想一想,你每天是怎么从与他人的交往和关系中被影响的?这个影响给你的生活带来的积极作用更多还是消极作用更多? 当我们在表达,倾诉,沟通中,无法得到共鸣,无法达成共识的时候,获得的是怎样的感受?会激发出哪些情绪?做什么样的决定?采取什么样的回应? 如果不在正念觉察的状态里说话,我们很容易不假思索,被“小我”支配着去说话。这个时候的表达不仅词不达意,而且会不知不觉地犯下许多言语上的过失和冒犯,导致沟通不畅,南辕北辙,鸡同鸭讲,让关系僵住。 现实生活中如此,互联网的世界就更加疯狂。 因为在网络上,不需要露出真实模样,评判多半都带着戾气和吐槽。甚至,即使不在键盘上打下什么文字,在看到某一条新闻,某一事件,某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也忍不住会在心里给这个现象or事件下一个“非黑即白”的结论。 作为个体,我们能看到,能听到,能感受到,思维能触及到的都是世界其中一个面向,并不全面。二元对立的价值观限制住了自我探索以及探索世界的可能性;由这种价值观滋生出的语言,当然不能完全表述真实的世界。 比如,我现在提到战争两个字,你想到的是什么?当我描述我感受到快乐,你又可能联想到什么?再比如,最近有朋友送上关心,问我有没有囤货?我回答不需要囤货,你会怎么去理解这简单的五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