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 巨贪和珅
Listen now
Description
巨贪和珅 乾隆继位之初,励精图治,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国家的统一等许多方面,都取得了重大建树,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国家安定,经济繁荣,国库充实,国家政权也出现了自清军入关以来,空前巩固和强盛的局面。但是,随着盛世的到来,乾隆皇帝逐渐陶醉在“盛世圣绩”的歌功颂德之中。于是,他开始了挥霍无度的享乐生活,而且在他的纵容和影响下,朝廷上下奢靡之风日长,吏治日趋败坏,官员贪污,兼并土地的现象日渐严重,自然灾害也频繁发生,广大农民的生活状况愈加的恶化。乾隆中期以后,清朝的统治虽然已达到全盛的顶点,但在其背后,却隐藏着深刻的社会危机。 据统计,从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到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共计30年的时间里,累计查办惩处的贪污大案多达21起。可是惩处归惩处,贪污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杜绝,属于治标不治本,这问题的根本就出在乾隆皇帝自己的身上。乾隆本人十分追求奢华,这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出巡,乾隆在位期间效仿康熙帝,前后共6次南巡,5次西巡,而且每次出巡的花费都十分巨大,可谓劳民伤财;二是大兴土木,斥巨资在全国各地建造宫殿名园。这样一来,各级官员就不得不搜刮民财,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而且还造成贪污案件频繁发生,诸如赈灾款、国库银等都进了各级官员的私囊。 乾隆朝中期以后,实行议罪银制度。议罪银,顾名思义就是议罪罚银,以贪污官员自行缴纳赃银而代替法律行政处罚。意思就是缴纳罚款就免于追究,不坐牢也不受刑。针对的对象主要是犯有贪污行为的督抚等各级地方官员及富商。而且,罚款不是按统一的标准,而是按照等级和收入的多少来定,少则十余万两,多则数十万两。很明显,这一处罚对惩治贪官没有任何力度,因为官员贪污行径一旦败露,只需交银认罚,就可以不再接受任何处治。可以保住官职不说,对以后的升迁也毫无影响。因此,贪官们开始愈发的肆无忌惮。乾隆朝前期,贪官还要被发配治罪,而到了乾隆朝中后期,随着议罪银制度的出现,致使贪污大案频繁发生,加深了清王朝的腐败。 到了晚年,乾隆开始宠信善于阿谀奉承的大贪官和珅。 和珅原名善保,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武官家庭,但他与弟弟和琳从小都受到了较好的教育,十来岁时被选入咸安宫官学,接受儒学经典和满、汉、蒙古文字教育。和珅天资聪颖,勤奋努力,成绩突出,因而得到老师吴省兰等人的器重。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参加顺天府科举乡试,没有考中举人。同年,和珅继承祖上三等轻车都尉的爵位。不过,没有功名的和珅,后来却因颇有才学主管了许多文化、教育事业。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23岁的和坤被任命为三等侍卫(正五品),成为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任御前侍卫的和绅,开始超速升迁。一系列官职列表让人眼花缭乱——先是升任户部侍郎、军机大臣、总管内务大臣又兼步军统领。没过多久,又升任崇文门税务监督、户部尚书、议政王大臣,文华殿学士等职务,成为权倾朝野的重臣。 在这些官职中,有一个看似平常但很能捞油水的职位,就是崇文门税务监督。崇文门税关是京城内唯一的征税关口,负责对来往商旅、官员及士子征税。和绅掌管崇文门税务工作以后,将税务收入供给内务府开销。乾隆朝
More Episodes
后记:中国历史概况 远古时期与奴隶社会(170万年前-公元前476年)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将近4000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发现于云南元谋的猿人化石表明,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距今近60万年前居住在北京周口店一带的“北京人”,能直立行走,能制造、使用简单的工具,并知道了用火。距今一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遍布中国各地。在距今六七千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和西安半坡遗址,发现了人工栽培的稻谷和粟粒及农耕工具。    最古老的王朝夏朝开始于公元前2070年。夏王朝的中心地区,在今河南省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其势力和影响已达...
Published 04/13/20
Published 04/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