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世界的經濟學》第七課:貨幣改變一切
Listen now
Description
《貨幣改變一切》 #本文為真實世界的經濟學系列第七課文稿 #真實世界的經濟學 歡迎收聽巴斯夏的蠟燭工坊,我是子旭,讓不懂數學的你也能學好經濟學。 ** **儘管魯賓遜的島上有幾個買方跟賣方交換同一個物品的市場,但他仍然在兩個重要的面向受到不小的阻礙。像是我們前一堂課所提到的,想要羊的玉米農夫,必須找到想要玉米的同時又有養山羊的人,這也太麻煩了吧!更何況在你努力尋找這個人的同時,還要花上額外的資源去餵羊,或者保存玉米免得變質。 再來,雖然說蠟燭島上有個幾百個居民,因此他們的經濟也變得複雜了起來,有的種玉米有的種大麻…..啊沒事,但他們始終沒有進行「經濟計算」的手段。 假設有個叫做馬可的工匠,專門製作捕魚的工具,他可沒辦法像現代人一樣使用會計帳表去查看他的生意有沒有賺錢,因為他能夠紀錄的全都只是各種物品的數量而已,根本沒辦法計算盈虧。 在他的總帳的支出欄位上,可能會記錄著1000支魚鉤、4張漁網跟20根釣竿。後在他的收入欄位上可能記錄著4把錘子、20公斤的鐵、2張椅子跟10捆木材。 他完全沒辦法從這些帳目表上得知,他的生活究竟是越來越好,還是越來越糟?因此為了記帳,馬可需要有一個通用的單位,好讓這些項目可以被計入帳簿。 在蠟燭島的物物交換經濟當中,他充其量只能靠感覺來判斷自己是「幹得不錯」,還是「幹得很糟」。 不過人類在「試圖改善生活」這件事上,擁有一些創造性的才能。 在一個物物交換的市場上,有一些感覺特別敏銳的交易者會察覺到,某些東西的銷路特別好,比如蠟燭島上有非常豐富的草地可以牧羊,因此大多數居民都會養一小群山羊。 而這時候的馬可手中握有魚鉤,而且他想要玉米,在他找不到「同時想要魚鉤也同時種植玉米」的人的時候,他可以找到願意用山羊來交換魚鉤的漁民。 接下來他就可以牽著山羊,去找一個樂意擁有更多山羊的玉米農夫。 因此,透過間接交換,馬可得到了比起魚鉤來說更好賣的商品,再用這個商品換到了他想要的玉米。 我們可以預期的是,一但市場上有人開始使用這種更加方便的方法,就會有其他人開始跟著效仿,接著漸漸流行到整座島上。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最適合銷售的物品,會漸漸地變成了「交換的媒介」,並且在大多數交易中被接受為支付手段。 這就是我們貨幣的起源。 在歷史上,有很多東西都曾被當作交換的媒介,比如說:母牛、食鹽、貝殼、大石塊、奇特的羽毛、可可豆、菸草、黑鐵、黃銅、白銀、黃金等。 經濟學家 米爾頓・弗里德曼就發現,在二戰後的歐洲,香菸就曾經被人們當作貨幣來使用。 但是並不是每一種物品都適合拿來當作貨幣,有一些特性會讓人們更喜歡在間接交換當中使用一些物品。 第一,是該物品有廣泛的可銷售性。 這是一種物品能夠成為貨幣的首要前提,畢竟用你想賣出去的東西,換來一個沒人要買的東西沒有什麼意義,除非這東西對你來說有特別的用途。 第二,該物品方便運輸。 如果某個人想要用某個東西去交易,那麼這東西如果能夠被帶到交易地點的話,是非常方便的一件事。比如早期間接交換通常會使用家畜,特別是牛,因為牛是一種不僅會叫,還會走路的貨幣。而土地就是一種比較差的交換媒介,畢竟你沒辦法隨身帶著土地跑來跑去。 第三,這個物品是相對稀缺的。 這個標準跟上一個標
More Episodes
Published 06/02/21
《兩人成公司,四人成市場》 #本文為真實世界的經濟學系列第六課文稿 #真實世界的經濟學 歡迎收聽巴斯夏的蠟燭工坊,我是子旭,讓不懂數學的你也能學好經濟學。 到目前為止,魯賓遜跟星期五還沒有辦法在這個小型的經濟體中運用經濟計算,雖然他們兩個可以比較特定數量的財貨之間,哪個更有價值,但他們還沒辦法計算出,他們在交換的過程當中,具體是獲利多少,或者是損失多少。 雖然我們可以說魯賓遜偏好八隻老鼠,勝過兩個捕鼠器,但我們目前還沒有辦法回答魯賓遜究竟偏好到什麼程度。為什麼?給各位幾秒鐘的時間想想…… 因為所謂的偏好,指的其實是他心裡所「感受」到的東西。雖然我們有科學儀器可以分析我們的內分泌激...
Published 10/11/20
 《多人世界的交換行為》 歡迎收聽巴斯夏的蠟燭工坊,我是子旭,讓不懂數學的你也能學好經濟學。 魯賓遜的生活因為他的努力而漸漸多采多姿了起來,某一天當他走在沙灘巡視的時候,突然看到了一個人倒在那邊,魯賓遜的孤單狀態被打破了,他會怎麼做呢? 一種可能性是,魯賓遜可能會像一頭野獸一樣,為了捍衛自己的地盤而把這個人給宰了,但魯賓遜出自於仁慈心,或者道德約束之類的觀念,他並沒有這麼做。於是魯賓遜給他做了急救處理,並且給了他一個名字——星期五,因為剛好今天就是星期五。 而魯賓遜之所以不殺了他的原因,更有可能是因為島上有許多尚未充分使用的資源,比起殺掉星期五這個選擇,很顯然地,有個人可以合作反...
Published 09/2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