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 本期嘉宾:Cindy,marketing @ Apple, ex-P&Ger, Global Shaper 📖 Highlights: 00:19 追求「所谓的完美」是件很内耗的事情 06:57 职场摸爬滚打经历:所有的A面背后一定都会有它的B面 08:35 没有人可以给你答案,只能靠自己探索 13:01 自己的强项,正反馈循环 13:37 吸引力法则,你过去做的每件事情都会引领你的现在,你的未来 14:15 无用之事,有用之处 14:51 殊途同归,你拥有所有你需要的资源 17:38 必须做了才能想清楚 17:44 「匠人精神」 18:31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craftman 18:53 一种富有哲理的生活方式,万物皆可craft 22:14 内心深处害怕承认自己是一个平庸的人 23:04 如何进入心流状态 23:52 尝试不同事情的共通性,增加生活的色彩 25:02 试错成本很低,但喜悦和成就感什么时候才来? 27:51 突破瓶颈期后,收获感指数级增长 29:10 刻意练习 30:52 第一要点:反馈! 31:02 Ego不让我们自我审视 37:16...
Published 11/12/23
大家好! 今天我们想从“催婚”这个话题作为切入点,和大家聊一聊如何防止催婚和社交媒体让我们变得更焦虑? 01:50 人们需要扮演的或者被期望扮演的社会角色 03:12 时代进步,我们的幸福程度和遇到理想伴侣的几率提高了吗? 03:42 预期的改变,包办婚姻的失败 06:21 我们处在一个“晒文化”中 06:26 晒文或 IP 文化,大家自己都可以是作为自己的偶像 06:46 去中心化,鼓励多元价值的一个过程 06:59 贫富分化加剧,我们被晒文化所绑架 08:29 服从行为,被裹挟的一种社会规训 11:22 限制每日三分钟的社交媒体时间 12:17 朋友圈:有趣的人类观察窗口 13:38 闪光的一面 vs 展示真实的自己? 15:14 明星走所谓的厌世风,被安排和打磨过的知识或观点的分享 碎片化和即时化、便利化的信息分享的时代,我们怎么去学习知识?我们怎么去学习和体会艺术? 17:28 知识要民主化还是要精英化? 20:03 量子纠缠不是人们一厢情愿认为的浪漫主义 20:34 我们被手段控制和异化 社交媒体让一切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和不受掌控 22:05...
Published 11/04/23
本期节目嘉宾:晨晨,他身上的社会标签有北大学霸、无业游民,曾经的抑郁症患者成功地战胜了抑郁的幸存者。今天就让我们和他聊一聊关于如何处理焦虑这个话题。 01:18 对于年龄焦虑的看法 03:35 关于同辈压力peer pressure 04:10 “三随”的生活:随心所欲,随遇而然,随波逐流。 我决定把精力更多的花在建设自身上面。 05:13我觉得抽象点来说就是可以称之为我之前称之为“上香”。然后这两天我们好像又出现了一个新词叫“扫地”。上香,指的是,你觉得很值得去研究的一些大师的作品。对,就无论是文字的还是声音的。 05:58  扫地僧,就你可能会做一些外人看来没有太大意义,会觉得很平常的事儿。但你也是一边在给精神世界做一点小小的贡献,然后另外一方面你也是通过扫地这个行为让自己的“不功利”得到加强。 08:47但是我觉得你也是世界的一部分,就是如果你变好了,就相当于世界也是变好了,再好的作品也需要人去欣赏和就是作品他不是死的,他需要被纳入到跟人的活生生的互动中。 12:15 如果你想努力变好,这个过程也是很辛苦的,但是你觉得他是有回报的。 13:02...
Published 11/04/23
本期节目嘉宾:Liz 第一次内观@越南,我和Liz是很好的朋友但性格完全不同,完全没有想到她会是第一个内观尝试者。 我们来听听一个外向型性格的人与内向者体验的对比碰撞与火花吧! Shownotes: 01:12 你为什么决定要去? 02:53 到底感受如何,你去了之后觉得值不值。 04:16 诗和远方和现实的差距 06:51 从第一天到最后一天的一个心境上面的变化 11:04 内观对你来说你觉得最有用处的地方? 16:46 INFP与ENTJ内观经历的对比 17:41 内观的高潮体验 22:58 居然能够感受到左边跟右边肺部的区别 23:24 翘二郎腿,特别是右腿,骨骼的这个倾斜程度,你能感受到它有相对应的疼痛。 25:22 更好的有这种把意识抽出来,更加客观的角度。 30:06 内观副作用/by product 30:53 一直在跟人性枷锁做斗争 33:01 你给我的分享其实带给我很大的能量,让我觉得更有意义感。 #Keywords: 身体、意识、内心、越南、菲律宾、作息、情绪、焦虑、人生、全身器官、骨骼经脉、生活方式、睡眠时间、生活作息、经历分享、工作生活
Published 10/14/23
本期播客聊一聊行动瑜伽和吠檀多的哲学。包括人的真实本性、阿特曼、梵和摩耶。 探讨人的“无私”和“不执”的重要性,以及行动的法则和行动的力量。 痛苦和快乐的统一以及行动瑜伽对于个人成长和超脱的指导意义。 我时常鼓励身边人尝试瑜伽,尝试禅修打坐(即使只是简单的呼吸法或者5分钟静坐),但是要打破原本的生活惯性是多么痛苦且艰难的一件事,从零到一是最难突破的。要如何踏出第一步呢?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书:斯瓦米·辨喜的《行动瑜伽》,或许你会得到一点启发,对瑜伽也会多一分感悟和好奇。 Highlights:01:56蝴蝶振翅所散发出去的那种巨大的能量 03:19 我的瑜伽经历 04:44《行动瑜伽》 07:51神才是真正的行动者 08:48 把普通的、日常的行为转化成人生的终极目标,就是永恒的自由。 09:25整个宇宙实际上就是万物奋力争取自由的结果。 13:03 没有人能得到任何东西,除非他配得上拥有 16:16无限意识的不可分割的部分,或者就是它的一个投射。 17:10每一个灵魂都具有潜在的神性,就我们其实都是被蒙蔽的神。 17:22不执着 17:35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20:10...
Published 10/12/23
人生是否应该提前规划? 还是随缘自适,走一步算一步? 纪录片《人生七年》,是一部类似于楚门世界的真人采访纪录片,试图探寻不同家庭出生的孩子,在学业,婚姻,事业,内心探索等一系列颇为随机的人生选择中呈现的人生轨迹。 相比于“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我更赞同“人生是一座冰山”,外人看到的只能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它可能看起来光鲜,也可能看起来落魄,但这座山到底有多大生命力,完全取决于水面下冰山的厚度——或称之为“道”。 而在古代中国科举的初衷也是通过儒家思想的教化去选拔人性视角的人才作为国家的管理层。后来科举逐渐腐坏成陈词滥调的八股文应试,而人文通识学教育也逐渐被轻视,进一步被现代教育体系所崇尚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所取代。 “道”被丢在一边,“术”被急功近利地前所未有地得到推崇。而“术”是可以被学习模仿的,然而失去了“道”的指引,如同我们乘坐在一艘没有罗盘的船上,在茫茫大海上陷入了危险的迷航。 道至简,行至艰。授之以“道”,难以捕捉和描述,众人皆喷之太水。 术虽繁,行之易。授之以“术”,具体可操作性强,众人遂喜呼干货。 可见一斑。 但真正能改变命运的东西,恰恰是那些看似无用之“道”,而我们能...
Published 10/09/23
2023.8.16-8.27 一个多月前,我跑到澳洲蓝山Vipassana禅修中心做义工。 这段像梦一般的旅程并不美好,甚至痛苦,但我不想回避,因为回避世界丑陋本身也带着帮凶般的丑陋。 虽然想象中的bubble破灭,但看到伤处的真实才有可能痊愈,而真实才是世间最美的东西,不是么。所以忍住痛,揭开事实的伤疤吧。 《金色笔记》中有一段话,没有任何东西是完全私人的,你的情感和境遇都不是,成长意味着明白所谓独特的个人经历都是共通的:那就是生活真相本身。今天把之前记录的文字整理了出来,作为分享。 如果我现在就活在乔治奥威尔1984的小说里呢?我会怎么做?真实的世界往往比小说更细思极恐。之前写学霸猫《如何避免误入邪教组织》,显然还是低估了人性的复杂。现在甚至能说,或许自己也没能避免。还好只有几天,我的身体还特别懂事地病了,让我理直气壮地罢工了。 哪有什么教是黑白分明的邪教,任何思想都只是工具,关键在于利用它的人,花开生两面,人生佛魔间,人性如此矛盾而复杂,当贪欲和权力无法被克制,善意的藩篱被刺破,就会被不断翻涌的阴暗蚕食吞噬。 尼采说:每个人都是善恶同体的兽。每个人都有无数切面,每个切面展现...
Published 10/08/23
生活在如此快节奏的时代,人总是难免向外探寻。 因为各种无奈与不安,我们步履不停,生怕下一刻就被时代无情地抛弃。 偶尔去林中散步,阳光穿越树林洒向大地,吸入那沁人心脾的天然氧气,才能从焦虑的洪流中得到片刻喘息,找回一呼一吸间的短暂真实。 想象一种淋漓尽致的活法,生命就好似一部伟大的创作,如同米开朗基罗的雕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巨著,巴赫的钢琴曲,让肉眼和耳朵无法辨别的每一个细节都如此和谐美妙,就像上帝在默默地创造,只是借由我们去完成宇宙的使命而已。 这片菩提叶,从乔达摩悉达多成佛的那棵菩提树下拾得。 当植物被触碰时,他们会感受到你的温度,为你而歌,即使已成为落叶,也能在一叶一菩提中回归本源,接近无限永恒的状态。 而我们所在的这颗星球的浪漫之处在于,即使它必定消逝,也给人一种不朽的温柔。 愿我们最终在生命之树下遇见,点亮彼此闪亮的眼眸。
Published 08/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