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2016年9月,36岁的我在工作8年后重回校园生活,成为一名“大龄男博士”。在校期间,我以所谓“大哥”的身份结识了几位好友。 去年夏天,我邀请他们在腾讯会议上进行了一次对谈,共同回忆了短暂却精彩的读博时光。我们回忆了对彼此的第一印象,分享了各自读博的动机,并回顾了三年间最开心、最难忘和最意料之外的时刻。 欢迎收听!
Published 04/04/23
Published 04/04/23
Fin
一些来自过去的回响。
Published 04/22/22
40
Published 04/17/22
Some jibber jabber
Published 04/08/22
"Away from keyboard" 是一种前互联网时代的暗语。说出它,我们就可以从容地退回到私人、不被打扰的生活; 而在万物互联,always online的当下,这一份从容也终究还是失去了,也许是永久地...... 随之一起消失的,还有“发呆”、“出神”和“放空”;外在信息不断刺激和挑动下,积极疯了的主体已经不配拥有“深度无聊”。 当我们为技术带来的便利欢呼的时候,是否也该思考技术从我们身上带走了什么?
Published 03/11/22
各位也许都在忙着毕业论文吧?这期和大家聊聊论文中最常被阅读的部分——后记。 感谢导师、家人和朋友只是标准操作,听说过感谢一间有风景的房间、美式咖啡、写作软件和披头士音乐的吗? 如何在符合学术惯例的前提下保留一些自我表达? 这期也是开车通勤中随便聊聊,欢迎收听。
Published 03/09/22
这是一期在通勤路上随手录制的节目,聊了聊最近在国内视频平台重新上线的经典美剧“六人行”,以及这部剧曾经带给我的启发和慰藉。
Published 03/05/22
每年高考填写志愿时,总有“过来人”警告:“不要靠近XX专业,会变得不幸!”近些年,英语专业总“有幸”位列其中。但当我更年轻时,大家都说English proficiency opens many doors. 在当下,is it a myth or reality?带着上述疑问,我采访了Ambience公司合伙人,Ranfilms制片人Sara Zhao(赵由冉)。Sara本科毕业于我校应用英语学院,主修英语(国际关系)专业,随后在英国纽卡斯尔大学获得公共关系硕士学位。目前主要从事MV以及广告监制工作,合作过的品牌及艺人包括::Black Pink, BTS, Monstax, 张杰,李铢衔等等这次访谈中,Sara回顾了英语,作为一种"工具”,如何为她打开一扇又一扇大门:模拟APEC获奖;APEC实际工作经历以及后来的国际广告事业。我们也回忆了她在“英文戏剧社”时指导及参演的两部英文话剧:Bang Bang You Are...
Published 09/29/21
每年高考填写志愿时,总有“过来人”警告:“不要靠近XX专业,会变得不幸!”近些年,英语专业总“有幸”位列其中。但当我更年轻时,大家都说English proficiency opens many doors. 在当下,is it a myth or reality?带着上述疑问,我采访了Ambience公司合伙人,Ranfilms制片人Sara Zhao(赵由冉)。Sara本科毕业于我校应用英语学院,主修英语(国际关系)专业,随后在英国纽卡斯尔大学获得公共关系硕士学位。目前主要从事MV以及广告监制工作,合作过的品牌及艺人包括::Black Pink, BTS, Monstax, 张杰,李铢衔等等这次访谈中,Sara回顾了英语,作为一种"工具”,如何为她打开一扇又一扇大门:模拟APEC获奖;APEC实际工作经历以及后来的国际广告事业。我们也回忆了她在“英文戏剧社”时指导及参演的两部英文话剧:Bang Bang You Are...
Published 09/29/21
每年高考填写志愿时,总有“过来人”警告:“不要靠近XX专业,会变得不幸!”近些年,英语专业总“有幸”位列其中。但当我更年轻时,大家都说English proficiency opens many doors. 在当下,is it a myth or reality?带着上述疑问,我采访了Ambience公司合伙人,Ranfilms制片人Sara Zhao(赵由冉)。Sara本科毕业于我校应用英语学院,主修英语(国际关系)专业,随后在英国纽卡斯尔大学获得公共关系硕士学位。目前主要从事MV以及广告监制工作,合作过的品牌及艺人包括::Black Pink, BTS, Monstax, 张杰,李铢衔等等这次访谈中,Sara回顾了英语,作为一种"工具”,如何为她打开一扇又一扇大门:模拟APEC获奖;APEC实际工作经历以及后来的国际广告事业。我们也回忆了她在“英文戏剧社”时指导及参演的两部英文话剧:Bang Bang You Are...
Published 09/29/21
2007年至2014年,我断断续续地在“人人网”记录下了一些所思所想。这些所谓“文章”长则千余字,短则寥寥几笔。不敢妄谈文采,但还总算是诚实的表达。 随着年纪渐长,表达欲逐渐衰退。即使偶尔想写点什么,脑子总是自我审查,模拟出N个杠精,和自己左右互搏。到最后,不写也罢。 再后来,微博微信,总有一处可以吞掉我偶然冒出的所谓“灵感”。那些文字,拉拉杂杂,不成系统。 在碎片化的时代,活成碎片,似乎是普通人的宿命,我全然接受。但是当我发现更久远之前,自己在MSN Space写下的文字早就踪迹全无,心里还是有所不甘。我想,也许“人人网”也终有彻底消失的一天。 既然这样,就用声音媒介把一些文字碎片转录下来吧。这一期,你将会听到人近40的我如何看待自己26岁写下的一些文字。录音中前几秒,是Sony Walkman倒带的声音。 请各位包容我这一期有点膨胀的ego。Rewind,让我和26岁的自己聊聊天。
Published 07/31/21
2007年至2014年,我断断续续地在“人人网”记录下了一些所思所想。这些所谓“文章”长则千余字,短则寥寥几笔。不敢妄谈文采,但还总算是诚实的表达。 随着年纪渐长,表达欲逐渐衰退。即使偶尔想写点什么,脑子总是自我审查,模拟出N个杠精,和自己左右互搏。到最后,不写也罢。 再后来,微博微信,总有一处可以吞掉我偶然冒出的所谓“灵感”。那些文字,拉拉杂杂,不成系统。 在碎片化的时代,活成碎片,似乎是普通人的宿命,我全然接受。但是当我发现更久远之前,自己在MSN Space写下的文字早就踪迹全无,心里还是有所不甘。我想,也许“人人网”也终有彻底消失的一天。 既然这样,就用声音媒介把一些文字碎片转录下来吧。这一期,你将会听到人近40的我如何看待自己26岁写下的一些文字。录音中前几秒,是Sony Walkman倒带的声音。 请各位包容我这一期有点膨胀的ego。Rewind,让我和26岁的自己聊聊天。
Published 07/31/21
2007年至2014年,我断断续续地在“人人网”记录下了一些所思所想。这些所谓“文章”长则千余字,短则寥寥几笔。不敢妄谈文采,但还总算是诚实的表达。 随着年纪渐长,表达欲逐渐衰退。即使偶尔想写点什么,脑子总是自我审查,模拟出N个杠精,和自己左右互搏。到最后,不写也罢。 再后来,微博微信,总有一处可以吞掉我偶然冒出的所谓“灵感”。那些文字,拉拉杂杂,不成系统。 在碎片化的时代,活成碎片,似乎是普通人的宿命,我全然接受。但是当我发现更久远之前,自己在MSN Space写下的文字早就踪迹全无,心里还是有所不甘。我想,也许“人人网”也终有彻底消失的一天。 既然这样,就用声音媒介把一些文字碎片转录下来吧。这一期,你将会听到人近40的我如何看待自己26岁写下的一些文字。录音中前几秒,是Sony Walkman倒带的声音。 请各位包容我这一期有点膨胀的ego。Rewind,让我和26岁的自己聊聊天。
Published 07/31/21
在“王思聪的母校”(UCL) 读书是何感受?留学英国究竟是“心之所向”还是“听爸爸的话吧”?“适合留学的性格”是怎样一种性格?在异国他乡深夜痛哭是何种体验?身处昂贵的伦敦,却只能困在寝室上网课,一切是否值得? 欢迎收听“鲍鱼肚村的乌托邦”,我们的口号是“在并不存在的地方展开无尽的对话”,这是“疫情下的英国留学生活”的第二期节目。 目前你可以在喜马拉雅和小宇宙APP搜索”鲍鱼肚村的乌托邦“来订阅节目,也可以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欢迎订阅、留言及转发。 提及的书: 【美】 C.赖特·米尔斯 / 李钧鹏 闻翔 主编,《社会学的想象力》,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3月
Published 07/15/21
在“王思聪的母校”(UCL) 读书是何感受?留学英国究竟是“心之所向”还是“听爸爸的话吧”?“适合留学的性格”是怎样一种性格?在异国他乡深夜痛哭是何种体验?身处昂贵的伦敦,却只能困在寝室上网课,一切是否值得? 欢迎收听“鲍鱼肚村的乌托邦”,我们的口号是“在并不存在的地方展开无尽的对话”,这是“疫情下的英国留学生活”的第二期节目。 目前你可以在喜马拉雅和小宇宙APP搜索”鲍鱼肚村的乌托邦“来订阅节目,也可以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欢迎订阅、留言及转发。 提及的书: 【美】 C.赖特·米尔斯 / 李钧鹏 闻翔 主编,《社会学的想象力》,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3月
Published 07/15/21
在“王思聪的母校”(UCL) 读书是何感受?留学英国究竟是“心之所向”还是“听爸爸的话吧”?“适合留学的性格”是怎样一种性格?在异国他乡深夜痛哭是何种体验?身处昂贵的伦敦,却只能困在寝室上网课,一切是否值得? 欢迎收听“鲍鱼肚村的乌托邦”,我们的口号是“在并不存在的地方展开无尽的对话”,这是“疫情下的英国留学生活”的第二期节目。 目前你可以在喜马拉雅和小宇宙APP搜索”鲍鱼肚村的乌托邦“来订阅节目,也可以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欢迎订阅、留言及转发。 提及的书: 【美】 C.赖特·米尔斯 / 李钧鹏 闻翔 主编,《社会学的想象力》,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3月
Published 07/15/21
春季学期最后一个授课日,与学生们分享了三个故事。随手录下来,和大家分享。 关于教育,已经被说的太多, 我懂的少,就小声嘟囔几句吧。
Published 07/10/21
春季学期最后一个授课日,与学生们分享了三个故事。随手录下来,和大家分享。 关于教育,已经被说的太多, 我懂的少,就小声嘟囔几句吧。
Published 07/10/21
春季学期最后一个授课日,与学生们分享了三个故事。随手录下来,和大家分享。 关于教育,已经被说的太多, 我懂的少,就小声嘟囔几句吧。
Published 07/10/21
“劳动节”假期前,我受邀参加了校园乐队The Seekers的原创音乐作品分享会。十首作品听下来,木讷如我,也会偶尔控制不住自己,跟着节奏微微摇摆,一些记忆也跟着浮了上来。乐队指导老师Winter是我多年的好友。研究生时代,我们成天混在一起打篮球、乒乓球,偶尔还拿老旧的台式机连上外置摄像头和麦克风录歌:Winter老师弹吉他,我不会任何乐器,只能出一副毫无个性的肉嗓子。毕业散伙饭,我人生第一次(大概也是唯一一次)喝大了,用诡异的英音和Winter老师聊了半宿,最后在他家音箱外放的郭德纲相声中胡乱睡过去。(从音频中的串场表现来看,他应该一直在坚持听郭德纲)。留校任教后,我们分属不同院系,每日疲于工作和生活,联系少了很多。但每次见面他都会推荐好的音乐,甚至发一些自己作品的demo给我。2016年,Winter老师所在的DOC乐队发布了专辑“北方电影”,并且在上海、北京等城市做了巡演。除了自己创作之外,Winter老师还一直鼓励年轻人搞音乐创作。从研究生时代开始,他就一直想教我一样乐器,可惜我太懒,估计是学不成了;现在看到The...
Published 06/21/21
“劳动节”假期前,我受邀参加了校园乐队The Seekers的原创音乐作品分享会。十首作品听下来,木讷如我,也会偶尔控制不住自己,跟着节奏微微摇摆,一些记忆也跟着浮了上来。乐队指导老师Winter是我多年的好友。研究生时代,我们成天混在一起打篮球、乒乓球,偶尔还拿老旧的台式机连上外置摄像头和麦克风录歌:Winter老师弹吉他,我不会任何乐器,只能出一副毫无个性的肉嗓子。毕业散伙饭,我人生第一次(大概也是唯一一次)喝大了,用诡异的英音和Winter老师聊了半宿,最后在他家音箱外放的郭德纲相声中胡乱睡过去。(从音频中的串场表现来看,他应该一直在坚持听郭德纲)。留校任教后,我们分属不同院系,每日疲于工作和生活,联系少了很多。但每次见面他都会推荐好的音乐,甚至发一些自己作品的demo给我。2016年,Winter老师所在的DOC乐队发布了专辑“北方电影”,并且在上海、北京等城市做了巡演。除了自己创作之外,Winter老师还一直鼓励年轻人搞音乐创作。从研究生时代开始,他就一直想教我一样乐器,可惜我太懒,估计是学不成了;现在看到The...
Published 06/21/21
“劳动节”假期前,我受邀参加了校园乐队The Seekers的原创音乐作品分享会。十首作品听下来,木讷如我,也会偶尔控制不住自己,跟着节奏微微摇摆,一些记忆也跟着浮了上来。乐队指导老师Winter是我多年的好友。研究生时代,我们成天混在一起打篮球、乒乓球,偶尔还拿老旧的台式机连上外置摄像头和麦克风录歌:Winter老师弹吉他,我不会任何乐器,只能出一副毫无个性的肉嗓子。毕业散伙饭,我人生第一次(大概也是唯一一次)喝大了,用诡异的英音和Winter老师聊了半宿,最后在他家音箱外放的郭德纲相声中胡乱睡过去。(从音频中的串场表现来看,他应该一直在坚持听郭德纲)。留校任教后,我们分属不同院系,每日疲于工作和生活,联系少了很多。但每次见面他都会推荐好的音乐,甚至发一些自己作品的demo给我。2016年,Winter老师所在的DOC乐队发布了专辑“北方电影”,并且在上海、北京等城市做了巡演。除了自己创作之外,Winter老师还一直鼓励年轻人搞音乐创作。从研究生时代开始,他就一直想教我一样乐器,可惜我太懒,估计是学不成了;现在看到The...
Published 06/21/21
就业、考研还是出国留学?每年毕业季,高校应届毕业生都面临如上三种选择。但在2020年,大疫之下,出国留学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 英国是传统教育强国,而且其授课型硕士大多为一年制。因此,英国曾经是很多中国学生心中的理想留学目的地。但英国疫情状况并不乐观:截止至2021年6月19日,英国现有确诊病例仍然高达185,180例;在2020年末,伦敦更是采取了“封城”措施,各大英国高校也纷纷选择线上授课。 在此条件下,留学英国是否仍然是具有“性价比”的选择?英国高校的线上课程能否“值回票价”?疫情如何影响了留学生的日常生活?带着这些问题,我通过微信连线采访了我校2020届毕业生“小璇”。她本科专业为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目前就读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的“全球繁荣研究院”(Global Prosperity Institute)。本次采访将分为两个部分。今天这期主要是朋友间的轻松闲聊,话题比较发散。关于英国留学的具体经验分享将在下期放出。
Published 06/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