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2 在友情里不断告别,是面对自我成长和价值观变化时无法回避的现实
Listen now
Description
因对某个社会事件的观点不同,相识十余年的曾经亲密的朋友将我们拉黑,这让我们开始思考:对待社会事件的观点、立场以及价值观的差异,究竟将如何影响我们的友情?随着年纪的增长,价值观的逐渐形成,我们不得不面对过去挚友的疏离,与结交新朋友时面临的重重困难。 此外,我们还在这期节目中讨论了: 什么是讨论不同观点时的“合理差异”及底线; 友情的重要性以及现实生活中友情的相对“次要”/“备胎”地位; 女性情谊与男性情谊的差异; 当女性意识觉醒后如何面对身边对这个话题丝毫不感冒的朋友们;以及 我们要如何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等。 【悲指微信听友群】添加小助手微信账号:MoreThanAFarce 【声音目录】 1:24 回悲指听友问:如何区分我们的声音;为什么我们讲话听起来不自信 4:56 被相识十余年的朋友拉黑,我们开始思考看待社会议题的观点上的差异对友情的影响 16:23 讨论不同观点时需要一个共同的“底线” 20:55 在西方与国内,在社交场合讨论政*治话题有什么不同 24: 47 在社交媒体发表与主流相宜的观点时感受到的压力 30:43 对于很多儿时的伙伴,为什么我们可以选择包容社会议题上看法的不同 33:04 在社会议题上的关注度和看法不同时,我们要如何维系友情 37:18 爱情与友情:婚礼是两个人庆祝爱情的结果,同时好像也在为友情作别 39:30 虽然我们歌颂友情,却常常将友情放在相对次要的地位 43:58 女性之间的情谊深厚却被污名;男性之间的情谊常常表面却被歌颂 50:54 女性意识觉醒后,我们如何与那些不理解女权的女性朋友进行沟通 56:12 我们是如何支持彼此在女性议题上越来越坚定与勇敢 60:01 不论我们观点多一致,但彼此的差异也让我们产生差异,却也在互补中共同成长 60:05 友情是自我的外在投射 【本期提到的作品】 (书)John Cacioppo: Loneliness: Human Nature and the Need for Social Connection (书)罗宾·邓巴:《你需要多少朋友》 (书)阿米尔·列文:《依恋:成人依恋的新科学及其如何帮助你我找到并保存爱情》 (书) 约瑟夫·墨非:《潜意识的力量》 (新浪微博)@玲玲Peter和四只猫 2021年3月5日 23:32 “一辈子不婚不育单身怎么过?(下)” (书)上野千鹤子《厌女》 (杂志期刊)《三联生活周刊》第1131期,2021年4月5日出版,“为什么男人和男人不能同床共枕” (书)高原《潜意识》 (课程)赵昱鲲“积极心理学” (光之来处) (演讲)Brene Brown: The power of vulnerability | TED TALK (书)布琳·布朗《脆弱的力量》 (书)陈海贤《幸福课》 (采访)Julie Beck 采访俄亥俄州立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William Rawlins: Friendship in Adulthood (2015年11月5日) 你想要和其他听众及两位主播继续探讨我们在播客中讨论的话题吗?你对悲观生活指南有什么建议吗?欢迎加入我们的微信听友群!添加方式可以在播客单集信息shownotes中找到哦。你也可以在新浪微博搜索@悲观生活指南 找到我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请在苹果podcast上给我们五星好评,转发分享,与我们一同与世界建立更深的连结。 主播:Wei、Michelle 剪辑:涵、Wei 文案:Wei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More Episodes
穿衣是一种自我表达,但表达有时却让我们感受到束手束脚,因为我们被观看着,被他人的评价影响着。我们讨论过太多关于女性的穿衣自由,可为什么我们需要讨论这个话题?被凝视的性别身份如何影响着我们的穿衣选择甚至人生偏好?我们观察男性的穿衣选择,似乎才意识到衣服是客体,是服务于我们的身体与我们选择的活动,它应当首先具有某种功能性,服务于人这个主体。我们尝试找回某种更具有主体性的穿衣方式,发现这条路充满困难。我们决定接受自己,也保持探索。起码我们知道自己在玩什么游戏,也有选择权退出这个游戏。   1:20 女性主义者穿传统意义上女性风格的衣服会害怕被认为有“魅男”的目的? 5:23...
Published 06/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