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84 | 饮食新语:第一次砸开可可果,体验猴子的快乐(ft.食日谈)
Listen now
Description
这是一期与《食日谈》串台的节目,我们一起探索发酵食物充满创意和美味的世界。 本期节目的嘉宾南衫作为巧克力品牌“巧力可”刚刚带着她的巧克力参加了食通社的“酵醒生活节”发酵市集,在那里她见到了很多同样制作发酵食物的朋友以及发酵爱好者。 巧克力虽然常见,却鲜有人知道它也是一种发酵食物。为了讲解可可豆是如何经过复杂的制作变成真正的巧克力,饮食节目的主播们把录制现场变成了一场品鉴会——打开一枚可可果,第一次品尝到可可豆的味道,想象发酵如何改变这种神奇果子的味道。 受过专业训练的南衫让我们领教了什么是“万物皆可品鉴”:即使吃一颗普通的橘子,也可以集中你的嗅觉与味觉,感受它的气味与味道。普通人也许不需要懂得咖啡与巧克力的风味轮,但那种专注的饮食方式,却能够给人带来一种不一样的满足感。 此外,我们还天南海北地聊了许多和发酵有关的趣事:世界各国人民都发明出那些奇特的发酵食物?奶酪的制作过程为什么让北京人古寺想起豆汁和麻豆腐?吊书袋式的发酵流程最终如何败给了微观环境?发酵和农业生产直接又有什么奇妙的联系?微生物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总在发挥着神奇的作用。 最后,巧力可也分享了他们的新目标:在海南种出可可果,研究中国本土巧克力的更多可能性。敬请期待本期节目,和食通社一起踏上发酵食物的奇妙之旅! 主播: 食通社:王昊、晓晶 大小电波:古寺、南杉 推荐歌曲:never young beach - いつも雨 时间轴  00:34 南衫带着巧克力品牌“巧力可”参加来“酵醒生活节”发酵市集摆摊,感觉怎么样? 02:00 咦,巧克力和咖啡也是“发酵食物”? 06:28 砰!现场开一个可可果!可可果肉吃起来什么味道? 10:35 看起来和巧克力颇有差距的可可果,是怎样经过“发酵”这一过程,变成可以用来制作巧克力的原材料的? 17:05 可可果、蜂蜜、长白山的桦树汁、天贝……当人类发现了“发酵之后的食物会更加美味”这件事情之后,好像拿什么东西都会试着发酵一下。 23:16 种草环节:每人推荐一种发酵市集上自己喜欢的发酵食物 29:31 习惯了用电子屏幕播放“电子榨菜”配饭,不如试试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食物本身上面。 32:43 巧克力像精品咖啡一样有风味轮吗? 38:42 给新手的在家发酵小贴士:其实康普茶、马苏里拉奶酪都能自己在家做!我们把详细的制作方法告诉你。 43:54 发酵的“炸厨房”时刻:为什么和康普茶放一块儿的面包老是发不起来?看上去很美的酸黄瓜,为什么竟然咸到发苦?本期走近科学为您一一揭晓。 51:19 发酵人爱看的《发酵圣经》作者来中国,发现这里有这么丰富的发酵食物。你的家乡有什么? 52:26 发酵曾经被认为是老气横秋的、重口味的、不健康的乃至不卫生的,为什么当今我们还需要吃发酵食物? 54:42 另类发酵——堆肥。《发酵圣经》里有句话:那就是说不管有没有人类,微生物都会去继续迈向未来。自然界是由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组成的,人类只是其中的一名成员,我们需要尊重自然界中的“室友”。 61:04 巧力可的新目标:融入新的发酵理念,在海南研究我们中国本土巧克力的更多可能性。 【好消息】 [礼物]大小电波听友群已开通 �让你我的播客时间漫游在每一天 入群方式:添加大师傅微信号【Hellodashifu】为好友,并备注“听友群” 【互动方式】 1、听友群:添加大师傅微信号【Hellodashifu】为好友,并备注“听友群” 2、微信公众号:BigSmallCoffee大小咖
More Episodes
从6月20日开始,因“咖啡师情绪失控向顾客泼咖啡粉”“咖啡师和催单顾客发生肢体冲突“等事件,MANNER咖啡舆论事件屡屡冲上热搜,是又一个困在系统里的打工人悲歌,抑或是”资本入局““规模扩张”之下的降本增效“压榨”?在本期「贝望录」中,我们不探讨谁对谁错,借由MANNER咖啡的冲突事件为切入点来深入探讨一下此类商业模式存在的潜在问题。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咖啡行业的从业者和咖啡产品的消费者一起来聊聊MANNER咖啡的真实用户体验和像MANNER一样的咖啡企业在效率、效益和人文价值之间是否可以找到平衡点的话题。在咖啡市场激烈竞争的此时此刻,品牌需要考虑如何在保持增长的同时维护好客户与员工的关系...
Published 06/24/24
Published 06/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