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巴巴罗萨计划1
Listen now
Description
巴巴罗萨计划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起侵苏行动的代号。发生于1941年6月22日至1942年1月苏联及东欧地区。该计划由时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部第1军需部长保卢斯起草和指导,1940年8月底制定完毕。原名为“奥托计划”,后于1940年12月改为“巴巴罗萨”。 战役背景 德国背景1940年夏,希特勒在取得对法国的战争胜利后,进攻苏联的议案又提上日程。希特勒进攻苏联的想法由来已久。早在20年代,他在自传《我的奋斗》一书中表示:德国人民必须追求所谓的“生存空间”,亦即土地和资源,而这个生存空间应该往东欧寻找。纳粹的政策指定了,俄国和东欧土地上的斯拉夫民族应该让出一定土地给德国人民居住,否则应该遭到驱逐。值得一提的是《我的奋斗》一书中并没有把斯拉夫人划定为下等民族,也没有下等这个说法。计划中这些地区的人口,土地,资源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必须无条件接受德国的管理,虽然希特勒也说德国会与那些愿意支持他们的俄国人“一同合作”。德国的意识形态理论家——阿尔弗雷德·罗森堡认为斯拉夫民族也是属于雅利安人,提出建议应该将攻克的苏联领土依照以下形式划分行政区:奥斯兰,包括波罗的海国家和白俄罗斯。乌克兰,包括乌克兰和邻近疆土。高加索,包括南俄罗斯和高加索地带。突厥斯坦,包括中亚国家领土。 在德国和苏联于1939年联手侵吞波兰之前,两国便签订了《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表面上这是一个互不侵犯的条约,借由分割波兰等国家来划分德苏两国的边界。在条约中,波罗的海三国乃至芬兰被划分为苏联的“影响范围”。这个条约震惊了全世界,因为两国长期以来一直对彼此抱持敌意,而且两国的意识形态也完全相反。由于这项条约,纳粹德国和苏联之间展开了大量的外交关系和贸易,苏联提供石油和原料给德国,而德国则提供高科技给苏联。尽管这项条约的签订,两国仍然对彼此的一举一动抱持强烈猜疑心,不久后这段短暂的和平关系便以战争的彻底爆发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