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巴巴罗萨计划5
Listen now
Description
最后,希特勒与高阶将领们取得的共识是:将入侵部队分为三个集团军群,各自攻占特定的地区和大城市,分为: ·     北方集团军群(由威廉·里特尔·冯·勒布元帅指挥)。第16集团军(由恩斯特·布施指挥),第4装甲集团军(由艾里希·霍普纳指挥),第18集团军(由格奥尔格·冯·屈希勒指挥),第1航空舰队(由阿尔弗雷德·凯勒指挥)。目标:在100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由东普鲁士出发,经德文斯克、奥斯特洛夫,穿越苏联中西部地区占领或摧毁列宁格勒,总兵力为29个师。 ·     中央集团军群(由费多尔·冯·博克元帅指挥)。第4集团军(由京特·冯·克鲁格指挥),第2装甲集团军(由海因茨·古德里安指挥),第3装甲集团军(由赫尔曼·霍特指挥),第9集团军(由阿道夫·斯特劳斯指挥),第2航空舰队(由阿尔贝特·凯塞林指挥)。目标:在160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由华沙以东出发,经布列斯特、明斯克、斯摩棱斯克进攻莫斯科,总兵力为51个师。 ·     南方集团军群(由伦德施泰特元帅指挥)。第17集团军(由卡尔-海因利希·冯·史图尔普纳格指挥),第1装甲集团军(由保罗·路德维希·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指挥),第11集团军(由欧根·里特尔·冯·朔贝特指挥),第6集团军(由瓦尔特·冯·赖歇瑙指挥),第4航空舰队(由亚历山大·罗尔指挥)。目标:在140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攻往人口密集的农业心脏地带——乌克兰,在卢布林至多瑙河口地区展开攻下基辅,再向顿巴斯进攻,接着攻入南方的俄罗斯大草原直到伏尔加河,以及石油丰富的高加索地区,总兵力为63个师。 苏联背景 1940年代初期的苏联从各方面来说都是不可小觑的。 苏联在1930年代的快速工业化使得工业生产量提升至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而与德国并驾齐驱。军事配备的生产同样快速增加,在战争爆发前,经济已经转向军事生产的方向。 在1930年代早期,红军也发展出一套现代化的作战理论,并在1936年,将其颁布为全军的作战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