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期 《大大的小城》第二集以及三宝的音乐第二讲
Listen now
Description
今天给大家接着讲述我自己的故事《大大的小城》第二集。故事讲完之后同样也会接着聊一聊三宝老师精彩的原声音乐。在上一集的故事末尾,我讲到了我们一家搬进了宿舍楼居住去等待国营单位将我们的新房子盖好的部分。搬到宿舍楼的感觉自然要比住在筒子楼一样的酒店房间里感觉要好上几百倍。南北通透,窗明几净。而且,居然还有独立的厕所!虽然那时候的房子,对卫生间的概念还几乎停留在解决内急的问题上,所以,我也才用了厕所而不是卫生间的称呼。这个厕所真的也就只是个解决内急问题的场所,连一米见方都没有,仅仅就只能容纳一个蹲坑而已。人在如厕的时候,手都没法往两边稍稍伸展,甭提有多局促了。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厕所,让我们感受到了无比的惊喜,因为,再也不需要去饱受公共厕所的肮脏和腐臭。也不再需要在偶尔夜里闹肚子的时候还得强忍着等天亮去公厕排队的苦楚。我那时候小小的内心里多么赞叹这个将厕所安置在家里的发明是多么伟大啊!如果让我知道了是谁发明的这个概念,我一定会将他奉为偶像的吧?除了厕所,最令我欣喜的,自然是屋里的格局了。有一个客厅,一个卧室,一个厨房和我前面说的厕所。客厅自然不能单独成为客厅了,毕竟家里那么多人。于是,客厅就成为了集客厅、餐厅和外婆卧室于一身的多功能房间。卧室则是我们一家三口的卧室。房间虽然也不大,但还勉强放下了两个床,所以也不算太挤。父亲因为工作单位较远,上班时间也是早晚班排班的。所以,这个小小的卧室就一会儿住三个人,一会儿住两个人。自从有了这个住处之后,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真的就算是幸福了起来。我也记不清我们一家到底是在这个临时的住处住了多长时间,也许因为还算比较舒适,家里那段时期也比较稳定。大家似乎都对老房子的问题有些遗忘了。还记得那时候的每个周日,外公都会来看我们。对,没错,外婆和我们住在一起,但外公并没有和我们住。他一个人住在了主城西面不远的一座小山上。那座山并不是荒无人烟的那种,而是和现在的重庆一样,满满都是建筑,可以算是小城边上的一座更小的山城。我住的这个小城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可利用面积真的非常可怜。于是,城西的这座小山包就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陆续被建设成为了一个生活区。很多和生活息息相关的,诸如面粉厂、煤气厂等工厂也就建到了这里,一些单位的宿舍区也集中到了这里。外公之所以会住到这里,还有段异常曲折的故事。外公籍贯江西,上世纪10年代生人。在民国时期读到高中之后,抗战爆发,外公毅然从军,报考了黄埔军校南京航空兵分校。毕业后获得少尉军衔,被分配到昆明巫家坝机场从事抗战物资运输的任务,和美国人一起飞过驼峰航线,为滇西抗战的胜利,立下过汗马功劳。抗战胜利后本来要回南京,可惜内战爆发,外公和一些当年的战友,不愿和同胞打仗,便复员创业,跑起了四川到云南的公路运输。建国后,外公在四川泸州邂逅了我的外婆,两人一同来到云南定居,并在1954年,有了我的母亲。因为外公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会英文,会开汽车,连飞机都会开,在建国初期还曾受到过政府的重用,在民政局下属的一个单位任职。但在某个时期,这些曾经的辉煌经历和一些言辞却给他惹来了极大的悲惨境遇,被关押在离城几十公里以外的一个农场里“改造”,被迫和农场里的牛住一块儿长达10年之久。浩劫结束之后,外公的年龄不适合再工作
More Episodes
大家好,我是主播郭小闹,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的陪伴,但我因为最近工作强度大幅增加,所以能够花心思来做节目的时间比较有限,所以在慎重考虑之后,我决定暂停会员的销售,并且节目也将有可能会成为不定期更新的节目。但请大家放心的是,这档节目就像是我自己的孩子一样,我还是会坚持做下去的,只是更新频率暂时会比较低。言归正传,今天我打算来聊一期老片子,1995年的《红潮风暴》。之所以选择这部电影,一方面肯定是因为汉斯季默的原声音乐很好听,充分诠释了军旅题材的紧张和宏大的氛围。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故事描述的苏联解体背景下,美苏两国的冷战思维差点让冷战变热战的反思。这样的大环境很不幸,在时隔了30年之后,又变成...
Published 07/13/22
最近几乎是一口气把美剧《1883》看完,这是我欣赏美剧的一个习惯。因为美剧的更新方式和我们国内区别很大,越是热门的剧集更新就越慢,而《1883》作为大热门《黄石》的衍生剧,在编剧导演没有变化的前提下,自然也成为了热门中的热门。第一季一共才10集,每周才更新一集,中间好像还停更了一小段时间,所以每周追着看实在是太累人了。我喜欢先把它忘掉,然后在它更新完成的时候再突然想起,找个合适的时间,一口气能看多少看多少,这样才叫过瘾,而且对情节也不容易忘记。不过如果大家想要看我今天推荐的这部剧集,还是得稍微酝酿一下情绪,因为它的整体调子,和《黄石》差别非常之大。黄石是恩怨情仇都有的故事,各种势力之间不...
Published 06/2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