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大家好,我是主播郭小闹,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的陪伴,但我因为最近工作强度大幅增加,所以能够花心思来做节目的时间比较有限,所以在慎重考虑之后,我决定暂停会员的销售,并且节目也将有可能会成为不定期更新的节目。但请大家放心的是,这档节目就像是我自己的孩子一样,我还是会坚持做下去的,只是更新频率暂时会比较低。言归正传,今天我打算来聊一期老片子,1995年的《红潮风暴》。之所以选择这部电影,一方面肯定是因为汉斯季默的原声音乐很好听,充分诠释了军旅题材的紧张和宏大的氛围。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故事描述的苏联解体背景下,美苏两国的冷战思维差点让冷战变热战的反思。这样的大环境很不幸,在时隔了30年之后,又变成了全世界的主要格局。美国还是那个美国,而苏联变成了俄罗斯。但似乎这种冷战思维在中间的30年里,并未得到什么改变,只是因为反恐战争而沉寂下来,成为了一个配角。但随着全球反恐战争的结束,冷战思维也不再甘当配角,再次浮出水面,成为了东西方对峙的主角。而且这一次的浮出水面,并不是静悄悄地,而是一路火花带闪电,刚一出手,就将乌克兰三分之一的国土沦为了焦土。我们且不谈目前俄乌冲突的正义性,因为对于一场战争来说...
Published 07/13/22
最近几乎是一口气把美剧《1883》看完,这是我欣赏美剧的一个习惯。因为美剧的更新方式和我们国内区别很大,越是热门的剧集更新就越慢,而《1883》作为大热门《黄石》的衍生剧,在编剧导演没有变化的前提下,自然也成为了热门中的热门。第一季一共才10集,每周才更新一集,中间好像还停更了一小段时间,所以每周追着看实在是太累人了。我喜欢先把它忘掉,然后在它更新完成的时候再突然想起,找个合适的时间,一口气能看多少看多少,这样才叫过瘾,而且对情节也不容易忘记。不过如果大家想要看我今天推荐的这部剧集,还是得稍微酝酿一下情绪,因为它的整体调子,和《黄石》差别非常之大。黄石是恩怨情仇都有的故事,各种势力之间不管文明与野蛮,或者残酷与仁慈,都有各自站得住脚的理由,说到底只是在发展和保护之间的权衡。但1883则不是,那是一场赤裸裸的生与死的考验,是一群向往着自由的农民在逃避欧洲战争之后,对北美大陆自由生活的美好向往和无比残酷的现实之间做出的牺牲。可以这么说,整部片子丝毫没有我们对美国西部大开发里想象的那些奋斗、励志的故事,有的只是不断的死亡。而且在这个过程里,死亡甚至被翻着花样地呈现出来,有自杀、有蛇咬、...
Published 06/29/22
今天这期节目我们书接上回,继续来讲述大型国风音乐专辑《三国》的曲目。如果还没听过上一期的建议大家先去听过之后再来听这一期,就更加能够听得懂这张专辑了。下面我们就直奔主题,开始讲述今天的曲目。第一首,赤壁。相信这首曲子也是很多人比较期待的曲目。因为如果要问大家印象之中关于三国时期最著名的战役,我相信90%的人都会将赤壁之战放在首位。我想这主要也和我们平时了解到的三国故事有很大关系。毕竟小学课文里面就有草船借箭的故事,而草船借箭本身就是赤壁之战之中的一个小插曲。但也许大家不知道的是,草船借箭很有可能只是小说《三国演义》里面虚构的,小说毕竟是小说,是不能当作历史来看待的。历史学家综合参考了《三国志》《魏略》等正统史书之后发现,所谓草船借箭不过是一次偶然的情况。当时曹操的军队和孙权的军队隔江相望,孙权屡次挑战,曹操坚守不出。孙权就冒险乘船到曹军水寨前挑衅,曹军下令万箭齐发,都射在了孙权的船上,船就向一边倾斜,差点倾覆。孙权急忙让船掉头,船的另一面也承载了足够的重量之后才没翻。安然回去的孙权也就收获了相当多的箭矢。这是纯粹的无心插柳得到的结果。然后到了罗贯中这里,就成了让诸葛亮神话的灵感来...
Published 06/15/22
今天我想借助最近这段时间比较火热的电视剧《风起陇西》来开篇,谈一谈国产电视剧的现状,然后也讲一讲片尾那首不搭调的主题曲。最后再延伸一下,谈一谈2007年那张轰动全国的纯音乐专辑《三国》。因为在我看来,如果这部电视剧能够用上《三国》这张专辑哪怕其中的一首曲子,都将会成为可以载入电视剧教科书的作品,但很遗憾,《风起陇西》再次成为了不太注重原声配乐的电视剧作品,走回到了以前的老路上。好,言归正传,我们先从电视剧《风起陇西》说起。4月底,正是上海疫情闹得最是人心惶惶的时候,《风起陇西》的开播总算是或多或少转移了一点点人们的注意力,也将那股子肃杀的味道稍微扭转过来一些,让人们茶余饭后终于有了别的谈资。其实早在该片的宣传阶段我就看过预告片,精致的服化道,演员也不错,类似电影的色调,一下子就进入了我的必看片单。记得上一次看到类似的片子,那还得是《长安十二时辰》的时候,但那已经是三年前的事情了。三年啊,期间充斥了多少拿不上台面的电视剧和电影。早些年的国产剧可真不是现在这个局面。从我有印象的国产电视剧那时起,似乎每年都会有好的作品诞生。历史的有《老三国》《老水浒》以及三部清宫帝王剧。现代的有《黑冰...
Published 05/25/22
今天我们继续来聊法国反差乐队的探戈专辑。上一期我们欣赏了专辑中的两首曲子,都是阿斯特·皮阿佐拉的杰作。而且,越当我开始详细了解这张专辑的曲目之时,我就越加发现这个名字似乎和专辑有着相当强烈的关系。但就是这样一位探戈天才在他某一段时期差点就抛弃了探戈,甚至还一度以写作探戈音乐为耻。那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又是什么最终改变了他的想法,让他最终成为了最著名的探戈大师?下面,我们就走进皮阿佐拉传奇的一生。 阿斯特·皮阿佐拉1921年诞生于探戈之乡阿根廷。幼年的时候跟随父母举家搬迁到了纽约,纽约在他的人生中是一个重要的地方,上一期我们也有提到过那首“再见诺尼诺”就是在纽约写作的,为了纪念他的父亲,这一写就写成了一首闻名世界的佳作。皮阿佐拉在纽约的时候,接触到了大量的音乐风格,几岁就学会了演奏班多钮手风琴,13岁时获得了一个和探戈有关的电影配角的演出机会,从此,皮阿佐拉就与探戈结下了不解之缘。1937年,皮阿佐拉家族迁回阿根廷,已经有了相当音乐基础的皮阿佐拉和专业音乐人士有了更多的机会,并展露了作为手风琴演奏家的惊人才能。不过这时候皮阿佐拉对古典音乐,特别是古典钢琴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刚好那时...
Published 05/18/22
#法国“反差”乐团和探戈的激情碰撞「Cafe 1930 Tangos」(2009)很早的时候就一直想给大家推荐今天要讲的这张专辑,但一直怕和电影没太大的关系而被听众说我不务正业。不过仔细一想,其实我主要讲的本身就是音乐,而电影或者电视剧只是我讲述音乐的一个载体,所以,今天我还是决定隆重地向大家介绍这张我反复聆听过的专辑。这张专辑的演绎和制作被我一直当作发烧天碟一般的存在,因为乐器的层次表现实在是做到了分毫毕现,这种级别的专辑在我看来,好听的同时,也完全可以作为检验播放设备最好的音源。当然,前提条件是大家都能够收入一张正版的专辑,最不济也得是在正规的音乐平台上用最高音质来播放。当大家用好的器材来播放之时,大小提琴的相互交织的层次感和传说中的那种松香味就会呈现在您的面前。所以,大家可以想象当初我发现这张专辑的时候,简直是如获至宝! 好,说了这么多,一直都没说到底是哪张专辑。专辑的名字叫做《Cafe 1930...
Published 05/10/22
有一种细致叫「清明上河图」,还有一种美叫「千里江山图」。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来自于北宋时期,而且也都是绘制在丝绢之上的绘画作品。而我们今天要给大家重点介绍的就是千里江山图,这是画家王希孟的作品,王希孟是北宋晚期著名画家,也是中国绘画史上仅有的以一张画而名垂千古的天才画家,然而史书中没有他的详细记载。后世关于他的记载主要是根据画作上蔡京的题跋而得知。当然,作为一个画家,其一生不可能只画过一张作品,但仅凭这一张画作就足以傲视群雄,让其成为北宋时期绘画的代表人物,艺术成就与张择端和宋徽宗赵佶本人齐名而享誉天下。通过画卷上蔡京的题跋我们可以得知,王希孟大约18岁的时候就成为了宋徽宗的画院生徒,山水画创作曾得徽宗亲自指导,大约是在其23岁去世前两年完成了这幅旷世奇作。所以,这也成为了他唯一传世的作品。「千里江山图」画用整绢一匹,画山峰起伏、江河浩淼之景,渔村野市间于其中,并描绘了众多的人物活动。用传统青绿法,用笔极为精细,在兰绿色调中寻求变化,为千古青绿之杰作。现在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我之所以花了点篇幅来介绍这幅千古佳作,正是因为我前段时间玩到了一个相当不错的游戏,名字叫做《...
Published 04/27/22
很久都没有聊国产电影电视剧了。今天我们来聊一部2018年上映的国产电视剧《将夜》。《将夜>是一部改编自同名网络长篇小说的电视剧,最初是在起点文学网上一炮而红的作品,作者叫做猫腻,至今已经有很多作品被搬上了荧幕,包括大家很喜欢的《庆余年》。但相比之下,其实我更喜欢他的穿越类型,而不是玄幻类型。《将夜》刚好属于后者,所以无论是书抑或电视剧我都是没有看过的。那么问题来了,我为何要来给大家讲述关于它的节目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音乐本身。《将夜》在2018年算得上是一部制作比较精良的电视剧,制作团队和演员阵容都还算不错,甚至有胡军和郑少秋这样的老牌演员加盟,我曾一度动了念头要去观看一番,但一看到奶油般的男主就还是瞬间劝退了。我其实并不是很反感帅气的年轻男演员,因为易烊千玺在《长安十二时辰》之中的表现就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无论造型还是气质都令人难忘。反观将夜的男主剧照,又回到了那种很装的范畴里,头发非得有点故作飘逸的刘海,而且皮肤太过白净,和周围的其他演员站一块儿总有种出戏感,始终缺乏真实性。 当然,以上感觉也仅只是我自己的感受,不具备任何代表性,从沉淀至今的豆瓣评分来看,其实还...
Published 04/20/22
上一期我们讲了关于电影之中凡人英雄的落寞,但这一期我想讲讲那些被搬上大荧幕的真正的凡人英雄。今天的主角来自1970年4月的三位英雄。他们的名字分别是指令长吉姆·洛威尔、指令舱驾驶员杰克·斯威格特以及登月舱驾驶员弗莱德·海斯。他们的英雄故事在1995年被拍成了电影,我们先记住这几个名字,然后我们再来详细给大家介绍他们的英雄事迹。 1960年代,美国在美苏太空竞赛之中逐渐取得了优势,特别是1969年7月20日,当尼尔·阿姆斯特朗首次代表全人类站在了月球表面之后,美国可以说完胜了与苏联的这场竞赛。而且在之后的10年之中,阿波罗系列任务更是本着科学务实的态度,持续进行了若干次登月任务,使得我们真正开始了解我们的这颗卫星,对月球的科研考察还能给我们研究整个太阳系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提供了巨大的帮助。而我们今天的三位主角就是这一系列任务中第三次登月的主要人物。在他们之前,阿波罗11和12号已经圆满完成了两次登月任务。有朋友可能会好奇,为何第一次登月的任务编号会是11号。那是因为1-10号任务都是为登月做了充足的准备,从近地轨道出仓,一直到绕月飞行,1-10号任务的充分准备为后续任务的成功着陆奠...
Published 04/13/22
上一期我们就对本期要做的节目进行了预告,那就是1998年上映的《佐罗的面具》。上一期我们提到过1975年的版本,我在小时候通过露天电影的方式观看过,那时候太小,对电影剧情已经完全忘记,但那种英雄情结却深深植入到了我的内心。当然同时印象深刻的还有佐罗那张面具之下英俊帅气的脸庞。正因如此,也才有了我上一期节目关于人生老病死的思考。而有意思的是,1998年的《佐罗的面具》给了我们一种关于衰老和传承的最佳诠释。电影通过老佐罗对接班人的培养和传承,让“佐罗”成为了一个代号,一种英雄主义的象征。这一点我们在007和其他英雄类型的作品之中也有类似的感受,但没有任何一部对传承交代得如此自然和清晰。其他影片但凡有传承,似乎都给人一种要么迫不得已,要么是主角牺牲之后的作为。而《佐罗的面具》则给人一种真正的新老交替,自然过渡之感。而这种传承不仅保留了老佐罗的精神,还增加了新佐罗的率性而为。这就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不同的佐罗有着不同的魅力和相同的行侠仗义。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因为这种自然的传承能够给观众一种新鲜感,这种新鲜感不仅来自于电影全新的故事,还来自于新生代演员独特的气质。1975年到1998年,足足...
Published 04/06/22
上周因为东航MU5735航班的坠毁让我完全没有了做节目的念头。毕竟始发地是我的家乡,而目的地也是我曾经生活过五年的城市,并且在那五年之中,这个航班我也没少坐过,所以一时间心情无比复杂,难以言表,再加上这种时候还做娱乐节目也确实不妥,索性停更一周。现在官方宣布了全员遇难,全国都为这场灾难悲痛不已,我也不例外。所以,这期节目的话题或许会比较沉重,诸位可自行选择听或不听,我都是能够理解的。本期话题沉重的原因在于,我想谈谈死亡。 其实最早有这个想法,还不是因为航班坠毁的缘由,而是因为稍早前看到了阿兰·德龙先生的一则新闻。新闻内容大致是这样说的:86岁的阿兰德龙也到了耄耋之年,越来越习惯于谈论死亡,他说:“我觉得安乐死是最合乎逻辑、最自然的事情。随着一点点变老,我们有权从活着平静地走向地狱。”他的大儿子在接受法国媒体采访的时候也证实了父亲的说法,谈到就算这一刻真的到来,他也会守护在父亲的身边陪他走完最后一程。于是,我忽然想起了小时候第一次看到有阿兰德龙主演的《佐罗》这部电影,通过露天电影的方式呈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完全被这个蒙着半边脸的帅气男人吸引住了。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之中,我都自己制...
Published 03/30/22
想当年,《王牌特工》第一部在2014年一经上映,英国绅士的帅气加丝毫不拖泥带水的爽快动作一相加,就引爆了一潭死水一样沉寂已久的动作片市场。时隔三年之后,第二部接踵而至,但加入的大量美式元素就让片子的精致感瞬间打了个巨大的折扣。不过这种尝试未尝不可,同时迎合了欧美两大电影阵营的观众,口碑的精致感下来了一些,但票房却蒸蒸日上,俨然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冉冉升起的全新IP。在那时候,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如果剧本写得好,《王牌特工》是有可能成为继《007》《碟中谍》这种传统谍战片之后的另一种特工电影。但不知道制片方是怎么想的,在2017年第二部之后,第三部就似乎没有了继续下去的迹象。而正当人们都快要将这个系列遗忘的时候,2022年第三部《王牌特工:源起》又悄悄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之中。结果,不看还好,看过之后很多人都很生气,认为这其中对于历史的意淫简直令人发指。对于这一点,我也基本持相同态度。导演和编剧其实还是读了不少历史资料的,特别是关于斐迪南大公遭遇暗杀导致一战爆发这一段,我个人认为无论是场景还原还是暗杀过程的细节还原都算是做到了极致,但令人遗憾的是,偏偏前因后果却又给你东拉西扯,所谓的幕后黑...
Published 03/16/22
今天这期节目,原本想做一期《王牌特工:源起》的原声赏析,刚好其中也有部分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场景,结合着最近俄乌冲突,我就想聊一聊关于战争的一些思考。所以,《王牌特工》的音乐赏析我们就放到下周再来给大家详细说。最近世界确实不太平,看似简单的一个俄乌冲突,但折射出来的却是东西方在地缘政治上以及文化差异上的巨大不同。很多朋友只是简单地认为这是赤裸裸的侵略,亦或者这是在北约东扩下不得不采取的极端措施。乍一看两边儿都有道理,但仔细一想,又似乎都有问题,毕竟你所站的立场不同,所得到的的结论也许也会完全相反。于是,我们就看到在关于俄乌冲突的任意一条消息的评论区,都有着所持立场不同的激烈碰撞。有这样的讨论其实本身是一件好事,这标志着我们国家对于大是大非问题所秉持的中立原则,以及越来越开放的包容精神和态度。但有时候我们也会经常看到一些无脑调侃,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愚蠢言论。这同样也说明,我们的国民素质还亟待提升,对于五千年文明所传承的仁义礼智信继承得还不够。不过,我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中华民族一定会再次成为全世界道德的典范,文明的中心。那么说到文化自信,就目前而言,我们...
Published 03/09/22
欢迎来到《电影留声机》栏目,今天我们继续讲解“电影小夜曲”专辑中的曲目,最后三首曲目之中,其实有两首我已经是做过节目的了。但经过了这段时间之后再次聆听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借此机会,我也想把这些新的感受与大家进行分享。而且,三首曲子我还打算分做两期节目来讲。一方面是因为一期节目讲述两首曲子从时间长度上来说相对比较合适。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专辑的压轴曲目实在太过于经典,且每次聆听都会不自觉地被它所感动和震撼,所以那首曲子我打算单做一期,同时也稍微花一点时间对整个专辑进行一个我自己的总结。好了,废话不多说,现在开始我们今天的两首曲目的赏析。今天的第一首曲目来自1959年的巴西电影《黑人奥菲尔》,曲子是电影的主题曲叫做《清晨嘉年华》,由巴西著名作曲家、巴西三大吉他天神路易斯·邦法创作。该曲目开创了音乐取得的成就远大于电影本身奇迹的先河。这首曲子的诞生,直接确立了Bossa...
Published 02/23/22
大家好,欢迎来到《电影留声机》栏目,今天我们接着来聊“电影小夜曲”专辑之中的两首曲目,分别是电影《龙凤配》的主题曲以及《走出非洲》的农场主题配乐。电影《龙凤配》上映于1954年,对于这个中文译名我实在是无力吐槽。不过,想想毕竟已经是快70年前的作品,都快有我两个那么老了,所以对于那时候翻译之中带有的这种土气也就相对很好理解了。电影的英文原名其是就只是单纯女主角的名字,如果按照今天的音译标准来翻译的话,可以译作《萨宾娜》或者《萨布丽娜》。我在之前的节目中解释过欧美关于书或者电影等作品名称的命名问题,他们在这上面并不喜欢太多的弯弯绕绕,直接采用人名或者事物来命名的片子不在少数,比如莎士比亚的很多作品,《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等,以及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等,单看名字都足够普通,却都是一些传世的佳作。但一些能够点题的或者有好的创意的,自然也会用一些文绉绉的词汇来形容,比如《乱世佳人》的英文“Gone with the wind”,直译的话是“随风而逝”,也挺好。这其中甚至包括一些枪战片,诸如《太阳泪》的英文“Tears of the...
Published 02/16/22
大家好,欢迎来到《电影留声机》栏目。今天我们继续讲述“电影小夜曲”中的两首曲目。今天的两首曲目都来自上世纪60年代的电影,很遗憾我都没有看过,不过通过一定的资料查阅,以及我对音乐本身的理解,我相信我依然能够为大家讲述本期节目,但如果因为资料不够详实或者错误的地方导致我的讲述也出现了错误,还请大家在评论区予以指正。第一首曲目I Will Wait For...
Published 02/09/22
儿子讲述他学习到的春节,以及他自己亲手做的菜。给大家拜个晚年!
Published 02/06/22
本周因为春节的缘故,节目提前于周一发布,下周仍然恢复到周三发布。恭祝大家新春快乐! 大家好,欢迎来到《电影留声机》栏目,今天我们继续讲解“电影小夜曲”的曲目。今天讲解的第一首曲目来自1993年的美国电影《纯真年代》。这是一部描绘19世纪纽约上层社会年轻人关于爱情和阶级规则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当时的纽约上流社会为自己制造了一系列的规则,看似儒雅,实则繁琐,吃饭的餐具十多种,参加什么活动就需要穿着什么样的衣服,这一切本来都是男主从小到大一直遵循的习惯。直到门当户对的未婚妻家里来了个从欧洲返回的亲戚,其散发出来的年轻活力和无拘无束的性格让男主顿感眼前一亮,但这种追求自我的作风却不被上流社会接纳和允许。两个人虽然相互爱慕和尊重彼此的个性,最终却还是因为男主早有婚约而选择放手。影片通过用沉闷的规则和活力四射的个性之间的强烈对比来试图告诉观众一个道理:如果一生不是为自己而是为礼数为体面活着,人生将是多么得空虚和苍白。我相信这样的故事肯定也激发了另一位导演的创作热情。于是,在2年后的1995年,我们惊喜的发现《廊桥遗梦》这部电影也讲述了一个类似的故事。当然,在《廊桥遗梦》之中没有那么明显的阶级...
Published 01/31/22
欢迎来到电影留声机栏目。今天我们继续上一期的《电影小夜曲》音乐赏析,为大家讲解这个专辑之中的其他曲目。第一次听我节目的小伙伴请记得点点关注,今后就不会错过最新的节目了。今天首先给大家介绍的是专辑中的第三首曲目:爸爸,你能听到吗?这是一首来自1983年的电影《杨朵》之中的插曲,话说“杨朵”这个名字实在是太过于中文化,甚至包含有一丝丝的乡土气息,以至于很多人初次看到这个片名的时候,都会以为这是一部国产电影。所以在后来也有翻译成《燕特尔》的,这样无论在发音上还是避免产生误会上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电影讲述的是犹太女子杨朵在二十世纪初的东欧为了追求梦想而女扮男装求学的故事。  电影由美国著名女星芭芭拉·史翠珊自编自导自演,包括其中的这首插曲演唱也是她亲自完成的。现在大家听到的就是电影的原声版本。曲子由法国著名导演、作曲家米歇尔·勒格朗写作。该曲目获得了第56届奥斯卡奖的最佳原创歌曲提名,但最终惜败给了一部叫做《闪电舞》的电影同名插曲,不过那部电影我从未看过,曲子也没听过,所以在此无法做出相应的对比。我们只是单纯从这首插曲的风格之中能够明确地感受到女主将自己心中所有的苦闷都通过一首歌的方式宣...
Published 01/26/22
从今天开始,我打算给大家详细讲一张专辑,名字叫做《电影小夜曲》。这张专辑是我最喜欢的专辑之一,不仅收藏了电子版,实体专辑也购买过。 之前都是从每一部单独的电影给大家讲解,因为每次只讲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的话,我就能够从电影台前幕后的各种观点讲起,也很容易加入自己的观点,最后再回到音乐上来,结构会比较完整。但在音乐市场上,这类型的电影音乐合集也是原声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往往会精选出某个时期之中最好的电影音乐来做成这样的合集,甚至重新编曲和演绎,让听众有耳目一新之感。这类专辑讲起来就比较麻烦,因为其中涉及到的电影很多,我就不可能单独针对某一部电影展开来讲,只能通过简介的形式一笔带过。因此,我会把重点放在音乐的讲解上,尽量做到每一首曲子都能讲得比较详细。请大家注意,针对这个专辑的讲解将会形成一个系列,请还没有订阅的小伙伴记得点点订阅,这样就不会错过今后的节目。 以我今天打算开始讲的这张《电影小夜曲》为例,它一共精选了13部电影的精彩配乐,涵盖了大几十年的欧美电影。专辑之中的曲子也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在原作的基础上精心制作的,有部分曲目甚至做了全新的编曲,但基本上依然尊重原作的编曲...
Published 01/19/22
转眼已经是2022年,不知不觉做这个节目已经快100期了,2年多的时光飞逝,感谢所有听过我节目的小伙伴,是你们的存在,让我一直坚持到了现在。在此,祝愿大家在新的这一年中,健康平安,幸福开心。也祈祷疫情早日结束,让所有因此受到苦难的朋友们早日回归到正常生活中来。在去年的某个时候,无意中发现了一部非常棒的美剧《黄石》,一开始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以为是一部关于黄石国家公园的纪录片,但定睛一看之后,发现是剧情片,主演还是大名鼎鼎的好莱坞老戏骨凯文·科斯特纳,再加上封面那种扑面而来的西部片风味,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全部的注意力。花了几天时间,当时一口气看完了已出的全部三季内容,不得不感叹姜还是老的辣。凯文·科斯特纳自导自演的这部美剧,可以说是最近几年里最好的美剧,它就像是一部超长的电影一般,将蒙大拿州黄石农场的前世今生,农场主与印第安人原住民之间的恩怨情仇,以及外来者对土地和利益的渴求之下,与上述两方展开了血雨腥风的斗争。在这几方角色之间,一会儿相互仇视,一会儿又会因为第三方的存在而抱团取暖,同仇敌忾。这活脱脱就是一出小三国。故事将人性的纠结和狡诈展现得淋漓尽致。以至于在片中,你竟无法简单的...
Published 01/12/22
我在之前的节目中提到过,好莱坞电影史中,有一个年代比较特殊,就是20世纪的末期的1991年到1995年。在这几年之中,诞生了诸多的最优秀的影片,诸如《阿甘正传》、《辛德勒的名单》、《肖申克的救赎》等等,这些影片所取得的成就以及评分,至今都牢牢霸占着前几位。同时期的中国香港电影也同样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比如徐克的武侠作品系列,吴宇森的枪战电影系列,都是那个时期最好的电影。虽然这些香港电影从意识形态以及人性思考上未必有上述好莱坞作品那么深刻,但他们的存在也确实是一个时代和一个地域的缩影,同样也做到了傲视后来的香港各类影片。而从中国大陆来看,这个黄金年代到来得稍晚,但持续时间要更长,大约是1993年到2002年这个区间。在这期间,也诞生了很多国产优秀作品,同样做到了至今几乎无人超越。这其中,有电影诸如《霸王别姬》、《我的父亲母亲》、《阳光灿烂的日子》等,也有电视剧诸如《水浒传》1998年版、《三国演义》1994年版,以及我们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雍正王朝》等等。很多朋友都喜欢将《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放在一块儿来对比,诚然,两部作品都是良心剧,也同样都是二月河的小说改编而成。在豆瓣上的分...
Published 12/29/21
今天给大家奉上我自己故事的最后一集,然后给大家介绍赵季平老师的一些作品。老规矩,故事开始。小院儿被拆,给了一些补偿。但在商品房还没有概念的年代,那点补偿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拿着这点钱,父母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但还好后来赶上了一次“房改房”的政策,也就是说,当时母亲分到的宿舍,可以通过单位制定政策,以一定的价格将房子卖给职工,这个价格肯定要比市场价低一些。我们家就用小院儿的补偿款,再加上父母的积蓄,买下了当时的住所。要知道,中国人对房子是不是自己的有一种天生的情结,这种情结来自于租房的不安全感。经历过那些动荡岁月的人,彼此之间的信任大幅降低,社会诚信度也进入到历史低点。所以,人们对于房子是不是自己的,非常在意。在顺利将宿舍买下之后,我们才算是心里踏实了。没有了小院儿,外婆自然而然的,又成为了现在房子里的一员。外公没能等到看到我们现在的房子,在小院里走完了自己最后的时光。外公走的时候很安静,头一天还和家人一起打了麻将,胃口似乎也特别不错,但后来想想,有点回光返照的意味。外公一生酷爱烟草,这是当兵的时候就形成的习惯。开飞机跑驼峰航线的时候,还抽过美国人的香烟,所以,在给我们讲故事的时候,...
Published 12/22/21
上周因为嗓子发炎说不出话来所以暂停更新了一周,用一个视频节目顶替了一期,在此向所有的会员朋友说声抱歉!今天我们继续来讲述我自己的故事第五集,讲完之后接着和大家聊聊陈其钢老师的悲情音乐。老规矩,故事先开始。随着母亲在单位仕途的升迁,我们一家三口,也跟随着母亲职务的不同,换过好几次房子。而那个我最喜欢的小院,就成了真正的外婆家。分给我们一家三口住的房子,也不像小院儿是私有的,都是母亲单位的宿舍楼。小城的百货大楼在上市后成为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所以,集团下辖的企业其实也就远远不止百货大楼一个单位了。包括了一整套的百货公司、运输公司、批发营业部、外贸公司、华侨友谊商店等,甚至包括几百公里以外的一个铜矿。后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房地产业集团也有所涉足。我母亲就在集团下属的这些公司里一会儿管着这个,一会儿又管着那个。居住的房子也因为分属不同的公司,而跟着搬来搬去。频繁的时候,一年多就搬一次家,长的时候也不超过三年。以至于我现在来计算一下,我从出生到现在,平均每五年就搬了一次家。最一开始,外公还依然住在城西的小山,但后来政府发现了我们已经有了另外的居所,就把外公的房子收回了...
Published 12/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