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期 孤傲的灵魂,打不死的小强《马克思佩恩》(2003)
Listen now
Description
今天应一位叫做“饮个维他先啦”的听众要求做一期游戏的原声音乐节目。在2000年前后,有两个作品先后因为“子弹时间”在其中的大量运用而成为那个时代的宠儿,第一个作品就是1999年开始陆续推出的《黑客帝国》系列,其中大量运用的子弹时间让所有观众耳目一新,电影本身所制造出来的科幻效应也轰动了全球,关于电影的原声音乐会在今后推出。今天我们先讲一下另一个因为子弹时间而走红的作品《马克思佩恩》。其实说起来我一开始接触到这个游戏的时候,对这个名字实在是没什么兴趣,这其实也是东西方文化差异所造成的。我们东方无论中日韩对于影视游戏作品的命名,往往都喜欢用几个高度概括作品内容的字眼或者是作品中有着特殊意义的物件或事情来对作品命名,诸如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以及我们讲过的所有国产电影和电视剧;而欧美有时候却特别喜欢直接用人物来命名,诸如古典名著里的《麦克白》、《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等;现代作品也有不少,诸如 《亚瑟王》、《波斯王子》、《斯嘉丽》等等。因为有着几百年这样的传统,所以欧美的读者和观众甚至游戏玩家并不会因为一个简单的人物名字就放弃对作品的探索和尝试。 初代《马克思佩恩》是2001年的作品,而《黑客帝国》第一部是1999年的作品,要说马克思佩恩的子弹时间没有受到电影的影响和启发那就是扯淡了。但是幸好游戏有样学样,把子弹时间这个概念从观赏的角度演变到了可以互动体验的程度,但从这一点来说,卖点就足够强大。而到了第二代作品之中,部分场景还直接向《黑客帝国》致敬,这种向经典致敬的桥段在其他游戏中也有,比如在我们讲过的《使命召唤之现代战争》中就有致敬《勇闯夺命岛》监狱大战的桥段。而《马克思佩恩》向《黑客帝国》致敬的桥段,不仅是消化吸收了子弹时间的概念,更是模拟并重现了黑客帝国中两位主角在大厅枪战的精华部分。这就使得玩家们大呼过瘾,毕竟看了一部爽快的电影和玩了一部爽快的电影,在本质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游戏和电影有时候就是这样一种美妙的共生关系,所以一旦有了经典的IP之后,电影会被改编成游戏,而游戏同样也会被改编成电影。马克思佩恩同样也出过电影,2008年的时候由马克·沃尔伯格主演。但不知道什么原因,似乎游戏改编的电影无一例外的都比较失败,最成功的可能只有2001年的第一部《古墓丽影》吧,评分高达7.1,不要小看这个分数,这已经是游戏改编的电影里数一数二的分数了。马克思佩恩的电影分数只有可怜的5.5,连及格线都还差着0.5分。好莱坞其实完全有能力讲好一个游戏所要表达的故事,毕竟剧本已经是现成的了,甚至连分镜头脚本都可以说是现成的,毕竟游戏制作的时候都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工作,但是到了电影这边,导演和编剧拿到的一手好牌非要打得稀烂,这一点是我至今都无法理解的事情。 今天我们要讲的原声音乐,来自《马克思佩恩》的第二部游戏作品,第一部我翻遍了各大平台,始终都没有找到,而电影的原声音乐因为版权的原因被下架所以没能听到,算是一种遗憾。目前还在国内各平台生存下来的,只有游戏的第二部和第三部作品。相较而言,第二部的原声作品个人比较认可,但也仅仅只是合格,并没有太多的精彩之处,而第三部的原声音乐就只能算是单纯的氛围音乐,单独聆听的话,甚至会
More Episodes
大家好,我是主播郭小闹,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的陪伴,但我因为最近工作强度大幅增加,所以能够花心思来做节目的时间比较有限,所以在慎重考虑之后,我决定暂停会员的销售,并且节目也将有可能会成为不定期更新的节目。但请大家放心的是,这档节目就像是我自己的孩子一样,我还是会坚持做下去的,只是更新频率暂时会比较低。言归正传,今天我打算来聊一期老片子,1995年的《红潮风暴》。之所以选择这部电影,一方面肯定是因为汉斯季默的原声音乐很好听,充分诠释了军旅题材的紧张和宏大的氛围。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故事描述的苏联解体背景下,美苏两国的冷战思维差点让冷战变热战的反思。这样的大环境很不幸,在时隔了30年之后,又变成...
Published 07/13/22
最近几乎是一口气把美剧《1883》看完,这是我欣赏美剧的一个习惯。因为美剧的更新方式和我们国内区别很大,越是热门的剧集更新就越慢,而《1883》作为大热门《黄石》的衍生剧,在编剧导演没有变化的前提下,自然也成为了热门中的热门。第一季一共才10集,每周才更新一集,中间好像还停更了一小段时间,所以每周追着看实在是太累人了。我喜欢先把它忘掉,然后在它更新完成的时候再突然想起,找个合适的时间,一口气能看多少看多少,这样才叫过瘾,而且对情节也不容易忘记。不过如果大家想要看我今天推荐的这部剧集,还是得稍微酝酿一下情绪,因为它的整体调子,和《黄石》差别非常之大。黄石是恩怨情仇都有的故事,各种势力之间不...
Published 06/2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