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西方人有可能真正理解中国问题吗?
Listen now
Description
西方人有可能理解中国文明吗?西方人有资格去研究中国问题吗?跨文明交流可能存在吗?还是说我们本质上只能自说自话?这是一个学术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但它最终是一个哲学问题。这期播客的一开头描绘了现代西方主流学界对这个问题的态度,以及这个态度背后的理论基础。播客介绍了萨义德于1978年出版的《Orientalism东方主义》这本书对福柯的应用,西方霸权主义的自我批评,以及这本书对美国主流文化的影响。我想问的问题是:不带偏见的知识有可能存在吗?自我认识还有可能吗?知识的目的是为了理解自我、还是控制别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意识到我们视野永恒的局限性、还是为了帮助我们超越我们视野的局限性?一套理论可以解释一切吗? 播客的最后,我得出的结论是:拒绝跳出自己的偏见和狭隘,这是一种闭塞;但是用一套最近发明的理论去解释现代世界上的全部规律,拒绝考虑这一套理论本身的局限性,这是另外一种闭塞,这是一种受过教育的人的闭塞,这是一种思想上的狂妄和自大。至少目前没有任何一套理论可以解释世界上的全部规律,与其相信一套理论,我宁愿相信我可以通过不断地谦虚的学习和阅读,超越我与生俱来的狭隘和偏见,让我触摸人性。这是我目前相信的偏见,至少我还没有遇到过一套理论可以彻底地反驳我的这个偏见。 播客中引用的张之洞《劝学篇》,我读得也太差了,哈哈哈太丢脸了吧,抱歉抱歉,毕竟我只有初中文凭,在这里给大家贴上原文:君主、民主之国略同。西国君与臣民相去甚近,威仪简略,堂廉不远,好恶易通,其尊严君上不如中国,而亲爱过之,万里之外,令行威立,不悖不欺,每见旅华西人遇其国有吉凶事,贺吊忧乐,视如切身,是西国固有君臣之伦也。《摩西十戒》敬天之外,以孝父母为先,西人父母丧亦有服,服以黑色为缘,虽无祠庙、木主,而室内案上,必供奉其祖父母、父母、兄弟之照像;虽不墓祭,而常有省墓之举,以插花冢上为敬,是西国固有父子之伦也。
More Episodes
现在网上的主流情绪是讨论原生家庭给我们造成的伤害,批评和剖析糟糕的父母,直视我们对不负责任父母的怨恨。怨恨是一种怎么样的情绪呢?怨恨(ressentiment)是尼采哲学中最核心的一个概念,尼采在《道德谱系》中说怨恨是弱者面对不公的方式,怨恨会不断酝酿,被内化、合理化、道德化。什么人会选择放下怨恨?为什么会有人选择放下怨恨?本期播客还分享了我朋友妹宝男的故事,妹宝男拥有着非常不靠谱的父母,为什么他选择不怨恨? 播客前奏:伟大的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人类艺术的巅峰) 弹奏者:日安
Published 06/03/24
Published 06/03/24
崇拜尼采的左翼分子有两种:反进步的西方后现代新左翼分子,和进步的中国左翼分子。本期播客对这两种左翼为何崇拜尼采进行分析。播客一开始介绍了20世纪中叶出现的法国新左翼分子,他们通过对尼采全新的阐释,开发了后现代主义,这群新左翼反对启蒙、反对真理、反对普世革命、反对科学进步。对这种新左翼来说,世界上不存在真理不存在进步,一切都是权力斗争。这种新左翼思维在7-80年代从法国传播到了美国,是现在美国大学的主流,基本上留学生带回来的那套先进理论都属于这种后现代新左翼思维。除了这群西方新左翼,在20世纪初的中国,五四进步左翼也把尼采视为精神偶像,这又是为什么?为什么五四运动中的文学家也被尼采吸引?本...
Published 06/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