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6|就在方寸之間,也能展現不平凡的旅行。《小站也有遠方》
Listen now
Description
著作 :《小站也有遠方》 專訪 : 劉克襄(臺灣自然書寫作家) 為什麼要寫「小站」,什麼是「遠方」? 其實「小站」一向是劉克襄的風格,總是把舞台的燈光留給最邊緣的位置,我想到他跟我提過有左翼思想的 父親,曾經把他取名為「劉資愧」,也就是「資本主義很慚愧」的意思 ,可以想見他始終關心非人的生物、在小站中穿梭尋求亮點,在傳統市場中品嘗風土滋味, 背後都帶著社會主義的使命感,至於「遠方」,則跟母親有關。 他說,那是一位旅者不時感受到「遠方」的地方召喚 ,也在行旅當中,不斷牽掛著「遠方」行動不變的母親。在兩方力量的拉距下,劉克襄發現媽媽會在臉書追蹤兒子所寫的文章,並且把他旅行當中所拍的照片畫下來, 因此他回過頭來鼓勵母親投入在繪畫的世界裡,日積月累成果相當可觀 。就在這本書裡面,52個小站,配上52幅媽媽手繪的畫作 ,雖然這些地方媽媽都沒有去過,卻透過這本書有了愛的連結 及陪伴,讓人讀來更有溫度 。 我問克襄老師,在疫情的今天不能去「遠方」,又該如何在「近處」展開生命的「壯遊」,他笑著跟我分享他在家裡附近的校園跑步,進而觀察到一些蕈菇類 ,回到家透過網路一查,發現在俄羅斯居然也有人正在研究同樣的對象, 原來小小的焦點也可以帶來非常遼闊的視野, 因此只要願意去發現、懷抱著好奇心,生命的每一刻、甚至就在方寸之間,就可以展開一段不平凡的旅行 。
More Episodes
著作 :《我所回想的群山》原住民族重大歷史事件盤點暨補遺調查研究計畫 專訪 :...
Published 12/26/23
Published 12/19/23
著作 :《花與我的半生記」及「我與植物的爛漫誌:牧野富太郎」》 專訪...
Published 12/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