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著作 :《我所回想的群山》原住民族重大歷史事件盤點暨補遺調查研究計畫 專訪 :...
Published 12/26/23
Published 12/19/23
著作 :《花與我的半生記」及「我與植物的爛漫誌:牧野富太郎」》 專訪...
Published 12/19/23
著作 :《水滴之河》 專訪...
Published 12/05/23
著作 :《都市裡的森林實驗課》 專訪 : 葛兆年、陳一銘(生態學家) 今天的受訪者從隔壁散步過來接受訪問,兩位超級老友一起來上「自然筆記」,真令我驚喜。兆年是老同學又是林試所「韌性都市林」的計劃主持人,她出的書絕對力挺,開心的是一銘也現身,我見到他第一句就是:「我也要去搶你的畫」,他會心一笑。 今天的重頭戲是介紹這本花了三年多,一群科學家在中和四號公園所投入都市林實驗硏究計劃內容。從土壤、植物、動物、大氣及溫度…. 怎麼在公園綠地中打造複層林?若不能忍受落葉及積水,又如何展現真正的生態森林?在每天人來人往,大家做早操的公園中,居然可以發現全新物種…更感動的人,林業專家所創造的森林小方舟,背後卻有一群社區志工在悉心照顧,集結科學知識與各種動人的故事,讓善的力量在都市中紮根。 請千萬不要錯過聆聽由農業部林業試驗所葛兆年博士與陳一銘老師所分享的這本《都市裡的森林實驗課:韌性都市林實作全紀錄》
Published 11/28/23
著作 :《自然怪咖:生活週記》 專訪 : 黃一峰(生態教育工作者) 從不受體制規範的小孩,到悠遊在野地中活出自我道路的自然觀察達人。他的成長可以帶給更多父母與老師的啟發。
Published 11/21/23
著作 :《找路》 專訪 : 林克孝(作家及登山家) 這段訪問是2010年的專訪,距今13年前的節目。以此內容向作家及登山家林克孝先生致敬,並透過聲音的紀錄與訪談,去傾聽這本找路的著作,展現他浪漫又充滿生命力的山林魂魄。
Published 11/14/23
著作 :《五感之外的世界》 專訪 : 林大利(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副研究員) 「真正的發現之旅,不再尋找奇妙的新大陸,而是透過這些不同的眼光,去看見每一個宇宙。」今天介紹這本書,對我來說是開啟了一趟奇幻的感官旅程。讓我了解到每一種生物都是透過自己的「感知」去創造獨特的「環境界」。然而,人類卻是用自己有限的感知,去宰制了所有的環境。 這本《五感之外的世界》(An Immense world: How animal senses reveal the hidden realms around...
Published 11/08/23
我和佳盈是因「風行者台中捷運聲景音樂創作案」而合作,李佳盈是非常厲害的音樂家,她擁有美國伯克利音樂學院影像配樂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作曲組雙碩士。作品風格形式多元,並屢獲國際比賽肯定。 這次聲景採集音樂創作,由我負責各站附近的聲景採集,而她則是透過音樂和這些聲景所呈現的意含、節奏及旋律進行對話。於是我們沿著捷運的線索,展開一場獨特的寫聲之旅。透過我們的感知及詮釋,捕捉對當下存在的感動與印象,表達出不同的聆聽美學與土地關懷。 在今天的節目當中,我們共同傾聽著台中的日常。或許是一段水聲、公園裡的笑語、蟲鳴鳥叫,市集鼎沸,每一個聲音的源頭,都埋藏著地方獨特的紋理,比如松竹站的孩子與鴿子成為這段旋律的序曲,難得都會綠地,有著典型的城市節奏,而在南屯站,我們則是去傾聽三百多年來求神問卜的聲聲探問,或許就跟打電話一樣,總是希望上天的回應。而在大慶站卻是聽見另一段「甜蜜滋味」,放學後的小女孩和爸爸牽著手排隊等待,他們的對話就跟阿伯賣的豆花一樣,一切都是甜美的回憶。 尋常的聲音,在旅人的耳中又是不同的風景,沿著捷運的動線,走入這既真實又奇幻的旅途,感受著聲音的現象,在空間中穿越遊蕩又凝聚消失,...
Published 10/31/23
著作 :《極境生機》 專訪 : 吳建龍((鳥書譯人、特約鳥導及鳥類生態調查員。現任台灣猛禽研究會理事、中華民國野鳥學會鳥類名錄委員會委員) 「紅腹濱鷸在寂靜的北極輕柔鳴唱,沐浴在月光下的寧靜海岸,出現了鱟的身影。在這些情景之中,美麗與憐憫並存著、呼喚著。」這是一本非常優美、內容紮實的科學報導文學:《極境生機》(The Narrow Edge),在閱讀過程當中讓我想起了瑞秋卡森的《海之濱》,的確這本書的作者 Deborah Cramer 也獲得了環境記者秋卡森圖書獎。 今天我特別邀請到這本書的翻譯,也就是吳建龍老師來介紹這本著作,建龍本身是一位非常專業的國際鳥類嚮導,他懂鳥也是翻譯高手,之前他曾來介紹另一本精彩的著作《生而為鳥》。 我跟建龍說這本書所提到的鳥更是複雜,翻譯完一定功力大增,建龍同意我的論點。但是我們都深深地被這本書所展現的視野所震撼及感動,這是關於「消失」的故事,但我們意識到他們逐漸減少的過程當中,也重新去了解牠們曾經是多麼的豐富,生命力又是多麼的強大。 請千萬不要錯過了吳建龍老師來分享這一本透過海洋、陸地與天空交織的自然史:《極境生機》。
Published 10/24/23
著作 :《記憶砌成的石階》 專訪 : 雪羊(自然報導作家) Robert...
Published 10/17/23
主題 : 「傾聽台灣特有種鳥類播遷史」 專訪 : 姚正得(特有生物研究中山高山研究站主任) 今年台灣特有種鳥類的名單已經達到32種,黃腹琉璃、臺灣白眉林鴝、灰鷽全都上榜。這三種鳥的聲音我都錄過,但讓我很好奇為何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特有種」的發現,這背後也關係到這些鳥類親緣的研究,牠們最早是什麼時候來的?...
Published 10/03/23
著作 :《台灣附生植物與它們的產地》 專訪...
Published 09/26/23
著作 :《徒步旅人》 專訪 : 邱一新(旅行作家、資深媒體人、經理人) 我翻出臉書歷史檔案,從2014-2023年內我總共訪問過邱一新三次,介紹過他三本著作。我跟一新說,我算是你的鐵粉吧,一新看著我手上這本《徒步旅人》滿滿寫著註記及折頁,感動的說:「謝謝妳這麼認真的讀這本書。」 雖然多年來介紹過無數著作,說真的,我清楚知道作者對主持人有沒有看書,其實是心知肚明。然而,看書只是基本功,如果要能呈現關於書的精彩及作者的魅力,更是需要預先設計及佈局,有時也得仰賴現場相互激盪的火花。當然,一新曾是資深媒體人、旅行作家,還是世界冠軍吳寶春麪包的總經理,本身就充滿了故事。 既然訪過一新三次,我更希望挖掘到不同的內涵,因此我們談到的不只是旅行的意義、故道的風景…. 更是談到歲月及行動如何帶給旅人自信的力量,又如何在一次次跨越閾境之後,體會到「following your bliss」,與天賦相遇的狂喜,重新定義每一次的「英雄的旅程」,並找到回返自己內心的道途,活得更加清晰及興味盎然。
Published 09/20/23
著作 :《沒口之河》 專訪 : 黃瀚嶢(生態作家) 今天介紹這本《沒口之河》,一切就從書名開始,英文書名可能更容易理解:The Lost River...
Published 09/12/23
著作 :《曲盤開出一蕊花:戰前臺灣流行音樂讀本》 專訪...
Published 09/05/23
著作 :《走讀士林: 探尋福德洋圳失落的記憶》 專訪 : 黃顯宗(東吳大學微生物系教授) 我曾經參與過一個聲音創作,稱作《穿梭水路的聲景記憶》。 帶著大家走入我們日常的環境,去聽見看見隱藏或消失在地底下的水路,聽見「這裡的過往」,想像過去聲音的景象,要我們聆聽的聲音,去理解那些曾經存在過,消失過,變遷過,變得和現在有什麼樣不同。就如同我今天要介紹的這本書也是從歷史的角度來追尋一段被遺忘的水圳。根據「走讀士林:探尋福德洋圳失落的記憶」書中記載,「福德洋圳」於乾隆元年(西元1736年)由吳氏等士林先民合資開鑿,從外雙溪引水灌溉士林以及洲美平原,餵養無數百姓,使此地「士子如林」,「福德洋圳」作為士林的血脈長達200餘年,直到近年人口飆升,大部分加蓋為暗溝,才逐漸失去功能。但是幾年前黃顯宗老師開始透過圖資與場勘,透過走讀的方式慢慢修復起一條水路的記憶,就如同神隱少女中的白龍,找回自己的名字,才能找回一條水圳的魂魄。
Published 08/29/23
著作 :《時空記遊 魚路古道今昔》 專訪 : 龔鈺文(台灣生態旅遊協會助理研究員) 我和鈺文曾經共同修過「環境倫理課」及「環境社會學」,我發現這位學弟每次來上課都看起來像是要去爬高山的樣子,典型的「田野紀錄者」模樣,有著我非常熟悉的山林氣息。雖然我們沒有太多交談機會,卻因為共同參與活動而去了鴛鴦湖,當時我為了要捕捉更好的視野,爬上一根倒立的樹樁上,卻發現早有人捷足先登,一眼望去鈺文就站在湖畔,他專注地拿著相機拍照,我卻發現那畫面非常完美,我喊了他回頭,留下一個停格的瞬間,這就是鈺文給我最初的印象。 近來看到他幫陽明山國家公園撰寫了《時空記遊...
Published 08/22/23
著作 :《野鳥攝影攻略》 專訪...
Published 08/15/23
著作 :《海之聲》 專訪 : 邱郁文(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副教授) 「海之貝,吹響迴盪海螺,在海中響起」 生活在台灣,貝殼總是我們接觸海洋的第一個「禮物」。美麗的貝殼是一群軟體動物所創造出來的「家」,因為造型及顏色太迷人,牠們總被人類帶回自己的家,卻忘記了我們正在傷害孕育牠們的大海家園。此時此刻,我們必須學習重新傾聽這背後的聲音。 今天我特別介紹了一本非常迷人的書:《海之聲 》(The Sound of the Sea by Cynthia...
Published 08/08/23
著作 :《食農X實農:屬於臺灣人的食與農》 專訪 : 郭華仁(台大農藝學系名譽教授)、洪永鑫(犁田計畫負責人) 我特別找了台大農藝系名譽教授郭華仁老師來談台灣人的「食與農」,在面對氣候變遷的主題下台灣農業的未來。從「泛有機、到有機農業1.0至3.0」的演進歴史,其實一片慣行農法的田地,要真正轉成有機得花七年的養地時間,其中要負擔非常高的成本,但是我們該如何鼓勵更多健康有機的耕作發展呢? 其實過去四年永鑫一直希望透過「直播」技術,來因應未來氣候變遷的問題,但是其中困難重重。我很好奇像永鑫這種小農到底在台灣農業現況下「怎麼活下去」… 其實郭老師聽了永鑫的歷程之後也回應:「我真的非常佩服你的精神!」我笑著說:「會不會覺得他太天真?」郭老師表示,就是有這樣子的精神,才能夠有這份勇氣去實踐,這才是土地未來的希望所在,當然他也提點了永鑫可以去學習及參考的方向。 今天在空中就以實證討論的方式,來聊台灣有機農業的農法以及挑戰!關心台灣有機農業的朋友歡迎聆聽。
Published 08/01/23
著作 :《再凝望-戰後太平山》 專訪...
Published 07/25/23
著作 :《你是特別的:臺灣草鴞與西拉雅鴞郎的旅程》 專訪...
Published 07/18/23
著作 :《園療師的青草生活360度》 專訪 : 黃盛璘(園藝治療師) 訪問盛璘非常歡樂,我們從頭笑到尾,或許來自於「青草」的魔力,園療師果然是「給力」之人,以身作為療癒的橋樑,我總覺得願意開放感官去體驗酸甜苦辣滋味的人,內心一定是包容樂觀,充滿正能量。 其實他(她)們經常要面對各種需要幫助的人,在這本《園療師青草生活360度》的書裡,我讀到好多動人的故事,四位作者是各有擅長專業的園療師,她們分享了「節氣青草美學」、「打造自己的廚房花園」、也分享那些為精障族群、安寧病房、視障人士、老人小孩…所規劃的課程,並看到各種因園療所帶來的深刻轉變。 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內心受到很大的鼓勵,並且產生許多的熱情,我告訴盛璘說,我也想在今年冬至做出五彩湯圓,所以今年春天我要在花園種蝶豆花、艾草、金蓮花、洛神…. 盛璘微笑的看著我,她太熟悉這樣反應,也知道我已經因為這本書而獲得療癒了。所以邀請你和黃盛璘老師在空中一同閱讀這本《園療師青草生活360度》,就讓青草生活走入你的世界,為自己安排全方位的幸福生活。
Published 07/11/23
著作 :《聲存指南》 專訪 : 楊欽榮(目目文創設計總監) 這絕對不是一般的旅行指南書,這是一群年輕人默默在台南古城,花了多年時間努力錄音、爬梳歷史、追尋各種聲音軌跡,用心經營的豐富成果。 什麼是「台南的聲音」? 我相信對大部份台灣的人,甚至台南在地的人而言,對於「台南有什麼好吃的」問題,可能更容易回答,至少每一個人至少口袋都蒐藏著一連串的名單。聲音,一直都是「指引」,也是迷人的「創作」元素。但是在我們身處的時代中,我們從來不缺少「聲音」,卻少了「聆聽」。 今天,不論你是身處在台灣何處,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街道巷弄間,所傳來的在地聲響,從來沒有真正「側耳聆聽」,就在發聲的源頭,可能存在一套傳承已久的文化儀式、生活慣習、甚至在地板底下、牆壁背後,都隱藏著古老的脈絡與線索,在歲月中依舊泊泊潺流,默默輪轉。
Published 07/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