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35|聆聽自然是通往美感的最佳途徑。《傾聽地球之聲》
Listen now
Description
著作 :《傾聽地球之聲》 專訪 : 黃宗慧(國立臺灣大學外文所博士) 我放了一段陽明山夢幻湖的聲景,這其中可以聽見「面天樹蛙、腹斑蛙、貢德、中國樹蟾」的齊聲大合唱,我跟導讀人黃宗慧老師說,多謝哈思克,面對同一片沼澤,我終於可以聽得更深了。正如這本:《傾聽地球之聲》所寫的:「我們可以盡力聆聽,將我們的美感根植在生命共同體中。」 身為錄音師,我自然會對這本書所展現的聲景視野深深著迷,但對不識鳥音的宗慧老師來說,又是什麼原因被這本書所傾倒?她的回答是:「我最早就非常喜歡哈思克的《森林秘境》,除了豐沛的知識之外,最令人欣賞的是他感性的文筆,而且本書讓我發現原來地球的聲音是如此的豐富,我們不懂得聆聽是多麼可惜,這本書知識含金量非常高,如果不聆聽這些聲音,所造成的現象卻是不公義也是不道德的。」 宗慧老師所言極是。簡言之,這是一個在陳述因為我們不聆聽所造成的斷裂,以及如何透過聆聽重新啟動與世界連結。但是我要強調的是,今天我所面對的受訪者把這本書讀得「極細」、「極有感」,身為導讀人,只要我提出的問題,她都可以根據書中作者所呈現的內容做完整的回應,這件事至為關鍵,唯有如此才可以真正為書代言,哈思克的這本《傾聽地球之聲》(Sounds Wild and Broken)真的非常精彩,但對一般人閱讀是有門檻的,因此極力推薦大家來聆聽這集的「自然筆記」,將有助大家一窺本書的堂奧: 我整理出三大原因: 1. 這是這本書「導讀人」及「推薦人」的對話,十分精準呈現書的精華及重點。 2. 宗慧老師會從生命倫理及文學角度來分析「聆聽自然」的重要。 3. 欽慧會用真實自然聲景來呼應哈思克的觀點,並討論「萬物合一」及「感官移轉」的關鍵。 這樣寫好像太學院口吻了,其實真的不會,跟宗慧老師對話非常有共鳴及共振,請大家千萬別錯過本集精彩的節目。
More Episodes
著作 :《我所回想的群山》原住民族重大歷史事件盤點暨補遺調查研究計畫 專訪 :...
Published 12/26/23
Published 12/19/23
著作 :《花與我的半生記」及「我與植物的爛漫誌:牧野富太郎」》 專訪...
Published 12/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