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不是客旅?好聚好散的Diaspora宣教實踐 feat. 思溫格 (學者/創啟地區一線工作者)
Listen now
Description
散居(diaspora )一詞,最早出現在舊約聖經中,描寫被亡國後分散在歐亞非的猶太人。在新約,我們也看見保羅向猶太地區以外的亞細亞、希臘甚至是羅馬的猶太人和外邦人傳講福音。可見,散居宣教其實從來不是新鮮事。 無論是移民、難民、移工或是留學生,在散居人口呈現爆發性的成長的今日。不變的是,即使身處於不同環境時空,一個簡單的關心、問候或是幫助,所帶來的溫暖仍然是那麼的具有力量。 本集節目,我們再次邀請思溫格博士與們聊聊散居宣教,除了「散居宣教」ㄧ詞的歷史背景和定義。思溫格博士與我們更多聊到了散居宣教的核心,也就是「接待」(hospitality)聽聽主持人書睿和思溫格博士他們自己,以及他們周遭那些「接待」與「被接待」的故事。也讓我們從新思考,無論是散居宣教也好,家門口的宣教也好,相信我們如何能對身邊的異鄉人多付出一點關心,才是上帝最希望我們所看重的。 特別來賓簡介 思溫格為宣教士與宣教研究者,芝加哥三一神學院文化學博士。曾為工程師與譯者,現與夫婿居住中東,服事中東難民。著有Mission through Diaspora: The Case of the Chinese Church in the USA 一書。目前也在洛桑Global Diaspora network (普世散居事工網絡)執行委員會服務Global Diaspora Network 延伸閱讀 散聚宣教學 (溫以諾教授) 溫以諾教授 學術文章 集錦 https://www.enochwan.com/zh/articles/ 宣教與接待 邱顯正牧師 校園雜誌 上帝對世界的祝福,往往是透過人口的移動來完成,當中有離開,也有聚集:而人們也同時學習接待與被接待,學習看見在身旁有需要的人。那麼,在台灣今日的處境中,我們應當學習接待誰呢?面對眾多的移工與移民,教會又可以如何接待呢? 聖經有許多經文提到接待,勸勉以色列人要善待住在他們們當中的外邦人,因為他們的先祖也曾寄居在埃及。善待寄居的外人不但彰顯上帝憐憫人的恩慈屬性,也是落實真宗教、真敬虔、真禁食的倫理試金石。揆諸聖經和教會歷史,上帝更是藉著流動人口來完成亞伯拉罕之約,成全祝福萬族萬民的大使命。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md1b94ucq9m0851xaiugu90/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More Episodes
你是否曾經想過,作為宣教士在工場服事,可能會留下什麼遺憾?想到宣教士,多數人看見的是宣教士的熱情與信心,渴望聽見的是來自工場的見證與好消息。然而在宣教士付上的代價背後,我們是否看見,那些他們可能錯過的人事物,會在心裡留下什麼樣的痕跡? 「到了工場服事,才發現自己有一些很脆弱的地方會被觸動」老酒說。 離開家鄉,與差派教會的關係越來越疏離,與親友漸行漸遠,不僅少了共通話題,想連法也越來越難以彼此理解。過往的熟悉在每次久久回來述職的過程越顯得陌生。甚至找不到合適的對象結婚都可能成為一種遺憾。 ...
Published 06/19/24
Published 06/11/24
說到跨文化宣教的挑戰,你會想到的是什麼? 語言學習的挑戰?文化的隔離?環境的適應? 葛欣如宣教士葛姐與我們開誠布公,她最軟弱的挑戰,就是自己的老我。 來台三十多年,每當她在宣教工場遭人誤會,受盡委屈時,內裡的老我總是會希望為自己辯護,離開工場的念頭也常常浮現。然而經過神不斷的提醒,現在的葛姐已經可以笑笑地與我們分享 「我真的發覺,神更在乎我是誰?而不是我做了什麼。因為祂根本不需要我們為祂做什麼」 對於葛姐來說,跨文化宣教的事工雖然重要,但是在事工之前,更需要學習的功課就是「我們的老我必需先死透」 特別來賓簡介:...
Published 06/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