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忠繼╳張俊彥】張俊彥校長:從台灣第一顆IC到矽導計畫
Listen now
Description
台灣半導體產業開路先鋒之一的交通大學前校長、中央研究院院士張俊彥,經過近兩年與癌症的對抗,於10月12日凌晨辭世。 今年九月, 基於對台灣半導體未來的殷切期盼, 張校長在病中勉力接受了《IC積體電路 燦爛六十》專訪 ,諄諄之心讓我們不只感佩,更極為不捨;此亦應為校長最後的論述。 張俊彥校長專長為半導體元件、半導體物理及VLSI技術。他於1964年與張瑞夫、郭雙發共同建立台灣首座半導體研究中心,也一手建立國家毫微米元件實驗室,為該領域世界級的實驗室。後來推動矽導計畫,讓台灣半導體研究論文於世界級期刊的發表,短短數年內進步神速,從毫無建樹到名列前茅,更驅動了台灣IC設計產業的發展。 請聽今年九月張校長《IC積體電路 燦爛六十》專訪:「從台灣第一顆IC到矽導計畫」。   當主持人劉忠繼問到交大前校長張俊彥院士,是不是有一份強烈的使命感投入半導體的研究,並提出大型計畫?張院士謙稱,主持人這樣描述他,實在太客氣了,對他而言只是一句話:「應該做的就去做,就對了!」 在1958年IC積體電路發明後,到1970年代台灣引進RCA的相關技術之間,1960年代,台灣的半導體高科技發展已經萌芽!在張俊彥院士的實驗室,台灣第一顆IC如何誕生?台灣高科技產業政策的源起為何?蔣經國總統扮演了什麼角色? 人才培育成功,矽導計畫就成功了一半!張院士從一開始的半導體實驗室,到後來從國外邀請人才加入台灣的矽導計畫,如何在人才延攬和培育上著力?在世紀之交的西元2000年前後,當時台灣的IC製造世界第二,為何被世界頂尖半導體期刊的記者嘲笑?台灣的矽導計畫,如何在短時間內翻轉此一局面,甚至支持台灣的IC設計產業逐步建立? 聽台灣半導體歷史關鍵,緬懷張俊彥校長。歡迎收聽。
More Episodes
《嗨!科技咖》科技產業Podcast專業頻道 全新主題!《藍湖策略‧數位轉型》每週五更新上線,給您最務實的台灣產業典範,最接地氣的數位轉型方案! 20分鐘你將獲得: 1.台灣產業上下游標竿企業之成功典範分享! 2.企業最合適的策略定位及升級轉型「路徑圖」 Podcast追蹤 《嗨!科技咖》,科技新知不漏接!
Published 08/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