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20世紀的墨西哥城欠缺完善的城市規劃,只能局部發展。政府為應付人口膨脹而衍生的房屋問題,於1960年展開全拉美最大型的公屋項目,把現代主義帶到墨西哥。工程進行時,竟發掘出埋藏地底的特拉特洛爾科聖殿部份遺址,使阿茲克特文明重現天日!墨西卡人當初建立特諾奇蒂特蘭,利用湖田及河道建城,創造了一個與湖水共存的生命體。反觀今日的墨西哥城,美麗的湖水早已抽乾,山谷的農地亦已破壞,自然失衡,被視為集貧窮、毒品、污染及罪案於一身的城市。在當權者的無能及貪瀆,以及美國的干預下,這個歷史名城該如何自救?
Published 07/15/19
20世紀的墨西哥城欠缺完善的城市規劃,只能局部發展。政府為應付人口膨脹而衍生的房屋問題,於1960年展開全拉美最大型的公屋項目,把現代主義帶到墨西哥。工程進行時,竟發掘出埋藏地底的特拉特洛爾科聖殿部份遺址,使阿茲克特文明重現天日!墨西卡人當初建立特諾奇蒂特蘭,利用湖田及河道建城,創造了一個與湖水共存的生命體。反觀今日的墨西哥城,美麗的湖水早已抽乾,山谷的農地亦已破壞,自然失衡,被視為集貧窮、毒品、污染及罪案於一身的城市。在當權者的無能及貪瀆,以及美國的干預下,這個歷史名城該如何自救?
Published 07/15/19
20世紀的墨西哥城欠缺完善的城市規劃,只能局部發展。政府為應付人口膨脹而衍生的房屋問題,於1960年展開全拉美最大型的公屋項目,把現代主義帶到墨西哥。工程進行時,竟發掘出埋藏地底的特拉特洛爾科聖殿部份遺址,使阿茲克特文明重現天日!墨西卡人當初建立特諾奇蒂特蘭,利用湖田及河道建城,創造了一個與湖水共存的生命體。反觀今日的墨西哥城,美麗的湖水早已抽乾,山谷的農地亦已破壞,自然失衡,被視為集貧窮、毒品、污染及罪案於一身的城市。在當權者的無能及貪瀆,以及美國的干預下,這個歷史名城該如何自救?
Published 07/15/19
14世紀,中部美洲的墨西卡人(Mexica) 得到神靈指示,走到墨西哥中部的湖上建造了人工島城市------特諾奇蒂特蘭(Tenochtitlan)。人工島高峰期有20多萬人居住,是當時美洲最大的城市。她的北端是姊妹城邦特拉特洛爾科(Tlatelolca),是當時最大的商業市集,每天有6萬人做買賣。墨西卡人隨後不斷擴張,建立了阿茲克特帝國(Aztec Empire),成為當時中部美洲最強大的文明。16世紀,西班牙殖民者驚嘆特諾奇蒂特蘭的宏大漂亮,卻利用火槍施以襲擊。最後,阿茲克帝國滅亡,特諾奇蒂特蘭...
Published 07/08/19
14世紀,中部美洲的墨西卡人(Mexica) 得到神靈指示,走到墨西哥中部的湖上建造了人工島城市------特諾奇蒂特蘭(Tenochtitlan)。人工島高峰期有20多萬人居住,是當時美洲最大的城市。她的北端是姊妹城邦特拉特洛爾科(Tlatelolca),是當時最大的商業市集,每天有6萬人做買賣。墨西卡人隨後不斷擴張,建立了阿茲克特帝國(Aztec Empire),成為當時中部美洲最強大的文明。16世紀,西班牙殖民者驚嘆特諾奇蒂特蘭的宏大漂亮,卻利用火槍施以襲擊。最後,阿茲克帝國滅亡,特諾奇蒂特蘭...
Published 07/08/19
在漫長的中世紀,歐洲及中東地區的人,對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色非洲幾乎一無所知。14世紀,身為虔誠回教徒的馬里帝國君主曼薩穆薩(Mansa Musa),決定親自到聖城麥加一趟,於是率領約7萬人,由西非穿越撒哈拉,到達開羅。曼薩穆薩這次朝聖,帶著無盡的黃金,令中東及歐洲人大開眼界。馬里帝國是西非歷史中的強盛文明,在13至15世紀時是一個強大的伊斯蘭帝國。位處帝國邊緣的城市傑內(Djenne),是西非最古老的城市,全城用泥沙建造,而市中心矗立的傑內大清真寺,是全世界最大的單一泥造建築物,13世紀已出現,...
Published 07/01/19
在漫長的中世紀,歐洲及中東地區的人,對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色非洲幾乎一無所知。14世紀,身為虔誠回教徒的馬里帝國君主曼薩穆薩(Mansa Musa),決定親自到聖城麥加一趟,於是率領約7萬人,由西非穿越撒哈拉,到達開羅。曼薩穆薩這次朝聖,帶著無盡的黃金,令中東及歐洲人大開眼界。馬里帝國是西非歷史中的強盛文明,在13至15世紀時是一個強大的伊斯蘭帝國。位處帝國邊緣的城市傑內(Djenne),是西非最古老的城市,全城用泥沙建造,而市中心矗立的傑內大清真寺,是全世界最大的單一泥造建築物,13世紀已出現,...
Published 07/01/19
根據也門傳說,挪亞的兒子閃姆(Shem)跟隨一隻小鳥的指示,來到阿拉伯半島南端一翠綠山谷,決定在此落地生根,這裏便是今日也門的首都------薩那(Sanaʽa )。薩那是一個神秘的城市,它有超過2500年歷史,但歷史記載不多,亦鮮有歐洲探險家留下記錄,就像在歷史中消失近1500年。探訪薩那舊城,仿如坐著時光機,當置身在中世紀的也門高樓之中,感覺就如活在《一千零一夜》般迷幻。薩那曾是古代示巴女皇的國土,經歷埃塞俄比亞王國的耶教統治,曾受阿拉伯及鄂圖曼的回教文明洗禮,但其城市設計卻沒有集各家之大成...
Published 06/24/19
根據也門傳說,挪亞的兒子閃姆(Shem)跟隨一隻小鳥的指示,來到阿拉伯半島南端一翠綠山谷,決定在此落地生根,這裏便是今日也門的首都------薩那(Sanaʽa )。薩那是一個神秘的城市,它有超過2500年歷史,但歷史記載不多,亦鮮有歐洲探險家留下記錄,就像在歷史中消失近1500年。探訪薩那舊城,仿如坐著時光機,當置身在中世紀的也門高樓之中,感覺就如活在《一千零一夜》般迷幻。薩那曾是古代示巴女皇的國土,經歷埃塞俄比亞王國的耶教統治,曾受阿拉伯及鄂圖曼的回教文明洗禮,但其城市設計卻沒有集各家之大成...
Published 06/24/19
二十世紀的亞美尼亞歷史,可算峰迴路轉,就正如查理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在著名小說《雙城記》的前言所寫:「那是最好的時代,那是最壞的時代。」亞美尼亞由民族覺醒到爭取獨立,備受周邊列強打壓。經歷一戰被鄂圖曼種族清洗後,建國美夢又被蘇聯粉碎。最後,捱過七十年的共產統治後,終於成功立國,成為民主化國家。首都葉里溫坐上這列亞美尼亞過山車,與族人同甘共苦,其城市設計便更形重要,因為她背負著整個民族的期望,亦承傳亞美尼亞的文化傳統。經歷種族滅絕,獨立失敗,民主落空後,亞美尼亞裔建築師亞歷...
Published 06/17/19
二十世紀的亞美尼亞歷史,可算峰迴路轉,就正如查理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在著名小說《雙城記》的前言所寫:「那是最好的時代,那是最壞的時代。」亞美尼亞由民族覺醒到爭取獨立,備受周邊列強打壓。經歷一戰被鄂圖曼種族清洗後,建國美夢又被蘇聯粉碎。最後,捱過七十年的共產統治後,終於成功立國,成為民主化國家。首都葉里溫坐上這列亞美尼亞過山車,與族人同甘共苦,其城市設計便更形重要,因為她背負著整個民族的期望,亦承傳亞美尼亞的文化傳統。經歷種族滅絕,獨立失敗,民主落空後,亞美尼亞裔建築師亞歷...
Published 06/17/19
亞美尼亞民族發源於亞美尼亞高原(Armenia Highlands),圍繞著阿拉臘山(Mount Ararat)發展,是耶教文明的先驅。當基督教仍遭羅馬帝國嚴厲打壓時,她選擇於公元301年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基督教國家,所以她擁有最古老的教堂,影響早期基督教的建築設計。中世紀開始,亞美尼亞被伊斯蘭世界所包圍,耶教文化在逆境下茁壯成長,雖沒有被波斯、阿拉伯或鄂圖曼等回教文明侵佔,但四面楚歌,只可委曲求存,波斯、鄂圖曼、沙俄其後相繼瓜分她的土地。 一戰期間,亞美利亞民族被鄂圖曼土耳進行種族滅絶,約...
Published 06/10/19
亞美尼亞民族發源於亞美尼亞高原(Armenia Highlands),圍繞著阿拉臘山(Mount Ararat)發展,是耶教文明的先驅。當基督教仍遭羅馬帝國嚴厲打壓時,她選擇於公元301年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基督教國家,所以她擁有最古老的教堂,影響早期基督教的建築設計。中世紀開始,亞美尼亞被伊斯蘭世界所包圍,耶教文化在逆境下茁壯成長,雖沒有被波斯、阿拉伯或鄂圖曼等回教文明侵佔,但四面楚歌,只可委曲求存,波斯、鄂圖曼、沙俄其後相繼瓜分她的土地。 一戰期間,亞美利亞民族被鄂圖曼土耳進行種族滅絶,約...
Published 06/10/19
一代建築大師貝聿銘()於本年5月16號辭世,享年102歲。其經典作品多不勝數,一座座聳立的建築作品,堪稱為現代主義藝術品。6月3日晚9pm-10pm,香港電台第五台《建築意》,請來兩位建築界人士,一同從建築美學角度,品味貝聿銘經典作品。 嘉賓︰ 1) 馮永基教授 (本港著名建築師,香港中文大學榮譽建築師、建築學院兼任教授) 2) 許允恆 (網名「建築遊人」,曾於倫敦、北京撰寫建築專欄;《築覺》系列書籍作家)
Published 06/03/19
一戰後,鄂圖曼帝國正式崩潰,黎巴嫩由法國託管,法國城市設計師René Danger於1930年提出城市規劃圖,目的是改善基建系統及衛生情況,與及把斷開的城市脈胳連接,解決功能分區和交通流動問題。而且作為新的首府城市,最重要是建構城市的意象,他希望利用紀念性的城市空間設計,作為貝魯特的標誌,所以他毁滅了中世紀舊城,換上現代化的法式殖民地城市設計。這樣的破舊立新,與當時才冒起的黎巴嫩民族主義剛好匹配,對貝魯特人的身分認同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Published 05/27/19
一戰後,鄂圖曼帝國正式崩潰,黎巴嫩由法國託管,法國城市設計師René Danger於1930年提出城市規劃圖,目的是改善基建系統及衛生情況,與及把斷開的城市脈胳連接,解決功能分區和交通流動問題。而且作為新的首府城市,最重要是建構城市的意象,他希望利用紀念性的城市空間設計,作為貝魯特的標誌,所以他毁滅了中世紀舊城,換上現代化的法式殖民地城市設計。這樣的破舊立新,與當時才冒起的黎巴嫩民族主義剛好匹配,對貝魯特人的身分認同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Published 05/27/19
站在阿拉伯世界的邊緣,貼著地中海,黎巴嫩(Lebanon) 比起其他中東國家有著截然不同的文化土壤。約五千年前,腓尼基(Phoenicia)文化在此萌芽,漸漸發展為地中海的貿易霸主,與古希臘分庭抗禮。今日黎巴嫩人常強調自己非阿拉伯人,並以流著腓尼基的血為傲。經歷法國託管地的歲月後,黎巴嫩比周邊的回教國家更開放先進,尤其首都貝魯特(Beirut),當時被設計為中東巴黎,非常歐化。可惜黎巴嫩獨立後,沒有解決社會權力不均的問題,多元社會竟變成一個計時炸彈。結果,1975年貝魯特的一宗巴士射殺案,為內戰...
Published 05/20/19
敍利亞戰爭2011年爆發,令阿勒頗這個沉寂多時的城市,重現世界舞台。內戰時,反對派部隊及政府軍分別佔據城市的東西兩面,大致在舊城中心劃界,使這個文化遺產成為衝突最前線,結果近七成建築物受到嚴重破壞甚至炸毀。2016年底,政府軍宣佈完全奪回阿勒頗的控制權,戰事看似暫告一段落。今日的阿勒頗正從谷底翻身,急需重建。 阿勒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古代的城市,正是今日的市中心,經幾千年來不斷加建。她保存了全世界最大的中世紀阿拉伯式古城與獨特的城堡,每塊碎片都可以講述一段歷史的興衰,她在歷史上的地...
Published 05/13/19
大馬士革,像是一個不太整齊的城市,舊城區尤其破落,東拼西貼,欠缺統一風格。但細心觀察,才發現這個城市的獨特之處,在於歷史的碎片穿插其中。她不是一個單一的伊斯蘭圍城,而是一個經過幾千年演變的歷史混合體,她的不整齊,是由於每段歷史都烙印在城市設計內,沒有被完全刪走,稱得上最古老而連續有人居住的城市之一。要一層一層剝開,才能發掘這個城市的趣味。
Published 05/06/19
2011年阿拉伯之春席捲北非及中東,敍利亞陷入內戰,至今仍未完結。全國經濟最發達及最大城市阿勒頗(Aleppo)成為反政府基地,與政府軍所控制的首都大馬士革(Damascus),關係勢成水火。這兩個位於黎凡特(Levant)地區心臟地帶的亂世城市,均有超過八千年歷史,都是世上最古老的城市。自有歷史以來她們都是競爭對手,除了內戰、政治地位及經濟實力外,近年連「最古老城市」的稱號也爭得你死我活。今日的大馬士革及阿勒頗,經歷內戰後苟延殘存,但在某個歷史時空,兩城曾是叱吒一時的名城。究竟最古老的城市是如何建成?
Published 04/2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