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何謂城市的「意」?我想這是包含多個層面。世上每個城市必有其獨特性,我們在探討城市設計時,很多人可能會關注其設計意念(Idea),但我覺得更重要是她背後盛載的意思(Meaning),如何煉成她所表達城市的意象(Image),她有沒有建立一種城市的意識(Identity),而她的存在如何配合或帶領人類文明發展,而體現其中的意義(Value)。因此,要去了解每一個城市,我們必須踏上歷史的時光機,追本溯源,看看人類不同時代的重大發明,如何引發城市的「意」。
Published 10/14/19
Published 10/14/19
吳哥沒落後,高棉國一直積弱,十九世紀中期淪為法國保護地。法國把這個河畔小鎮大改造,變成殖民地的行政中心,建設大量的公共建築物、酒店及民房。法式現代化下的金邊,得到「亞洲明珠」之稱。法國人以巴黎式的城市規劃發展城市,但軸心的建築物並不是凱旋門,而是一座法式現代主義混合吳哥元素的街市大樓,外型像一艘有四隻粗腳的太空船。1953年柬埔寨獨立,但地緣政治不穩令柬國陷入內戰。1975年,政權落入赤柬手中,所有城市人要被迫離開家園,到農村學習改造,一夜間首都變成空城,中學被改建成集中營,囚禁及處決反對分子,...
Published 10/07/19
吳哥沒落後,高棉國一直積弱,十九世紀中期淪為法國保護地。法國把這個河畔小鎮大改造,變成殖民地的行政中心,建設大量的公共建築物、酒店及民房。法式現代化下的金邊,得到「亞洲明珠」之稱。法國人以巴黎式的城市規劃發展城市,但軸心的建築物並不是凱旋門,而是一座法式現代主義混合吳哥元素的街市大樓,外型像一艘有四隻粗腳的太空船。1953年柬埔寨獨立,但地緣政治不穩令柬國陷入內戰。1975年,政權落入赤柬手中,所有城市人要被迫離開家園,到農村學習改造,一夜間首都變成空城,中學被改建成集中營,囚禁及處決反對分子,...
Published 10/07/19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波斯尼亞加入南斯拉夫王國,與西巴爾幹多民族組成聯邦國家,但在大塞爾維亞主義下,薩拉熱窩(Sarajevo)地位下降,進入衰退期。二戰後,薩拉熱窩平穩過渡,加入了由鐵托建立的共產南斯拉夫,人口不斷膨漲,城市工業化,不斷向西擴展,發展了多個社會主義住房小區。隨著東歐變天,1991年共產南斯拉夫開始解體,斯洛文尼亞及馬其頓相繼獨立,但波斯尼亞因種族及宗教的混和環境,在宣佈獨立後,遭受境內由南斯拉夫支持的塞爾維亞人猛烈攻擊,展開四年的波斯尼亞戰爭。位於山谷內的首都薩拉熱窩被塞軍重重包圍...
Published 09/30/19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波斯尼亞加入南斯拉夫王國,與西巴爾幹多民族組成聯邦國家,但在大塞爾維亞主義下,薩拉熱窩(Sarajevo)地位下降,進入衰退期。二戰後,薩拉熱窩平穩過渡,加入了由鐵托建立的共產南斯拉夫,人口不斷膨漲,城市工業化,不斷向西擴展,發展了多個社會主義住房小區。隨著東歐變天,1991年共產南斯拉夫開始解體,斯洛文尼亞及馬其頓相繼獨立,但波斯尼亞因種族及宗教的混和環境,在宣佈獨立後,遭受境內由南斯拉夫支持的塞爾維亞人猛烈攻擊,展開四年的波斯尼亞戰爭。位於山谷內的首都薩拉熱窩被塞軍重重包圍...
Published 09/30/19
薩拉熱窩位於波斯尼亞地區的河谷內,四周被高山包圍,該區在鄂圖曼侵佔前,已有斯拉夫人(Slav)居住,包括塞爾維亞族(Serb)和克羅地亞族(Croats),也有部份與原居民混種,形成種族混集的光譜。中世紀時波斯尼亞的整體民族意識較薄弱,由於位處東西教廷的文化及宗教交滙之地,居民信奉東正教、羅馬天主教及其他本土宗教。薩拉熱窩於1461年建城,當時的巴爾幹半島由土耳其人統治,並以鄂圖曼風格規劃城市——大市集廣場成焦點,大量伊斯蘭建築物,形成迷宮路網的老城區。她的宗教共融是歐洲罕見,有「歐洲的耶路撒冷...
Published 09/23/19
薩拉熱窩位於波斯尼亞地區的河谷內,四周被高山包圍,該區在鄂圖曼侵佔前,已有斯拉夫人(Slav)居住,包括塞爾維亞族(Serb)和克羅地亞族(Croats),也有部份與原居民混種,形成種族混集的光譜。中世紀時波斯尼亞的整體民族意識較薄弱,由於位處東西教廷的文化及宗教交滙之地,居民信奉東正教、羅馬天主教及其他本土宗教。薩拉熱窩於1461年建城,當時的巴爾幹半島由土耳其人統治,並以鄂圖曼風格規劃城市——大市集廣場成焦點,大量伊斯蘭建築物,形成迷宮路網的老城區。她的宗教共融是歐洲罕見,有「歐洲的耶路撒冷...
Published 09/23/19
一戰德國戰敗,知識份子非常沮喪,一群創作精英相信烏托邦思想可以改變國家。1919年建立的包浩斯(Bauhaus)學院,其意念影響現代主義建築發展,可惜後來被納粹黨打擊而被迫關門。柏林在國會大火案後被希特拉全面統治,德國向世界宣戰。二戰的德國氣勢如虹,希特拉幻想在戰後將柏林建設為其歐洲帝國的首都,於是推出「日耳曼尼亞」計劃,最後胎死腹中。戰敗後德國被盟軍及紅軍共同管理,柏林一分為二:東柏林成為共產東德的首都,而西柏林則成為西德的一塊飛地。冷戰時代,東德為防國民逃離,建立柏林圍牆。但要將城市分割並不...
Published 09/16/19
一戰德國戰敗,知識份子非常沮喪,一群創作精英相信烏托邦思想可以改變國家。1919年建立的包浩斯(Bauhaus)學院,其意念影響現代主義建築發展,可惜後來被納粹黨打擊而被迫關門。柏林在國會大火案後被希特拉全面統治,德國向世界宣戰。二戰的德國氣勢如虹,希特拉幻想在戰後將柏林建設為其歐洲帝國的首都,於是推出「日耳曼尼亞」計劃,最後胎死腹中。戰敗後德國被盟軍及紅軍共同管理,柏林一分為二:東柏林成為共產東德的首都,而西柏林則成為西德的一塊飛地。冷戰時代,東德為防國民逃離,建立柏林圍牆。但要將城市分割並不...
Published 09/16/19
柏林原是由兩個於施普雷河旁的小村組成,是布蘭登堡這個小城邦的首都,只建有小皇宮及教堂,規模不大。十六世紀,馬丁路德在德意志地區提出宗教改革,布蘭登堡成為新教(Protestant)的一員,柏林因開放的新思維令城市吸納大量新移民,逐漸發展成為普魯士帝國的核心。十八世紀,腓特烈大帝(Peter the Great)推動啟蒙運動,柏林除了是軍事要塞,也是歐洲的工商業及文化重城,巴洛克及洛可可的豪華建築,沿著菩堤樹下大街而建,全市充滿文化藝術氣息,華麗的無憂宮及壯嚴的布蘭登堡大門先後落成,成為德國的建築...
Published 09/09/19
柏林原是由兩個於施普雷河旁的小村組成,是布蘭登堡這個小城邦的首都,只建有小皇宮及教堂,規模不大。十六世紀,馬丁路德在德意志地區提出宗教改革,布蘭登堡成為新教(Protestant)的一員,柏林因開放的新思維令城市吸納大量新移民,逐漸發展成為普魯士帝國的核心。十八世紀,腓特烈大帝(Peter the Great)推動啟蒙運動,柏林除了是軍事要塞,也是歐洲的工商業及文化重城,巴洛克及洛可可的豪華建築,沿著菩堤樹下大街而建,全市充滿文化藝術氣息,華麗的無憂宮及壯嚴的布蘭登堡大門先後落成,成為德國的建築...
Published 09/09/19
歐洲發現新世界,除大規模掠奪資源外,亦發現很多「新」的食物及原料。亞馬遜盆地內橡膠樹全球獨有,其生產的橡膠伸拉性強,又防水。十九世紀初,全球進入工業革命,奇妙的橡膠引來歐洲注意,成為工業材料的新寵兒,所以價格高昂。大量歐洲殖民者深入熱帶森林,開設橡膠種植園。位於兩河交滙處的瑪瑙斯(Manaus),成為橡膠貿易的基地,雖位置偏遠,仍不斷吸引財富,變成暴發戶的天堂。十九世紀末,瑪瑙斯進行新的城市規劃,成為巴西最早有電力及現代化的城市之一。有錢自然要求品味,許多漂亮的新古典及歐式建築物落成,並計劃在亞...
Published 09/02/19
歐洲發現新世界,除大規模掠奪資源外,亦發現很多「新」的食物及原料。亞馬遜盆地內橡膠樹全球獨有,其生產的橡膠伸拉性強,又防水。十九世紀初,全球進入工業革命,奇妙的橡膠引來歐洲注意,成為工業材料的新寵兒,所以價格高昂。大量歐洲殖民者深入熱帶森林,開設橡膠種植園。位於兩河交滙處的瑪瑙斯(Manaus),成為橡膠貿易的基地,雖位置偏遠,仍不斷吸引財富,變成暴發戶的天堂。十九世紀末,瑪瑙斯進行新的城市規劃,成為巴西最早有電力及現代化的城市之一。有錢自然要求品味,許多漂亮的新古典及歐式建築物落成,並計劃在亞...
Published 09/02/19
瓦爾帕萊索(Valparaiso)是智利重要的港口城市,十九世紀才開始發展,當時經麥哲倫海峽的船隻都停泊於此,把南美及南極的資源運到歐洲,滿足工業革命的需要。城市迅速富起來,吸引大量歐洲移民湧入尋找商機,商家及專才把歐洲知識引入城市,幫助港口及銀行金融業發展。城市設計也變得歐洲化,沿海平地逐漸建成大量精美的歐式建築物,新古典式的銀行及豪宅在城市核心索托馬約爾廣場(Plaza Sotomayor) 一帶出現,她的富麗被暱稱為「太平洋的寶石」(Jewel of the Pacific)。可是,貧窮的...
Published 08/26/19
瓦爾帕萊索(Valparaiso)是智利重要的港口城市,十九世紀才開始發展,當時經麥哲倫海峽的船隻都停泊於此,把南美及南極的資源運到歐洲,滿足工業革命的需要。城市迅速富起來,吸引大量歐洲移民湧入尋找商機,商家及專才把歐洲知識引入城市,幫助港口及銀行金融業發展。城市設計也變得歐洲化,沿海平地逐漸建成大量精美的歐式建築物,新古典式的銀行及豪宅在城市核心索托馬約爾廣場(Plaza Sotomayor) 一帶出現,她的富麗被暱稱為「太平洋的寶石」(Jewel of the Pacific)。可是,貧窮的...
Published 08/26/19
20世紀初,烏克蘭短暫獨立後,被迫加入蘇聯,共產基輔迅速發展成為蘇聯第三大城市。二戰後城市急需重建,經過多輪設計比賽後,赫雷夏蒂克大街及主廣場以史太林式的建築風格包裝,成為蘇聯最受關注的城市改造計劃,也是極權統治下的宣傳品。但共產統治下,烏克蘭經歷大饑荒及切爾諾貝爾等人為災難,人民對蘇聯統治極不信任,基輔更成為反蘇的橋頭堡。1991年烏克蘭獨立後,仍受到俄羅斯干預,基輔終於爆發2004的橙色革命。2014年的烏克蘭革命,公民佔領獨立廣場,在寒冬中齊向親俄政府說不。基輔由俄羅斯發源地,演變成反俄前...
Published 08/19/19
20世紀初,烏克蘭短暫獨立後,被迫加入蘇聯,共產基輔迅速發展成為蘇聯第三大城市。二戰後城市急需重建,經過多輪設計比賽後,赫雷夏蒂克大街及主廣場以史太林式的建築風格包裝,成為蘇聯最受關注的城市改造計劃,也是極權統治下的宣傳品。但共產統治下,烏克蘭經歷大饑荒及切爾諾貝爾等人為災難,人民對蘇聯統治極不信任,基輔更成為反蘇的橋頭堡。1991年烏克蘭獨立後,仍受到俄羅斯干預,基輔終於爆發2004的橙色革命。2014年的烏克蘭革命,公民佔領獨立廣場,在寒冬中齊向親俄政府說不。基輔由俄羅斯發源地,演變成反俄前...
Published 08/19/19
公元9世紀,一群維京人跟隨東歐的河道,來到黑海附近的第聶伯河(Dnieper River)中游地區,他們稱為羅斯人(Rus)。當時,東斯拉夫人遇見強悍的羅斯人,覺得他們精明能幹,於是邀請他們整頓及管治各部落。羅斯人把基輔(Kiev)重建為首都,陸續統戰周邊民族,形成一個強大國家------基輔羅斯 (Kievan Rus),俄羅斯民族由此發源。基輔在11世紀進入黃金時代,城市以典型中世紀的圍城設計,並建造了東正教的聖地:聖蘇菲亞大教堂及洞窟修道院,啟蒙俄羅斯及烏克蘭的傳統建築。後來蒙古侵略基輔羅...
Published 08/12/19
公元9世紀,一群維京人跟隨東歐的河道,來到黑海附近的第聶伯河(Dnieper River)中游地區,他們稱為羅斯人(Rus)。當時,東斯拉夫人遇見強悍的羅斯人,覺得他們精明能幹,於是邀請他們整頓及管治各部落。羅斯人把基輔(Kiev)重建為首都,陸續統戰周邊民族,形成一個強大國家------基輔羅斯 (Kievan Rus),俄羅斯民族由此發源。基輔在11世紀進入黃金時代,城市以典型中世紀的圍城設計,並建造了東正教的聖地:聖蘇菲亞大教堂及洞窟修道院,啟蒙俄羅斯及烏克蘭的傳統建築。後來蒙古侵略基輔羅...
Published 08/12/19
17世紀,西班牙在美洲大陸搶掠資源,遺棄第一個殖民地聖多明哥 (Santo Domingo),法國乘機逐漸把殖民者送到西班牙島(Isla Hispaniola)西面開荒,其後正式與西班牙達成協議,割去島西面的三份一,建立聖多明克(St-Domingue),並從西非運入大量黑奴到農田工作,高峰期黑奴人口佔九成,聖多明克因而致富。為了擴展勢力,法國人在南方另建防禦力較佳的新首都:太子港(Port Au Prince)。18世紀末,聖多明克成為新世界最富有的殖民地。同時,革命之風吹至加勒比海,聖多明克...
Published 07/29/19
17世紀,西班牙在美洲大陸搶掠資源,遺棄第一個殖民地聖多明哥 (Santo Domingo),法國乘機逐漸把殖民者送到西班牙島(Isla Hispaniola)西面開荒,其後正式與西班牙達成協議,割去島西面的三份一,建立聖多明克(St-Domingue),並從西非運入大量黑奴到農田工作,高峰期黑奴人口佔九成,聖多明克因而致富。為了擴展勢力,法國人在南方另建防禦力較佳的新首都:太子港(Port Au Prince)。18世紀末,聖多明克成為新世界最富有的殖民地。同時,革命之風吹至加勒比海,聖多明克...
Published 07/29/19
1492年,哥倫布向西航行尋找到東亞的路線,誤打誤撞到了加勒比海,並發現了加勒比海第二大島西班牙島 (Isla Hispaniola)。他在島的南面建立了西半球第一個歐洲殖民地城市——聖多明哥 (Santo Domingo),新世界的歷史由此展開。聖多明哥建有美洲第一條街道,第一間教堂、第一座總督府等,城市佈局成為日後西班牙殖民城市的設計參考。後來西班牙把發展重心移入美洲大陸,聖多明哥開始荒廢。17世紀,法國從搶走西班牙島西面的三份一,建立當時新世界中最富有的殖民地法屬聖多明克(St-Domin...
Published 07/22/19
1492年,哥倫布向西航行尋找到東亞的路線,誤打誤撞到了加勒比海,並發現了加勒比海第二大島西班牙島 (Isla Hispaniola)。他在島的南面建立了西半球第一個歐洲殖民地城市——聖多明哥 (Santo Domingo),新世界的歷史由此展開。聖多明哥建有美洲第一條街道,第一間教堂、第一座總督府等,城市佈局成為日後西班牙殖民城市的設計參考。後來西班牙把發展重心移入美洲大陸,聖多明哥開始荒廢。17世紀,法國從搶走西班牙島西面的三份一,建立當時新世界中最富有的殖民地法屬聖多明克(St-Domin...
Published 07/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