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34|一個主題如果不能讓我感到心痛,我就不會想要寫它
Listen now
Description
因為不想重複自己,寫完《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和《上流兒童》之後,吳曉樂原本不打算短期內再寫同類型的題材,《那些少女沒有抵達》卻提早排進她的寫作時間表。     2019年、2020年台大、台中女中接連發生學生自殺事件,閱讀事件的報導,吳曉樂發現,很多人留言回應:很羨慕、我懂他、我也想……,這些留言透露的訊息,讓吳曉樂在意——為什麼不是一個人不想活下去,而是一群人不想活下去?     吳曉樂形容自己是「心痛系」作家:「一個主題如果不能讓我感到心痛,我就不會想寫它。」沉澱一段時間後,吳曉樂決定動筆書寫《那些少女沒有抵達》,她說:「這本小說與其說是我去寫它,不如說是它來找我。」         【本集重點】    03:35  我希望在4、50歲之前,盡量用十萬字左右的規模去回答我關注的問題    11:17  我花很多心思去面對,怎麼旁聽一個人的痛苦    13:18  受訪者也想知道,我是怎麼去理解他們這段不快樂的回憶    16:10  蘇明絢決定自殺的原因,我盡可能寫得模糊    22:10  在整個考試的制度下,學生們就好像處於薛丁格的狀態    27:21  如果老師的角色讓人喜歡,不一定是我的功勞         延伸聆聽:    【鏡好聽製作有聲書】那些少女沒有抵達          |錄音師:謝佩妤|製作人:林文珮          ★《鏡好聽》關心您,再給自己一次機會:自殺諮詢專線:1925(24小時)。生命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APP 收聽,只給你最好的聲音。     | 立即訂閱《鏡好聽》: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plus    | 免費下載《鏡好聽》App: 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追蹤《鏡好聽》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 追蹤《鏡好聽》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 [email protected]   
More Episodes
Published 05/10/24
一開始,李易安之所以決定要用搭便車的方式移動,是因為預算上的限制。後來他發現,透過搭便車的方式旅行,他反而可以用當地人的角度,看待陌生的地方。而在搭便車旅行過程中,李易安找到了自己人生最關注的母題——就是「移動」這件事情本身。        【本集重點】    04:34  搭便車本身,已經比旅途上的景點還要精彩      09:24  我對於超越國族、超越國家的共同體的想像,非常感興趣    12:03  搭便車是體驗羅馬尼亞近代史最好的方式    21:37  我從烏干達跨越邊界到盧安達,就發現地上已經完全沒有灰塵了    24:37...
Published 04/19/24
《神在的地方:一個與雪同行的夏天》記錄陳德政與登山家呂忠翰、張元植2019年遠征世界第二高峰K2的旅程。那年他40歲,寫作生涯碰到了瓶頸,為了尋求新的創作素材,決心冒險進入冰雪地帶。   八千公尺巨峰如神一般崇高,他在世界上最荒涼的角落,見證高海拔攀登帶來的利益、善惡與生死,「從K2回來後的隔年2月,我開始寫了三、四段之後,就大哭了起來──這些事情都是真的,我要來回憶了,我要把這個故事說出來了。」   2023年7月,呂忠翰重新挑戰攻頂K2成功,完成了當年未竟的夢想。現在《神在的地方》推出了有聲書,「希望聽眾從中得到一些能量,繼續在生活中攀登自己想望的那個山頭。」   【本集...
Published 03/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