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65 从好听的音乐到难听的艺术:漫谈人类对声音的驯化与解放
Listen now
Description
评价音乐作品的好坏,人们最本能的标准首先是“好听”与“不好听”。 但熟悉音乐的朋友都会注意到,音乐史的轨迹并非不断朝着好听的方向发展。从巴赫、贝多芬、莫扎特到马勒、肖斯塔科维奇、勋伯格,音乐似乎是越来越难听了。直到最有代表性的声音艺术家约翰凯奇,更是热衷以杂音、噪音甚至于无声来创作离经叛道的作品。 音乐并非自然之物,而是从混沌中人为提取的秩序。人类用数万年的漫长岁月把“声”驯化为“音”,创造出萨满的祭祀舞乐、圣人的春秋礼乐、教堂的上帝福音,服务于每一个社会现实。而近100年世界剧变,古典权力秩序土崩瓦解,此时噪音就成为一种武器,人通过把 “音” 还原为 “声” 来介入社会变革,塑造新的世界。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艺术家娄能斌老师为大家介绍几万年来,围绕声音的艺术发展历程:人们如何驯化声音建立最初的文明秩序?去中心化的祭祀为何演变成中心化的舞台?一代又一代的人类智慧如何凝结成尽善尽美的古典音乐?庄严的音乐,又如何在社会变革中被解构?浪漫主义、极简主义、未来主义、新古典主义、包豪斯运动、激浪派… 这些脍炙人口的艺术概念,如何在声音上体现?声音艺术如何推动社会变革以及塑造我们的影视文化生活? 以上问题都会在本期节目解答。 内容包括: 00:30 水上漫步,把生活原封不动搬到艺术之中 05:38 什么是声音?人类文明万年进程的因果 13:18 从礼记到吕氏春秋:以音乐秩序比拟文明秩序 21:09 古代声音研究:毕达哥拉斯的完美世界 23:42 近代音乐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解放不和谐音的过程 33:53 从1812序曲到噪音艺术:量变引起质变 39:00 声音艺术、极简主义和禅 43:00 激浪派:拆解细腻艺术的宣言 47:09 未来主义:聆听科技与未来之声 53:52 工业号角交响曲:警笛和国际歌响彻苏维埃 63:11 肖斯塔科维奇第九交响曲:癫僧在欢宴上啜泣 65:11 从库布里克到维伦纽瓦:电影里的声音艺术 82:21 当代声音艺术:战争的呜咽和十字路口的枪声 91:07艺术家亲自讲解他的三件声音作品 - 制作团队 – 美术设计 子鹤后期制作 孙称 节目中提到的声音艺术作品: 约翰·凯奇,《Water Walk》 约翰·凯奇,《4分33秒》 约翰·凯奇,《灵岩寺》(Ryoanji) 激浪派:“钢琴行动“ 阿曼卢西耶:《为一个表演者做的音乐》 《I am sitting in a room》 《Clapping music》 《工业号角交响曲》(警报交响曲) 肖斯塔科维奇 ,《第九交响曲》 利盖蒂,《大气层》 Max Richter “25% 的四季“ 塔里克·阿图伊,《采风器》 苏珊·菲利普斯,《破碎的合奏》 娄能斌,《古舟的孩子们》 娄能斌,《日与夜》 娄能斌,《水磨》  Water Walk 约翰凯奇的声音艺术作品。约翰凯奇搭建了一个美国中产阶级生活的舞台,包括三角钢琴、电话、录音机、浴缸 、玫瑰花、红酒、电动搅拌器、苏打水吸管、冰块、洒水壶等日常用品。并且撰写了一套脚本。演员可以按照艺术家的要求,使用这些日常之物进行演奏。因此,有艺术评论认为,凯奇把生活的场景原封不动地搬到艺术里,让生活的声音组成了一曲看似杂乱,实则别有韵律的交响乐。人生的起伏,城市的喧嚣,心灵的碰撞,都随着生活的音符在节律中流淌。 图为: Water Walk 演出现场 礼乐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中国的先民就就模仿天空上的昼夜变换、月相盈亏;大地上的四季更替、草木枯荣这些自然规律,逐步建构人间的秩序。最终建立了一套可以分别尊卑、贵贱、亲疏的社会制度。到了西周,这套制
More Episodes
作为《茶经》的作者,陆羽在今天是家喻户晓的茶圣。然而事实上...
Published 04/27/24
《剧谈社》首次尝试把声音艺术作品装进播客之中,搭配剧谈社《Vol. 65...
Published 03/31/24
Published 03/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