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4月21日,世界一级方程式赛车锦标赛(F1)中国大奖赛在上海国际赛车场收官。 本届F1中国大奖赛盛况空前,对于赛车迷来说堪称一场难得的“嘉年华”,久违的发动机轰鸣热浪、赛车的风驰电掣,引发了全场山呼海啸的掌声与呼喊,令赛车迷久久回味。 在航空迷眼中,在这场关于地表速度的竞赛中,每一个转弯和直道都见证着空气动力学的无形“大手”如何将赛车稳稳地按在赛道上,让它贴地飞行,高速过弯。也是这双空气动力学的“大手”托举着飞机冲上蓝天,赋予人类一双翅膀。 本期,我们就从空气动力学的视角来聊一聊F1赛车“贴地飞行”背后的奥秘。 从升力到“负”升力,赛车贴地飞行 飞机之所以能飞起来,一种简单的解释是:空气流过机翼(通常是上表面向外弯曲的程度较大、下表面相对较平)的上下表面,上表面空气流速加快、压力变小(根据伯努利定律);下表面的空气流速减慢、压力变大。上下翼面的压力差形成了托举飞机飞上蓝天的升力。 20世纪60年代末,后翼(也有称之“尾翼”)被引入F1赛车的设计中。自此,前翼和后翼就成了F1赛车上的标配。 而F1赛车上的前后翼,在翼型(翼的剖面形状)上就类似倒置过来的飞机“机翼”。 当空气流经F1...
Published 04/28/24
4月21日,F1中国大奖赛落幕。 “F1第一位中国车手主场首秀”、“时隔五年F1回归”、“F1中国20周年”,让今年“上赛”盛况空前,堪称今年中国最大的一场体育嘉年华。对于赛车迷来说,久违了的发动机轰鸣热浪,围场内赛车风驰电掣,携全场雷山呼海啸的呼声,在空气中留下尖啸的阵阵回响。 那么,在航空迷的眼中,这场关于地表速度的竞赛,F1赛车的每一个转弯和直道都见证了,有一双无形的空气动力学大手,正将赛车稳稳地按在赛道上,让它贴地飞行,高速过弯。也同样是这双空气动力学的大手,托举起飞机冲上蓝天、赋予人类一双翅膀。所以,这期早读,我们就以空气动力学的视角来聊一聊F1赛车贴地飞行背后的技术奥秘。 从升力到“负”升力,让赛车贴地飞行 对于飞机之所以能飞起来,简化下来的解释是:空气流过机翼(通常是上表面向外弯曲的程度较大、下表面相对较平)的上下表面,上表面空气流速加快、压力变小(根据伯努利定律),下表面的空气流速减慢、压力变大,上下翼面的压力差,便产生了托举飞机飞上蓝天的升力。而在上世纪60年代末,后翼(也有称之“尾翼”)引入到F1赛车上,此后前翼、后翼就成了F1赛车上的标配。而F1赛车上的前后...
Published 04/26/24
根据《军事新闻》(Military...
Published 04/24/24
4月2日,美国空军空战司令部发表声明称,目前正在改装6架F-16战机,令其在目前的无人驾驶测试基础上成为具备自主飞行能力、能够与有人机搭配作业的无人僚机。这一项目被命名为“毒蛇”,是美空军在无人机开发领域的新进展。在美国空军对未来的规划中,无人僚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未来无人僚机将伴随F-35和六代机协同作战,成为有人驾驶战机的“力量倍增器”。而“毒蛇”项目中,随着为F-16研发的自主飞行软件的成熟,这些软件最终很有可能被应用在美军未来的无人僚机上。美空军对无人驾驶软件的探索综合美国科技杂志《大众科学(Popular...
Published 04/22/24
3月19日,美国海军宣布订购最后一批17架F/A-18E“超级大黄蜂”及配套的技术数据包。按照计划,这批战斗机将在2027年春季之前交付。这将是最后一批F/A-18E/F。这意味着如果没有新的订单,“超级大黄蜂”的生产线将在2027年关闭。而如果没有这笔追加订单,"超级大黄蜂"的生产将在2025年停止。停产后将持续运营美国海军3月19日的这笔合同原本包括了20架“超级大黄蜂”:美国海军2022财年(2022财年)预算增加9.77亿美元,购买12架;2023财年增加6亿美元,购买8架。但随着国际市场上普遍的通胀现象,合同的延迟签订意味着这笔钱现在只够购买17架“超级大黄蜂”。不过,这笔订单能够让原定于2025年关闭的“超级大黄蜂”生产线继续多运营一年。虽然未来F/A-18E/F注定会被F-35C等飞机所取代,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它仍将是美国海军航母的舰载机主力之一。因此,其机队整体升级到Block...
Published 04/19/24
根据“防务快讯”(BREAKING DEFENSE)等媒体报道,美国国防部在3月19日正式取消了针对F-35A在闪电环境中飞行的禁令。这是F-35A自2020年6月以来,首次获得在雷暴天气条件下的飞行许可。截至2022年1月25日,美军报告过15次F-35雷击事件。每一次的维修费用大致在2.5~57万美元不等,目前还没有F-35由于被雷击而导致永久损失的报道。按照相关禁令的要求,F-35A不得在距离闪电25英里以内的空域中飞行。由于F-35的绰号正巧是“闪电”II,因此该禁令使F-35A遭遇了一个戏剧性的尴尬场面:以“闪电”为名的先进战机却由于自身缺陷,被禁止在雷电天气中飞行。获得“闪电禁令”的原因是,2020年美军和洛马发现多架F-35A的“机载惰性气体发生器”(OBIGGS,On-Board Inert Gas Generation...
Published 04/18/24
4月17日,是新中国航空工业的“诞生”之日。 73年来,航空人忠诚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高峰,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73年来,一代又一代国产飞机翱翔天际,向我们展示着辉煌而激动人心的历程。 从一张“出生证”开始的故事 1951年4月17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做出了《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 《决定》的内容,就是要组建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航空工业管理局,规定了航空工业局的近期任务和长远发展目标,决定成立航空工业管理委员会,以及航空工业局接收相关企业等事宜。 随之,中国的航空工业进入了艰苦奋斗的发展历程;《决定》成为了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出生证”;而1951年4月17日,也成了新中国航空工业的“诞生日”。 如今,《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的原版影印件在中国航空工业历史博物馆展出,向公众诉说着当时这一《决定》的不凡使命。 走向独立自主 1954年7月,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飞机初教5飞上蓝天;1958年,新中国第一型自行设计制造的飞机歼教1首飞成功……中国的航空工业自此掀开了新的发展篇章。 随着歼5、运5、歼教1等多个“第一”被创造出来,新中国...
Published 04/17/24
2月,英国国防部(MOD)发出了新中型直升机(NMH)项目竞标书。3型直升机入局,分别是空客直升机公司H175M、莱昂纳多直升机公司AW149和洛克希德·马丁的S-70M英国国防部的NMH项目主要目的是替换当前的“美洲豹”HC2机队,以便为英军未来作战提供装备支撑。英军正逐步填充新直升机英国国防部2021年3月首次对外发布NMH项目,并计划投入9亿至12亿英镑采购总计44架直升机。当时,NMH项目规划了4支不同直升机部队的更新计划。除了替换英国皇家空军的23架HC2直升机和3架Griffin...
Published 04/16/24
近日,根据美国空军官网的报道,美空军目前正着手重启一架已退役的B-1B战略轰炸机(绰号“兰斯洛特”号),在进行除尘等一系列必要的维护修理和改进后,该机将被恢复至可用状态并重新交付部队。“兰斯洛特”号在大约三年前退役,并交付给了美空军第309航空航天维护和再生大队。此次重建前,一直被安置在号称“飞机墓地”的戴维斯-蒙森空军基地,该基地位于亚利桑那州图森市。在决定重启该机以后,美空军从309大队、戴斯空军基地第7轰炸机联队、廷克空军基地第76远征维护飞行队、第569救生队等多个单位抽调人员,组织了专门的团队负责该机的飞行状态恢复工作,使其可以飞抵位于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的廷克空军基地。美空军公告表示,在廷克空军基地,“兰斯洛特”号将依托更完善的后勤设施,接受进一步的维护、修理,并在机库中进行一些更复杂的升级改进工作,使它能与现役的B-1B机群在性能和功能状态上保持一致。相关工作完成之后,该机将交付第10飞行测试中队进行功能检查飞行,最终将被部署到位于德克萨斯州的戴斯空军基地执行战斗飞行任务。美国空军之所以会重新启用已经退役的旧战机,直接原因是2022年4月一架B-1B轰炸机在维护中起火,...
Published 04/15/24
据美国《陆军时报》报道称,当地时间3月27日傍晚6时30分左右,美国陆军一架AH-64“阿帕奇”直升机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卡森堡军事基地附近坠毁,两名机组人员受伤。这已经是今年以来,美军“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的第4起坠机事故。人们不禁要问,频出事故的“阿帕奇”,未来在哪里?或存在结构性隐患今年以来,“阿帕奇”事故频发。根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报道,2月13日,一架AH-64D“阿帕奇”直升机在美国犹他州南谷地区机场坠毁,两名飞行员受伤。而美国《防务邮报》3月1日报道,美国密西西比州民国警卫队的一架AH-64D“阿帕奇”直升机在训练中坠毁,造成两名飞行员死亡。3月25日,美国陆军第16战斗航空旅一架“阿帕奇”直升机在美国华盛顿州刘易斯—麦科德联合基地例行训练时坠毁,导致两名飞行员受伤,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中。频频发生的事故令人们怀疑“阿帕奇”直升机的质量情况。据美国《防务快讯》2023年7月的一篇报道,美国陆军发现“阿帕奇”直升机自2023年以来多次出现发电机故障问题,这一问题会造成机舱内产生大量浓烟。虽然美国陆军表示已针对这一潜在隐患制定了“长期解决方案”,包括对发电机进行改进,...
Published 04/15/24
4月5日,意大利空军在在意大利东北部的伊斯特拉纳空军基地举行AMX攻击机机队的退役仪式。1989年-2024年,这款诞生于冷战时期的攻击机在欧洲的服役生涯画上了句号。意巴联合研制,用于对地攻击和侦察上世纪70年代末期,意大利空军考虑换装新机型来接替菲亚特G.91和洛克希德RF-104G“星际战斗机”来执行近距离空中支援(CAS)和侦察任务。虽然,此时意大利已经加入了“狂风”研制计划,但同时还是希望能有一款尺寸更小、成本更低的“经济型”战机来作为补充。由此,当时意大利国有的航空制造企业意大利航空(Aeritalia,即后来的阿莱尼亚Alenia)与私营航空制造企业的阿尔马基(Aermacchi)联合推进这个AMX(Aeritalia Macchi...
Published 04/12/24
近年来,希腊在自主研发无人机方面获得了一些进展,如此前我们介绍过的“阿契塔”“狮鹫”无人机。 这两款无人机是由希腊政府所有、该国最大的航空制造企业希腊航空航天工业公司(EAB)主导的、希腊多所高校参与研制的项目,因此有着相对更高关注度。但希腊在无人机自主研制上的努力,也不止于此,还有下面这两家希腊厂商的几个无人机项目见诸报端。一家名为Spirit Aeronautical...
Published 04/11/24
3月22日,美国“战区”网站报道称,一张全新配置的F-22战机照片出现在了海外社交平台上。拍摄并上传这张照片的博主表示,这张照片拍摄于美国莫哈韦航空航天港附近。“战区”推测,这是一架部署在美军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进行升级测试的F-22战机。事实上,美军对F-22的升级计划已经酝酿已久,此前多次因为预算问题而放弃,升级计划主要包括加装高性能红外搜索跟踪系统(IRST)吊舱,增加F-22探测隐身目标的能力。2022年,美空军曾公布F-22加装新型吊舱和隐身油箱的概念图。此前,一些美国军事媒体还报道称,F-22还观察到已经加装了新型隐身外挂油箱,以增加战斗机航程。F-22潜力仍未用尽F-22作为全球首款第五代隐身战机,其生产线已经关闭多年。最终量产型数量为187架。但目前相当数量的F-22维护保养情况并不好,部分F-22失去了执行任务的能力,仅作为备件储存。也因此,美军曾在2023年申请退役32架F-22。但作为一款2000年后量产的战斗机,F-22的作战能力仍然不可小视,美国空军尤其看重F-22作为空优战机的潜力。作为一款设计于冷战时期的空优战机,F-22最初的设计目标是对抗苏联空军。当...
Published 04/10/24
据飞行国际3月23日报道,美国参议员近日向美国空军呼吁,要求重组负责南北极地区运输任务的LC-130H特种飞机机队,以确保美国对北极和南极地区投送力量的能力不会衰退。美国负责极地运输的机队是美国纽约州空中国民警卫队109联队下的139中队。该中队拥有全部10架LC-130H,以及3架用于训练和其他常规运输任务的C-130H,主要服务对象是北极地区的高纬度雷达预警站,南极地区的麦克默多和阿蒙森·斯科特科考站。除运输任务外,2015年开始,LC-130H也携带特殊的科学吊舱,通过雷达、激光、光学传感器,探测并记录冰层的成分和密度等信息。这些经过特殊改装的运输机一直在常规飞机无法起降的地区运行,并提供关键任务的后勤运输,但它们的机体大多数制造于20世纪70年代,目前已经接近寿命末期。按照美国参议员的说法,尽管支出了高昂的额外维护成本,但连续不断的可靠性问题和多发的故障,已经使该机型的任务能力率下降到只有50%。这并不是美国政界人士首次发出相关呼吁。在2020年关于美国C-130机群的发展路线图中,美国参议院拨款委员会就特别提出,要以C-130J型飞机为标准对极地运输机队的LC-130H...
Published 04/09/24
据飞行国际(flightglobal)3月22日报道,瑞典萨博公司和GKN航空公司已经分别与瑞典国防物资管理局(FMV)签署合同,将针对下一代战斗机进行飞机整体和动力系统研究工作。萨博的历史与现状瑞典萨博公司历史悠久,二战时期很多著名的飞机都出自其手,如萨博-17轰炸机和萨博-21战斗机。二战后,萨博公司最为知名的产品为三代半战机JAS-39“鹰狮”,目前已经进阶到了JAS-39E/F,配备了来自通用电气的F414G发动机以及最新的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红外搜索跟踪系统(IRST),以及先进的电子战和通信系统。在对外合作领域,作为“鹰狮”的用户之一,巴西是萨博的重要合作伙伴。自1997年起,萨博便与巴航工业开展了整机生产、型号设计、网络开发、飞行测试等多方面的合作。2023年4月,萨博和巴航工业签署谅解备忘录,继续深化双方在多个领域的合作。根据双方公开的信息,未来两家公司将继续推动C-390在瑞典的销售,希望其能成为满足瑞典空军战术航空运输要求的首选解决方案,并进一步评估萨博的机上设备和系统集成到C-390飞机中的可能性。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萨博和巴航工业会继续探索“鹰狮”E...
Published 04/08/24
根据“战区”等美国媒体报道,3月初,美国空军和美国海军陆战队进行了一次跨军种联合演练,演练地点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在这次演练中,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作战测试和评估中队(VMX-1)动用了F-35B战斗机,并在加州一处废弃公路上进行了起降训练。这再次让外界关注到高速公路作为战备跑道的价值。二战时期,德国就开始修建能够起降战机的高速公路。由于当时的飞机结构较为简单,对起降场地的要求远没有后来的喷气式战机那么高,在常规高速公路上起降也并非难事。真正将高速公路作为战备机场并纳入高速公路建设的规划方案,在冷战之后才逐渐成熟。美国、俄罗斯以及一些北欧国家在20世纪修建的高速公路战备跑道已经非常常见,某些路段甚至能起降重型战机。近年来,以北约国家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又频频开展类似的战机公路起降测试。2023年11月,挪威空军F-35战机首次实现公路起降,这是F-35首次在标准机场以外的地方着陆。而近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又进行了公路起降演练……公路起降科目在军事演练中有何重要意义?西方国家是如何构建高速公路战备机场体系的?高速公路起降的难度和意义对于现代喷气式战机而言,在平坦的高速公路上完成降落从技术角度...
Published 04/07/24
上篇文章中,我们通过半岛电视台、《纽约时报》的报道,看到了波音公司位于卡莱罗纳州北查尔斯顿的波音787总装生产线的乱象,那么它的另一条位于埃弗里特的波音787总装生产线又是怎样的光景呢? 2019年的“质量转型”计划——削减质检员 巧合的是,同在《纽约时报》那则报道的2019年,作为波音公司发源地的西雅图,当地媒体《西雅图时报》(Seattle Times)1月份里的波音长篇报道是《波音彻底改革质量控制:更多高科技跟踪,但更少质检员》。时任波音商用飞机公司的质量副总裁埃内斯托·冈萨雷斯·贝尔特兰(Ernesto...
Published 04/03/24
2009年12月15日,在经过多次延误后,波音787“梦想客机”终于达成首飞成就。紧随其后的适航取证进度可谓火速,在2011年8月获得型式认证,同年9月首架787-8交付用户全日空航空,10月26日开启首次航班运营。 这款寄托着波音守住其宽体客机霸主地位的“梦想客机”,在随后的初期商业运营中就暴露出锂离子电池的过热、电池起火等问题,并由此导致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在2013年1月宣布所有787客机停飞。而在这场风波中,不论是媒体报道还是业界声音,对波音公司的“指摘”都更多聚焦在了它的“外包”。比如,经济学人、福布斯等网站的报道指出,波音把新型787“梦想客机”的70%开发和生产工作外包给大约50家供应商。 供应商上位,新世纪新飞机的新造法 在波音的以往机型上,波音的供应商们只是根据波音设计好的图纸来生产、供应即可,但在787项目上,波音的一级供应商们已经加入到设计开发工作当中。在该机的顶层定义和设计由波音公司给出后,一级供应商们一起协同完成该机的详细设计,并由它们来担负大量零部件的制造、装配,向波音交付完整的机翼、机身等“成品”部件。这些大部件不仅结构完整,而且是相关的管路...
Published 04/02/24
据路透社3月26日报道,日本政府近日再次出台政策放宽军事装备出口限制,该政策允许其与英国和意大利共同研发的下一代喷气式战斗机向第三方国家出口。 日本政府表示,这一政策只适用于经批准的喷气式战斗机出口,并仅限于与日本签订了《防卫装备品和技术转移协定》、承诺根据联合国宪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国家。 GCAP最新进展 自2022年12月,英国、日本和意大利达成联合研发“全球空中作战计划”(GCAP)项目以来,三个国家虽然做了大量工作推进项目,但由于该项目研发成本高、技术和经济收益划分未明确,一直进展缓慢。 3月,随着日本防务与安全设备国际博览会(DSEI)的开幕,GCAP项目迎来了新进展。会议期间,英国BAE系统公司、罗罗公司、意大利莱昂纳多公司以及日本三菱重工等航空防务企业针对GCAP项目,就飞机的航程、尺寸、武器系统、隐身性能和其他特性,达成了能够满足三个国家需求的方案。 根据公开发布的信息,三国达成的进一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事项: BAE系统公司、三菱重工和莱昂纳多公司将继续在“全球空中作战计划”的后续步骤中密切合作,共同致力于项目开展。 罗罗、石川岛播磨重工业和意大利Avio Ae...
Published 04/01/24
1945年9月2日,上午,东京湾,日本签字投降仪式在美国海军“密苏里”号战列舰投降书签署后,遮天蔽日的战机编队飞掠而过。编队当中就包括在投下了原子弹,改变了战争进程的那款最致命的轰炸机——B-29“超级堡垒”。它的研制和生产,比曼哈顿计划还烧钱B-29“超级堡垒”作为“二战”中最先进、性能最强的轰炸机,在这场战争中其无可替代的重要性体现还有,只有它才能运送这场世界战争中耗资第二大的计划、耗资20亿美元的曼哈顿计划所制造的原子弹。而那个耗资最大的武器研制计划正好是B-29,它的设计和生产成本总计达30亿美元(折算到今天的美元,远超500亿美元)。这款新型超级轰炸机背后的缔造者——波音公司,而属于它的,或者说是属于整个美国制造业的荣誉与光环是战时动员之下所爆发出的强悍生产能力、惊人的产量。从下面这组产量数据上就能管窥一番:第一架原型机XB-29于1942年9月首飞,到1944年1月,第100架B-29交付。随后B-29的产能就迎来了全面爆发,产量数据便成了一条昂扬陡升的曲线,1944年7月,第500架B-29下线,同年11月第1000架于下线。1945年3月,第2000架B-29下线...
Published 03/29/24
1月底,美国政府宣布,正在解冻与土耳其的一项大规模军贸协议,即向土耳其出口40架新的F-16C/D Block70战斗机,并对土空军现役的另外79架F-16进行现代化升级改造,预计这一协议总价值将达230亿美元。同期,美国还批准了对“土耳其地区竞争对手”希腊的F-35A出口,希腊可能以86亿美元的价格引进40架F-35A隐身战斗机。对此,防务媒体“突发防务”(Breaking Defense)在报道中评价道:“考虑到这两个历史对手之间紧张的地缘政治局势,土耳其获得F-16出口许可与希腊获批引进F-35A同时出现,这并不令人意外。这意味着,美国正努力在希腊和土耳其之间保持非常平衡的立场。”回顾过去几十年,希腊与土耳其两国在爱琴海问题上分歧越来越大,摩擦不断,从最初的大陆架问题、岛屿归属,发展到后来的领海、领空问题等,再到能源资源和塞浦路斯问题。在这种希土两国间暗流涌动、恩怨难解背景下,放眼未来,希土两国空中力量的较量也不只局限于新闻中的一方买F-35A,一方买F-16C/D...
Published 03/28/24
自从1月5日美国阿拉斯加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9飞机在飞行中发生了舱门掉落事故之后,围绕这一事故的后续事件依然在发酵中。 3月25日,根据路透社报道,波音将对公司管理层进行重大调整:首席执行官戴夫·卡尔霍恩已经提出辞职,将于年底前卸任;董事会主席拉里·凯尔纳和商用飞机业务负责人斯坦·迪尔(Stan...
Published 03/27/24
近日,法国国家航空航天研究中心(Onera)在海外视频平台上发布了其“超人”(Superman)计划风洞试验的画面。随后,多个航空军事媒体分析称,从视频中的飞机模型看来,其某些设计与俄罗斯五代机苏-57的核心特征相似,总体外观也与苏-57有颇多相似之处。尤其是前缘涡流控制器,未来或许会有多种用途,很可能会被用于法国无尾翼布局的新一代战机。法国战机模型与苏-57苏-57飞机设有前缘涡流控制器(LEVCON),并采用翼身融合设计,此类设计是为了控制前缘根部延伸面产生的涡流,从而调整并改善高攻角状态下的性能,同时也有助于战机在失速时快速改出。业内认为苏-57配备前缘涡流控制器是为了强化机动性,以弥补隐身性能不足的缺陷。苏-57在换装“产品30”矢量发动机后,配合先进飞控系统与前缘涡流控制器,就可以做出高攻角机动,实现高机动性。根据Onera的视频解说,其对前缘涡流控制器进行了专门的风洞测试,该测试要求在一秒时间内,模型前缘涡流控制器要完成100度俯仰并观察其状态,探索飞机在极限条件下的机动性能。2023年巴黎航展上,Onera展示了两项最新的国防创新成果,包括将在“未来作战航空系统”(...
Published 03/26/24
3月8日,美国F-35联合项目办公室(JPO)宣布:F-35A已经在2023年10月12日正式获得适配B61-12核弹的认证资格。目前已经有“部分指定单位”F-35A拥有了该核弹的实际挂载能力。自2014年克里米亚爆发冲突以来,美国大幅加快B61-12的测试和部署进度和数量,以作为应对俄罗斯核威慑的核心手段之一。2022年爆发的俄乌军事冲突进一步加快了相关进程,因为按照原计划,F-35A应在2024年1月取得相关资格。需要指出的是,B61-12核弹具备特殊能力:精确制导和钻地深起爆。它与隐身飞机结合所实现的精确核斩首能力,是过往任何一种实用型核武器都不具备的。这也是21世纪后美国核战略体系突破的关键方向所在。如果不能理解B61-12的特殊性,那么对美国核战略体系做出的任何判断与评估都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偏差和错误。突破传统核弹的短板在很长时间内,布置在地下大深度位置的战略防护设施(这种设施通常还会以天然的花岗岩层作为掩护)是应对核威胁的最有效手段。单纯增加核弹的爆炸当量,对于这些地下深防护措施基本不会带来威胁能力的上升。这种现象基于非常常见的物理规律:振动波传递过程中,一旦遭遇密度差...
Published 03/25/24
据比利时“航空识别”网站3月7日披露,由印度总理莫迪领导的印度内阁安全委员会(CCS)已经授权印度政府和军工单位研发第五代隐身战机。该项目被命名为“先进中型战斗机”(AMCA),是一款双发、中型多功能战机,研发阶段预计耗资1500亿卢比(折合人民币约130亿元)。CCS希望在未来5年内制造5架原型机,未来印度空军有望装备超过200架。虽然印度政府展示了雄心勃勃的五代机计划,但这并不是AMCA计划首次出现。过去10多年里,印度AMCA项目的概念模型多次出现在航展上,印度政府时不时对其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该项目于2010年立项,最初印度计划与俄罗斯合作研发,后来印度宣称将自主研发。而其最大起飞重量也从最初的20吨级提升到25吨级。其主要性能更是对标全球主流五代机,称其将具备隐身、先进航电、超态势感知、AI辅助等多种功能。那么此次再次提及的AMCA计划又有何不同呢?前所未有的支持力度AMCA与LCA“光辉”战机,研发阶段的情况多有相似之处。首先是都得到了印度政府的大力支持。其次,设计阶段指标一再变更,不断对标国际先进指标。但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当下的印度相比LCA立项研发的20世纪80年...
Published 03/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