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聯聯看 EP07】50 種經典說書|《白鯨記》:從海洋精神到海洋文學,鼓舞著我們向海而行
Listen now
Description
主持人|王聰威 聯合文學雜誌總編輯 來 賓|廖鴻基 臺灣文學作家 本集要為大家介紹的是《白鯨記》,被譽為美國近代最重要的長篇小說之一,是一部海洋文學鉅著,擁有文學史上最著名的開場白「叫我伊什梅爾吧。」,更是星巴克咖啡、《星艦迷航記》與《海賊王》等品牌、影視藝文創作的命名及取材靈感來源。節目領讀人是著有《最後的海上獵人》的廖鴻基老師,與聯合文學雜誌總編輯王聰威,一起談談這部彰顯海洋精神的經典之作。 與白鯨記的邂逅 廖鴻基說自己最早是由電影開始接觸這個題目,而後在海上工作、開始寫作,一次文學獎經驗,評審意見說他的創作題材和文風與《白鯨記》相仿,才讓廖鴻基翻開《白鯨記》,真正從文字進入這部作品,開始了長達十數年的閱讀歷程。並成為他海洋文學創作的重要養分。 掌握海域資源躍升為世界中心的小島 捕鯨船皮廓號(Pequod),來自美國東北方南塔克特小島。面積約三百平方公里、島上居民不過數千人,藉由捕鯨船連接了占地球表面積十分之七的海洋,進而掌握海洋資源,為全球提供珍貴的鯨腦油。這個陸地資源有限的島嶼,成為捕鯨船的母港,往四面八方去探索海洋資源,小海島真正成為一個海洋國家。 跨越兩世紀的深刻連結 這部170年前完成的海洋文學經作品中,提到亞哈船長率領皮廓號穿過呂宋海峽,往北看見福爾摩沙(臺灣),在那裡經歷了幾次跟抹香鯨的遭遇跟搏鬥,對照今日地理位置就是臺灣東部海域,而2023年太平洋抹香鯨計畫發現,臺灣東部海域確實有太平洋抹香鯨活動,因此《白鯨記》提到的抹香鯨跟現在臺灣賞鯨船見到的甚至可能是同一家族,在今天我們重讀時,真的可以與作品產生如此密切的連結及想像。 🎧本集重點 01:11 廖鴻基老師與白鯨記的相遇 04:15 捕鯨讓海上小島變成海洋國家 09:36 無論如何人們一定會走到海上去 11:50 現代讀者要從什麼角度切入去閱讀 18:30 海洋文學作品的相互映照 19:46 必須親臨現場的創作題材 25:18 朗讀書中片段 📙聯經50書單: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classic 🖥️聯經出版50週年網站: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 🛒本集書單: 📙《白鯨記(聯經50週年經典書衣限定版)》:https://linkingthink.com/L1845584 📙《最後的海上獵人》:https://linkingthink.com/L184662 📙《大海浮夢》:https://linkingthink.com/L184339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re Episodes
主持人|林載爵 聯經出版發行人 來賓|黃碧端 威斯康辛大學文學博士、前台南藝術大學校長 本集主題是在醫學教育貢獻良多,同時也博覽群書的黃崑巖先生所著《黃崑巖談教養》。2004年總統大選辯論會,教育界代表黃崑巖向兩位候選人提問,所問何謂「教養」一時成為流行話題,隨後以「談教養」為題出書,希望激發大眾一同思考。 節目邀請到同樣深根教育界的黃碧端教授,和聯經出版發行人林載爵一起談談在本書出版20年後的今天,教養所面臨的新挑戰。 教養就像一陣風...
Published 05/31/24
主持人|陳逸華 聯經出版副總編輯 來 賓|單德興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格理弗遊記》入選為「史上最偉大的一百本小說」,內容描繪了主角船醫格理弗遭逢船難,流落並遊歷四個國家的奇聞軼事,雖名為遊記,卻是作者諷刺創作當時科學家、權貴及王室之作。本集節目邀請到譯者單德興先生,和聯經出版副總編輯陳逸華一起從文字到文化談譯者在作品中扮演的腳色,以及單老師如何以《格理弗遊記》過足翻譯癮。 「奢侈」的翻譯經驗...
Published 05/24/24
Published 05/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