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丰:《内观的三层境界》
Listen now
Description
内观的三层境界横向的内观 横向的内观通常有三个层次:有像上的,有意识(知识)层,还有能量层。 ○ 第一:观的是像,靠我们眼睛观的是外像,是能量产生集结而形成的物质世界。 ○ 第二:观的是意识,意象,是我们的心。心里其实是有执着的,有纠结的,对事物是有判断的。就像我去观一下这个人想了什么,我用我的心去和他做一个对应,这里面带着信息的交流和沟通。 ○ 第三:全然进入能量的共振态,不把能量分解为意识或意象,直接去感受能量和自己产生的共鸣。 举个例子,比如我讲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法。 有的人从像上看,从PPT上看,从我们讲课的状态上看; 有的人从讲课的内容上去想,内容里面的知识有多丰富等等; 有的人完全抛开它,只从能量层面去感知。 很久之前一个年轻朋友,他说:“刘老师,你讲得太好了!我没听懂,但是我觉得很舒服!”这是什么意思呢? 讲得好是从像上——刘老师你表演得挺像回事; 听懂没听懂——是在不同的中间层次; 很舒服——能量是完全契合的。 只有进入能量层的观,你才能观到本质,也就是进入最微细的波态状态。 观,有纵横的功夫纵向的内观 观,有横向和纵向之分,前者是在现实中的妙用,后者是通透的觉悟。 东方智慧的特点在于纵向提升,而且持续地纵向提升,从三维到高维到N维(N趋于无穷大)。所以我们读所有经典,有纵向的观法,中华文明的经典特别明显。 《道德经》整部: 你把它套在人体,它就是人体的正解; 你把它套在自然,它就是自然的正解; 你把它套在政治,它就是政治的正解; 你放到现实中哪,它都是它的正解,这就是在我们现实中启用的。 但是它背后所有的内涵包括了一个内涵:让人觉悟。这就是纵观,启发人去纵观。 大部分人都可能读懂这些会去用,我可以读心,我能感应。我通过感应,能知道这个人和那个人什么关系,能知道这些关系怎么摆,那还是在启用功能的层面上。 而真正本质是,内观达到任何一个境界(维度),可以驾驭任何它下面境界(维度)的能量关系。 所以内观的启用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它的功能自然呈现,只是用不用,执着不执着功能而已。 为什么修行叫内观?向内叫“观”,向外叫“照” 《心经》一上来就讲: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什么叫观自在?内观自性的临在,只有内观才能进入高维,才能找到这个时空中一切存在的来龙去脉。 什么叫自性?那是本自具足的本性就是N维(N趋于无穷大),只有内观向我们的内聚才能找到究竟的答案,才能找到真正初始的投影源。 为什么说临在?因为刚才,一会,过去,未来全是三维认知,所以高维只在当下,临在是当下的存在,只有当下可以通达N维。 达到最高境界的时候会怎么样?照见五蕴皆空。 有人说人都奔N维(N 趋于无穷大)去了,三维还留下什么?这不是存在或消失的问题,是照见这个东西是空的,全部都是投影的像。就像人不会执着在蚂蚁的生命状态里,蚂蚁打不打架,蚂蚁洞空了,跟我们人没什么关系,这就是高维看低维的能量状态。 所以,从低维向高维是向内叫“观”,从高维向低维是向外叫“照”。这里的“空”,不是我们以为的实实在在,全都是能量的空性,而是具足一切可能性又不执着在任何可能性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