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2 对话沈祎:今天的社会,不再培养真正恋旧的人
Listen now
Description
本期声音|沈祎@4cats_yiyi,编剧、制片人、摄影师、策展人 主播|吴琦@五七,单读主编 “摄影与绘画不同,”布列松在 1957 年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说,“拍摄的那一秒是个充满创造力的瞬间,你所构建和表达的是生活本身所提供给你的,并且你必须凭直觉判断何时按下快门。按下快门的那一瞬,便是摄影师所创作的,哦......是的,就是那一瞬!一旦你错过,它将不复存在。” 1979 年,罗兰·巴特《明室》提出“刺点”概念:“一张照片的刺点,就是在它身上,指向我(但同时也伤害我、让我揪心)的那种偶然。” 在纪念瓦尔特·本雅明《摄影小史》出版五十周年(1981)一文中,法国哲学家于贝尔·达弥施说:“摄影不去改变历史,而是固执地动摇历史这一概念。” 摄影究竟是什么? 摄影技术不断迭代,这个答案也在不断变化。随之一同变化的,还有人们观察世界、记录生活、处理回忆、与其他人相处的方式。 我们始终好奇,围绕着摄影的诸多变化,是如何发生的,以及这些变化背后的“隐喻”。 “螺丝在拧紧”主播吴琦说,这些问题,我们与其求助于著名的理论家、摄影师,不如去找一位与我们专业上相近的朋友聊聊。 新一期节目里,你将听到吴琦与他专业上的“发小”——编剧、制片人、策展人(同时也是摄影师的)沈祎聊到以下内容: # 摄影是要拍什么 # 摄影并不是你按下快门的那一刻。 我经常会拍一些无足轻重的东西,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些东西就经常能进入我的眼帘。 # 过度P图的照片,还算摄影吗 # 所有人都在不断产生数码照片,每个人手机里成千上万的照片构成他们各自的记忆,与此同时还有大量的后期处理,你好像可以随时随地不仅是记录,还可以删减,可以修饰,可以美化你的所有照片。 我觉得过多的后期处理其实会消解掉照片本身对于回忆可能产生的作用,很多年之后你再看这张照片,可能不太容易再想起什么,因为它被封存的东西太多了,你已经很难再找到那个刺点是什么。照片的维度在后期处理的过程中不断被压缩压扁,在我看就彻底变成了一个二维的东西,而不像一张好的照片。 # 为什么要摄影 # 时间真的是不容分说地把你带走的。影像是我们唯一可以与之抗争的方式。 相机快门对我来说像一个对死亡的滤镜一样,它消解了一部分我对死亡,对离开的恐惧。  |本期声音| |方法论| 01:11 向相逢于微时的“发小”求助:摄影对你意味着什么 06:27 灵魂发问:非科班的人,如何做摄影师 16:39 摄影是一种无意识的兴奋、本能的创作,与职业或野心无关 ——“从照片里找寻一个伙伴” | 摄影与时间 | 21:51 摄影带来的陪伴感,与电影、诗歌有何不同? 23:53 影像的温柔:照片是对过去的参照 28:07 57:当我想要拍照的时候,我…… ——“生怕相机成为自己试图解释的手段,而不是真的发现与创造” 30:31 “当你试图抵达一个真相的时候,真正的真相又往后退” 31:02 关键性一帧不像是决定性瞬间,而更像是谜语 33:09 “摄影不去改变历史,而是固执地动摇历史这一概念”——于贝尔·达弥施(Hubert Damisch) 35:17 沈祎:摄影是因为念旧 ——时间不容分说地把我们带走,唯以影像与时间抗争 39:25 如何看待“素人”拍的好照片 ——好照片是偶然的、不可复制的? 46:54 如何看待对数码照片做过多的后期处理 ——“不能称之为一张照片了” | 摄影与死亡 | 53:35 从影像中找到永生的可能性 57:31 沈祎:按快门的瞬间如对死亡的滤镜,它部分地消解了我
More Episodes
在疫情时期启程的播客「螺丝在拧紧」,在疫情后的现在决定开启一段(非永久的)睡眠。过去几年里被迫健谈的主播吴琦,最近也去往德国中部萨勒河畔的哈雷(Halle),在新的“小地方”开启访学与工作。 吴琦从德国发来“明信片”:他正在重新认识一个城市,过上一种与《单读 37·离散与在场》相当应景的生活。其余的话,就留在这一期独白式的「螺丝在拧紧」里讲吧。  *可移步“单读”公众号查看更多“明信片” 本期节目已经上线,听众朋友们可以在Apple Podcasts、小宇宙、喜马拉雅、Spotify、网易云音乐或单读 App...
Published 03/27/24
Published 03/27/24
一把奢华但无用的指甲刀,一盒用剩的牙线,给失意朋友的幸运刀叉,小姐妹们众包叠的1000...
Published 01/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