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寫作」是什麼?是作家的人生寫照,還是發揮想像力的無限空間? 兩位大半生都在寫作的作家,將分享兩段截然不同的文字心路歷程。 今年踏入八十歲的時事評論家及作家李怡,在講座「李怡八十-寫作生涯六十年」中,以人生最難忘的「三個畫面」,娓娓道出一生所經歷的政治轉變,為其六十年的寫作生涯,作出最感性的回顧。 內地作家邱華棟擅長創作歷史小說,究竟真實的歷史文本如何與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結合?藉著講座「用工匠精神寫小說」,他對有志於文字創作者作出鼓勵,並分享了他的閱讀竅門,看看能否幫助大家,打開潛在的想像力。 ...
Published 11/18/16
Published 11/18/16
「寫作」是什麼?是作家的人生寫照,還是發揮想像力的無限空間? 兩位大半生都在寫作的作家,將分享兩段截然不同的文字心路歷程。 今年踏入八十歲的時事評論家及作家李怡,在講座「李怡八十-寫作生涯六十年」中,以人生最難忘的「三個畫面」,娓娓道出一生所經歷的政治轉變,為其六十年的寫作生涯,作出最感性的回顧。 內地作家邱華棟擅長創作歷史小說,究竟真實的歷史文本如何與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結合?藉著講座「用工匠精神寫小說」,他對有志於文字創作者作出鼓勵,並分享了他的閱讀竅門,看看能否幫助大家,打開潛在的想像力。 ...
Published 11/18/16
香港在尚未流行影視、電子娛樂之時,閱報、讀小說均是市民工餘時候的主要娛樂,當年各種雜誌期刋中,尤以武俠小說特別受讀者歡迎。過去香港曾出刋過多本武俠小說周刊,如《武俠與歷史》(由金庸創立)、《武俠春秋》及《武俠世界》等。時至今日,只餘下《武俠世界》碩果僅存。《武俠世界》由新報創辦人羅斌於1959年創辦,歷年來獲不少武俠小說名家在其中連載作品,如臥龍生、諸葛青雲、司馬翎、西門丁、黃鷹、龍乘風等。適逢《武俠世界》創刊近六十年,現任社長沈西城聯同一眾武俠文學研究學者,一同回顧這本武俠界舉足輕重的小說周刊。 ...
Published 11/11/16
香港在尚未流行影視、電子娛樂之時,閱報、讀小說均是市民工餘時候的主要娛樂,當年各種雜誌期刋中,尤以武俠小說特別受讀者歡迎。過去香港曾出刋過多本武俠小說周刊,如《武俠與歷史》(由金庸創立)、《武俠春秋》及《武俠世界》等。時至今日,只餘下《武俠世界》碩果僅存。《武俠世界》由新報創辦人羅斌於1959年創辦,歷年來獲不少武俠小說名家在其中連載作品,如臥龍生、諸葛青雲、司馬翎、西門丁、黃鷹、龍乘風等。適逢《武俠世界》創刊近六十年,現任社長沈西城聯同一眾武俠文學研究學者,一同回顧這本武俠界舉足輕重的小說周刊。 ...
Published 11/11/16
將自己的興趣發展成為事業,是何等的幸福!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主辦「我從電影裡學到的二三事」講座,邀請著名影評人、電影導演葉健行(筆名舒琪),細說他與電影的緣份;原來為了與人分享自己心愛電影,舒琪曾經成立電影發行公司,發行超過150部電影;而從小時候看粵語殘片,到為電影字幕翻譯、寫影評、任編劇、副導演、導演,到發行電影,開設專門書店,到擔任講師,電影跟他真的有一段不解之緣。 而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主辦的「發明家的夢與路」講座,有星之子稱號的香港土生土長發明家陳易希,則細訴他的發明興趣,還有年青創...
Published 11/04/16
將自己的興趣發展成為事業,是何等的幸福!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主辦「我從電影裡學到的二三事」講座,邀請著名影評人、電影導演葉健行(筆名舒琪),細說他與電影的緣份;原來為了與人分享自己心愛電影,舒琪曾經成立電影發行公司,發行超過150部電影;而從小時候看粵語殘片,到為電影字幕翻譯、寫影評、任編劇、副導演、導演,到發行電影,開設專門書店,到擔任講師,電影跟他真的有一段不解之緣。 而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主辦的「發明家的夢與路」講座,有星之子稱號的香港土生土長發明家陳易希,則細訴他的發明興趣,還有年青創...
Published 11/04/16
現今資訊發達,可用作溝通的媒介很多;但對不少人來說,最基本的文章寫作,卻不易掌握。由作家龍應台主持的講座:「他們在島嶼寫作2-文學電影節」,訪問了小說作家白先勇、詩人洛夫及散文家林文月,分享了他們的寫作點滴及他們對文字的熱誠。 在《青春學堂》環節,主持淇淇拜訪了中式服裝師傅馮鍶,認識到女裝長衫的種類,及其製作過程中的各項步驟。 而講座「數學應用的神奇力量」中,數學家丘成桐教授,引用不同的數學理論,講解數學與科技,及與我們日常生活間的關係。 主持:譚淇淇、黎曉陽 助導:張育堅 編導:黃智剛、洪...
Published 10/28/16
現今資訊發達,可用作溝通的媒介很多;但對不少人來說,最基本的文章寫作,卻不易掌握。由作家龍應台主持的講座:「他們在島嶼寫作2-文學電影節」,訪問了小說作家白先勇、詩人洛夫及散文家林文月,分享了他們的寫作點滴及他們對文字的熱誠。 在《青春學堂》環節,主持淇淇拜訪了中式服裝師傅馮鍶,認識到女裝長衫的種類,及其製作過程中的各項步驟。 而講座「數學應用的神奇力量」中,數學家丘成桐教授,引用不同的數學理論,講解數學與科技,及與我們日常生活間的關係。 主持:譚淇淇、黎曉陽 助導:張育堅 編導:黃智剛、洪...
Published 10/28/16
著名作家陳冠中,生於香港,創辦文化雜誌,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活躍於文化電影界,九零年代中跑到台灣發展,二千年開始定居北京。過去他曾苦惱於如何向外國 人介紹自己,是香港作家?中文作家?還是華語作家?最後,他發現「華文作家」最能反映自己身份。由嶺南大學中文系主辦的「一種華文,各自表述」講座中,陳冠中從古到今,分享他對華文的研究。 中華武術博大精深,各門各派在二次大戰後陸續紮根香港,令這個小城牽起習武風潮。由香港浸會大學主辦的「止戈為武-中華武術在香江」講座中,麥勁生博士、盧敬之博士兩位習武之人,除了回望...
Published 10/21/16
著名作家陳冠中,生於香港,創辦文化雜誌,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活躍於文化電影界,九零年代中跑到台灣發展,二千年開始定居北京。過去他曾苦惱於如何向外國 人介紹自己,是香港作家?中文作家?還是華語作家?最後,他發現「華文作家」最能反映自己身份。由嶺南大學中文系主辦的「一種華文,各自表述」講座中,陳冠中從古到今,分享他對華文的研究。 中華武術博大精深,各門各派在二次大戰後陸續紮根香港,令這個小城牽起習武風潮。由香港浸會大學主辦的「止戈為武-中華武術在香江」講座中,麥勁生博士、盧敬之博士兩位習武之人,除了回望...
Published 10/21/16
在資本主義社會,經濟運作皆由金融制度主導,但繁複的制度和大銀行的借貸條款,卻未能為小巿民的創業提供適切幫忙;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穆罕默德.尤納斯,因 眼見印度農村婦女欠缺緩助,於是在孟加拉鄉村創立銀行-格萊珉銀行,提供低息貸款協助貧窮村民創業和接受教育。透過親身的經歷,他分享對社會企業、利潤、 就業、創業等等看法,挑戰傳統資本主義經濟架構下,大家對「自利」(self-interest)這個理所當然的假設。 喜愛藝術,但自嘲不懂繪畫的Jason,透過雕刻橡皮印章,不單找到樂趣,更找到理想。Jason...
Published 10/14/16
在資本主義社會,經濟運作皆由金融制度主導,但繁複的制度和大銀行的借貸條款,卻未能為小巿民的創業提供適切幫忙;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穆罕默德.尤納斯,因 眼見印度農村婦女欠缺緩助,於是在孟加拉鄉村創立銀行-格萊珉銀行,提供低息貸款協助貧窮村民創業和接受教育。透過親身的經歷,他分享對社會企業、利潤、 就業、創業等等看法,挑戰傳統資本主義經濟架構下,大家對「自利」(self-interest)這個理所當然的假設。 喜愛藝術,但自嘲不懂繪畫的Jason,透過雕刻橡皮印章,不單找到樂趣,更找到理想。Jason...
Published 10/14/16
現今世代,要記錄生活片段,單憑手機便可將瞬間的一刻定格,但回到數百年前,即使眼前風光再明媚,卻只能透過繪畫記下細節。印象派畫家莫奈花上一生,從不間斷地到戶外寫生,捕捉大地萬物四時的光影變化,表達其天覆地載的讚頌。 高育民博士在講座「捕光捉影話顔色—莫奈、梵谷和高更的彩色世界」中,談到莫奈不同時期畫風的變化,並介紹後印象派畫家梵谷和高更;透過分析三位繪畫大師對顏色和光線的處理,帶觀眾了解他們的有情世界。 村上春樹寫道:「趁著還記得很清楚的時候,盡可能詳細地寫下來才行。因為誰也不知道,記憶能以正確的...
Published 10/07/16
現今世代,要記錄生活片段,單憑手機便可將瞬間的一刻定格,但回到數百年前,即使眼前風光再明媚,卻只能透過繪畫記下細節。印象派畫家莫奈花上一生,從不間斷地到戶外寫生,捕捉大地萬物四時的光影變化,表達其天覆地載的讚頌。 高育民博士在講座「捕光捉影話顔色—莫奈、梵谷和高更的彩色世界」中,談到莫奈不同時期畫風的變化,並介紹後印象派畫家梵谷和高更;透過分析三位繪畫大師對顏色和光線的處理,帶觀眾了解他們的有情世界。 村上春樹寫道:「趁著還記得很清楚的時候,盡可能詳細地寫下來才行。因為誰也不知道,記憶能以正確的...
Published 10/07/16
「搞掂佢!」 這句說話在香港坊間非常流行,它亦因著不同的解讀而有不同的含義。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及始終文化主辦的「搞+掂」講座,邀請了香港資深文化工作者岑逸飛,跟大家剖釋「搞掂」這兩個字的含義,從中引申到人生如何可以真的搞掂。 飲食跟生活有著密切關係,而香港不同年代的作家,曾將昔日的生活軌跡一點一滴地記錄下來,當中亦反映出當年的飲食特色。香港公共圖書館主辦的「1950年代香港文學中的飲食與生活」 講座,嶺南大學中文系講師蕭欣浩博士,以香港文學為本,帶領讀者探討1950年代香港文學跟飲食與生活的互...
Published 09/30/16
「搞掂佢!」 這句說話在香港坊間非常流行,它亦因著不同的解讀而有不同的含義。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及始終文化主辦的「搞+掂」講座,邀請了香港資深文化工作者岑逸飛,跟大家剖釋「搞掂」這兩個字的含義,從中引申到人生如何可以真的搞掂。 飲食跟生活有著密切關係,而香港不同年代的作家,曾將昔日的生活軌跡一點一滴地記錄下來,當中亦反映出當年的飲食特色。香港公共圖書館主辦的「1950年代香港文學中的飲食與生活」 講座,嶺南大學中文系講師蕭欣浩博士,以香港文學為本,帶領讀者探討1950年代香港文學跟飲食與生活的互...
Published 09/30/16
「本土意識」這詞語,近年經常掛在香港人口邊,但原來早在殖民地政府統治時期,本土意識已開始生根。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香港人」這身份便開始在報章中出現。身為「香港人」,關於香港的歷史,你又知道多少?今集「漫遊百科」帶大家從相片中穿越時空,回望香港的過去。 年青一代對「維多利亞城」這名字甚為陌生,維多利亞城的範圍包括西環、上環、中環以及下環(即灣仔、銅鑼灣)一帶,是英國於1841年在香港島登陸後,沿 海岸規劃發展出來的城巿,當中設有軍營、裁判署、監獄,及包含港督府與行政機構的政府山,由於當時在位的英國君...
Published 09/23/16
「本土意識」這詞語,近年經常掛在香港人口邊,但原來早在殖民地政府統治時期,本土意識已開始生根。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香港人」這身份便開始在報章中出現。身為「香港人」,關於香港的歷史,你又知道多少?今集「漫遊百科」帶大家從相片中穿越時空,回望香港的過去。 年青一代對「維多利亞城」這名字甚為陌生,維多利亞城的範圍包括西環、上環、中環以及下環(即灣仔、銅鑼灣)一帶,是英國於1841年在香港島登陸後,沿 海岸規劃發展出來的城巿,當中設有軍營、裁判署、監獄,及包含港督府與行政機構的政府山,由於當時在位的英國君...
Published 09/23/16
世事常變、人生也充滿變數,很多事情個人不能完全掌握,那麼,人生在世應追求什麼?前鮮魚行學校校長梁紀昌,透過分享自身經歷,細說變幻人生,以及他在當中所抱持的態度。 東北亞三國:中、韓、日,因著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的不同理解,過去關係一直是互不信任。前韓國駐美大使崔英鎮博士,提出因誤解而不信任(mistrust)與因立場不同而不信任(distrust)的分別,更詳細分析三國之間因不信任關係所產生的問題與出路。 「青春學堂」環節,主持淇淇作一新嚐試,帶大家學習非洲鼓、非洲舞,在體驗激烈的鼓樂舞步之餘,...
Published 09/16/16
世事常變、人生也充滿變數,很多事情個人不能完全掌握,那麼,人生在世應追求什麼?前鮮魚行學校校長梁紀昌,透過分享自身經歷,細說變幻人生,以及他在當中所抱持的態度。 東北亞三國:中、韓、日,因著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的不同理解,過去關係一直是互不信任。前韓國駐美大使崔英鎮博士,提出因誤解而不信任(mistrust)與因立場不同而不信任(distrust)的分別,更詳細分析三國之間因不信任關係所產生的問題與出路。 「青春學堂」環節,主持淇淇作一新嚐試,帶大家學習非洲鼓、非洲舞,在體驗激烈的鼓樂舞步之餘,...
Published 09/16/16
對你來說,去旅行的目的是甚麼?吃喝玩樂?休息放鬆?是體驗世情?甚或是苦練修行?由香港大學通識教育部舉辦的講座「尋找旅行的意義」,區家麟會跟大家分享旅行對他的意義。 旅行的方式有很多種,有沒有想過,到世界各地參加馬拉松比賽都是一種旅行的好方法?由香港中文大學逸夫書院舉辦的「馬拉松看世界」講座,馬拉松遊人莊曉陽會細說如何透過跑馬拉松來體驗不一樣的旅行。 想學樂器但又擔心買器材太貴?不妨考慮將廢物升級、變身成為樂器,這是不失為一個既慳錢又環保的選擇。今集《青春學堂》環節,喜歡音樂的主持黎曉陽,會學 習...
Published 09/09/16
對你來說,去旅行的目的是甚麼?吃喝玩樂?休息放鬆?是體驗世情?甚或是苦練修行?由香港大學通識教育部舉辦的講座「尋找旅行的意義」,區家麟會跟大家分享旅行對他的意義。 旅行的方式有很多種,有沒有想過,到世界各地參加馬拉松比賽都是一種旅行的好方法?由香港中文大學逸夫書院舉辦的「馬拉松看世界」講座,馬拉松遊人莊曉陽會細說如何透過跑馬拉松來體驗不一樣的旅行。 想學樂器但又擔心買器材太貴?不妨考慮將廢物升級、變身成為樂器,這是不失為一個既慳錢又環保的選擇。今集《青春學堂》環節,喜歡音樂的主持黎曉陽,會學 習...
Published 09/09/16
中國和日本由於地理位置相近,自古均有商業往來,兩國之間頻繁的經濟活動,令彼此的文化也相互影響著。 生於上海的台灣作家林文月,於講座「他們在島嶼寫作2:世紀文學對話」中,除了分享兒時在上海日本租界生活的種種點滴外,更細說了她留學日本和翻譯日本文學巨著《源氏物語》的緣由。 另外,香港藝術館館長鄧民亮在「東瀛藏日本陶瓷之旅」講座中,分析了日本人為何自古以來熱衷收藏中國陶瓷,並介紹這些被收藏的精細藝術品,如何展現當時中國陶藝燒製技術之高超。 除了陶瓷的流傳之外,手毬是另一個體現中日文化交流...
Published 09/02/16
中國和日本由於地理位置相近,自古均有商業往來,兩國之間頻繁的經濟活動,令彼此的文化也相互影響著。 生於上海的台灣作家林文月,於講座「他們在島嶼寫作2:世紀文學對話」中,除了分享兒時在上海日本租界生活的種種點滴外,更細說了她留學日本和翻譯日本文學巨著《源氏物語》的緣由。 另外,香港藝術館館長鄧民亮在「東瀛藏日本陶瓷之旅」講座中,分析了日本人為何自古以來熱衷收藏中國陶瓷,並介紹這些被收藏的精細藝術品,如何展現當時中國陶藝燒製技術之高超。 除了陶瓷的流傳之外,手毬是另一個體現中日文化交流...
Published 09/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