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不在服
Listen now
Description
墨子是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道德家。 有一天,墨子的弟子报告墨子说:“先生,外面有一个穿着儒生服装的人请求与先生相见。” 墨子说:“请他进来吧!” 一会儿,那个人跟随墨子的弟子进来。他复姓公孟,信奉儒家学说,是孔子弟子的弟子,人们尊称他为公孟子。 只见他头戴着青布冠,穿一身儒生的服装,腰带上还插着笏(hu)板(笏板,是古代朝会的时候所用的手板,有事记在上面,防备遗忘)。 他洋洋自得地问墨子说:“请问先生,作为君子是穿上某种服装之后才有所作为呢还是有所作为以后才穿上某种服装呢” 墨子回答说:“人有作为没有作为,不在于他穿什么样的服装,关键在于他的行为如何。” 公孟子进一步追问:“凭什么得知这样的道理呢” 墨子解释说:“从前,齐桓公头上戴着高冠,腰间系着宽大腰带,身佩金剑,手持木盾,他治理齐国,把齐国治理得很好。晋文公身穿粗布衣服,外套老羊皮袄,用熟牛皮系挂着长剑,他治理晋国,把晋国治理得很好;楚庄王头上戴的法冠还系着丝带,身上穿着的衣袍十分肥大,他治理楚国,也把楚国治理得很好;越王勾践剪短头发,身刺花纹,他治理越国,也把越国治理得很好。这四位君王,他们的穿着不同,但是都很有作为,建立的功业同样显赫。我凭这些懂得有作为的人不在于他们穿什么样的服装。” 公孟子说:“讲得好!我听说:‘赞赏好的主张而不尽快实行,是不吉祥的。’我愿意脱去儒生的服装,更换掉儒生的青布冠,再来拜见先生,可以吗” 墨子说:“不必了,请你就穿这身衣服与我相见吧。如果一定要丢弃笏板,更换青布冠,然后再与我相见,那么不就等于说一个人有没有作为果然取决于他的穿着打扮了吗!” 一句话把公孟子也说笑了。 人生哲理:一个人的行为和穿着打扮没有必然联系,要有所作为,就不必刻意追求穿着打扮。
More Episodes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
Published 02/23/22
Published 02/23/22
Published 0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