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從前處在文化邊緣的客語,經過人們爭取母語權益的多年努力,終於得到主流社會的重視。本集邀請到專精語文教育研究的 #賴文英老師, 除了分享她是如何結合文學繪畫專長,活用於客語推廣及教學,也帶領各位更認識客語的特色和聲調美感。 🗺️客語根據區域衍生出「四、海、大、平、安、南」各式不同腔調,該如何從事語法的研究? 🧐融合 #四縣腔 及 #海陸腔 的「四海話」又是什麼? 🐣文英老師又是如何走出自我風格,讓客語教學充滿流行與創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還我母語運動33週年 #本集來說客語 ----------------------------- 【本集金句】 「從事語言比較,就必須要了解各地的語法狀況,才可以知道自己的語言特色在哪裡。」 「用客語音樂的歌詞,來教客家話、學習客家音樂的背景,學生的接受度真的蠻大的。」 【特別來賓】 本集主持:A波編 對談嘉賓:中央大學客家學院、臺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兼任副教授 賴文英 【討論精華】 04:24 繪本《夜呱愛去哪?》創作歷程 10:55 客語語法的研究方法 15:56...
Published 12/28/21
Published 12/28/21
市面上已有許多談論 #研究方法 的書籍,帶領人們掌握蒐集研究資料的工具,卻還沒有這樣一本書,將客家與族群研究作為專精的關懷主題。本集邀請到《客家與族群研究的技藝》主編潘美玲 和許維德 教授,除了介紹各式研究方法外,也大方嶄露研究者本人從事客家與族群研究的實例! 👥如何界定社會實在與歷史事實? 🗺過往較少談論的地理資訊系統,該如何應用在公共人類學上? 🧐研究方法這門學問,究竟是怎麼樣的技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客家研究如何作為一門學問 #第一本針對特定領域的研究方法專書 ----------------------------- 【本集金句】 「你要先知道有什麼研究工具,你才能選擇研究工具。」 「會做客家跟族群研究的人,通常都比較是人文跟社會科學的學者,可是,我們應該要善用這些新興的工具,幫助我們開展跨領域的對話。」 【特別來賓】 本集主持: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 許維德副教授 對談嘉賓: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 潘美玲教授 【討論精華】 06:49 #社會實在 vs. #歷史事實 11:07...
Published 12/15/21
本集邀請客家研究專家 #張維安老師,談談《#全球客家研究的實踐與發展》一書中所討論的各個面向。從全球客家研究的 #研究範圍、#研究者身份和社群,到 #台灣 各院所的發展現況,以最全面的角度,挖掘客家研究的各種尺度! 客家研究為何必須走出原鄉,以「全球」作為研究單位?從個案累積走向全球客家研究,思考的角度有何不同?從事客家研究的人大多具有相關血統嗎?為何那麼多日本人、甚至美國人加入研究的行列?台灣共有四所別具特色的客家研究系所,又是如何發展出各自的專業面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開啟全球客家的視野 #全面性認識客家研究 ----------------------------- 【本集金句】 「如果說一門學問,都是那個族群的人在做,那一定是不會有發展的。」 「客家族群跟周邊的互動,其實是形成客家的理由。」 【特別來賓】 本集主持:A波編 對談嘉賓:陽明交通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張維安研究員 【討論精華】 02:18 「全球客家」新視野 08:05 日本與美國的客家研究? 14:55 全台的客家研究相關院所 20:00...
Published 12/01/21
本集延續上集內容,透過 #黃紹恆教授 和 #朱華瑄教授 的對談,了解《砂糖之島》一書的研究精華,還有教授長期從事 #日治時期 歷史研究的經驗和反思。 教授的研究主軸,著重在一段最動亂的時代,他如何用有限的史料,以台灣人的角度,重新回到日本帝國統治下的台灣?針對台灣歷史研究的現況,該如何突破 #殖民研究 的盲點?又有什麼可以持續努力的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現代的台灣經濟史研究 #從朝貢貿易走入民間資本經營 ----------------------------- 【本集金句】 「以台灣為主體的歷史研究,在史料的處理上還不夠,特別是日文的資料,我們所掌握的並不是很多, 這事實上是跟我們整個戰後台灣學術發展的脈絡有關。」 「戰後開發中國家有個整體發展的困境或特徵,我們其實並沒有自主權,整個台灣的學術研究,其實都往美國去走,戰前台北帝大的學術傳統,其實並沒有傳承下來。」 【特別來賓】 本集主持: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 朱華瑄助理教授 對談嘉賓: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兼客家學院院長 黃紹恆教授 【討論精華】 02:40...
Published 11/17/21
黃紹恆教授始終記得那時在日本,作為一名不知歸期的海外研究生,終日苦思著如何取得學位的漫長冬季。或許是冥冥之中的指引,某天在學生食堂吃過拉麵,如常走回研究室的路上,赫然發現明治新聞文庫中擁有豐富的《臺灣日日新報》史料,從此投身其中,日夜鑽研,終於發現前人未發掘的寶藏…… 本集節目邀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的 #黃紹恆教授,分享他勇闖 #東京大學、專攻 #理論經濟史 的求學歷程。讓我們一同聆聽,經濟系背景的紹恆教授,是如何研究台灣糖業史?而有別於過往的研究史料較為強調歐美資本的積累,紹恆教授又如何以台灣小農為主體,闡述專屬於台灣的糖業發展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授的七年東大求學記 #臺灣糖業發展的成長史 ----------------------------- 【本集金句】 「研究歷史,有時候就像坐飛機一樣,高度越高、鳥瞰越廣的時候,有些 #細節 反而就不知道。」 「所有的歷史研究,特別是在 #詮釋...
Published 11/10/21
全球暖化、極端氣候 等氣候變遷關鍵字,是這十年來不曾消退的熱門新聞議題,更關乎著全世界的安危。有沒有想過,與氣候變遷有所相關的資訊與知識,幾乎都是由媒體將科學新知轉譯成新聞後,才傳入你我的耳中。那麼,資訊究竟是從何而來?台灣的 #媒體現況 又是如何?能替大眾的認知造成多大影響力? 本集邀請陽明交通大學傳播科技系的 #李美華教授,除了分享她這十年來研究氣候變遷與媒體再現所產生出的傳播效果、理解媒體是如何進行風險傳播,也對「全球暖化否定論」有更近一步的體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聞上的科學知識從哪來 #如果全球暖化是個假議題 ----------------------------- 【本集金句】 「在台灣,多數群眾的科學知識主要來源就是大眾媒體,那其中又以新聞報導是民眾最主要的知識來源。」 「國際新聞的研究領域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叫『馴化』的概念,也就是說全球化時代的新聞媒體,要將國際新聞以在地化的角度詮釋。」 【特別來賓】 本集主持:A波編 對談嘉賓:陽明交通大學傳播科技系 李美華教授 【討論精華】 03:41...
Published 10/29/21
本集再次邀請到 #黃俊儒教授,身為暢銷作家的他,除了是我們所熟悉的教育專家,這次更化身為科學型男,深入淺出地引領各位進入科學世界。#自然科學 是如何超越其他學科,成為學術研究的主流?作為一個「真科學」,究竟該具備哪些要素? 以往不被教科書重視的...
Published 10/20/21
本集節目由中正大學哲學系陳瑞麟教授,帶領我們劈開時間之流,溯回千年以前,一同觀看日月星辰、丘壑山稜,在宇宙洪荒科學曖昧之時,認識人類理性之啟蒙,近代科學睜眼的一瞬。👁️ 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入了解科學哲學的世界 #擁有科學素養的重要性 ----------------------------------- 你或許知道什麼是科學,也知道什麼是哲學,但當充滿探索與好奇心的科學遇上哲學性思考,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作為一個科學家,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廣大科學世界,又該如何將科學哲學的思維模式,實際應用於所學之中? 🔺本集節目內容一氣呵成,且瑞麟老師對科學哲學的詮釋分析太過精彩,考量收聽體驗決定不分割集數一次釋出,故節目時間較長,請務必收聽到最後喔! 【本集金句】 「自然哲學,其實是科學的前身。」 「在這個社會中我們所該擁有的科學態度,除了尊重證據之外,也要對證據抱有某種『合理的懷疑』。」 【特別來賓】 本集主持:A波編 對談嘉賓:中正大學哲學系 陳瑞麟講座教授 【討論精華】 •本集收聽時間:53分鐘 08:16...
Published 10/13/21
本集節目特別遠赴嘉義中正大學,邀請到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總主持人 #黃俊儒教授 來跟我們分享教研甘苦!節目一開始,老師就忍不住憶當年……遙想起20年前第一次踏進教室,感受到學生宛若與自己身處不同世界的冷漠目光……本 (讓小編不禁忍不住唱起:既然我們之間兩個世界,不再徘徊漫漫長夜,所有往事任隨風吹,忘卻全部癡心的誓言,這一切…..#資深老歌哽xd——記得的人+1) - 原來,身為 #教學實踐研究專家...
Published 10/06/21
本集承接上集,邀請專精醫療政策的郭文華教授,及多軸機器人專家楊谷洋教授,聊聊楊谷洋教授的新書《羅伯特玩真的?AI機器人時代的夢想進行式》(下集)。 #與「羅伯特」同行 機器人可以是牛肉麵師傅,也可以是旅館的接待人員,但是面試官、評審等需要「人性」的工作,也能由機器人來勝任嗎?當機器人逐漸步入社會、分擔起人類的工作,眼見人們見怪不怪,其中的社會風險卻不容忽視。人與機器人真有可能同行「致遠」?機器人與人之間的交互關係與界線,該如何掌握?本集將帶給你屬於老師們的答案。 - 「在很多複雜的互動裡面,你要有一種這樣的聲音,彷彿不帶什麼情感。但是,你只有他也不行;你沒有他也不行。」 「陽明交大的博雅特色,就是人文跟科技混雜、一起進步,這當然就是另一種型態的同行致遠。」 - 本集主持: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 郭文華教授 對談嘉賓:陽明交通大學電控工程研究所 楊谷洋教授 - 討論精華: 01:20 機器人與人的同行「致遠」 03:44機器人的中道理性、判定能力 08:27 機器人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10:53 人與機器人的相互性 18:07...
Published 09/29/21
#重磅閱讀再次回歸 #從機器人看見自己 本集邀請專精醫療政策的郭文華教授,及多軸機器人專家楊谷洋教授,聊聊楊谷洋教授的新書《羅伯特玩真的? AI機器人時代的夢想進行式》,「機器」為何逐漸成為「機器人」?機器人和人類智能是否可以相輔相成?更透過「機器」與「人」的本質,反思博雅教育的意義。 自陽明與交大併校後,博雅教育成為課程規劃中的一大亮點,即將聘任為兩校區博雅書院長的他們,除了對機器人抱有高度興趣,全人教育更成為近期的關注焦點。當AI人工智慧遇上機器人;當交大的電機資訊專業結合陽明的醫療專業,會迸出怎麼樣的火花? 「人應該要重新定位的是,作為一個專業而言,他在社會的責任是什麼?陽交在結合之後,強調技術研發之餘,還是要強調整個專業領域的社會責任。」 「如果我讓機器人做到某種極致,某些地方機器人再怎麼樣也辦不到,那個地方,就是人特別的地方。」 - 本集主持: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 郭文華教授 對談嘉賓:陽明交通大學電控工程研究所 楊谷洋教授 討論主題: 02:45 楊谷洋教授的出書淵源 04:22 雜誌《數位時代》與書籍《科技社會人》,讀者的不同設定 07:12...
Published 09/22/21
你有聽過教授用RAP介紹化學系嗎🤩 #想要的東西我們自己做 你也喜歡自己操控材料、做出一個新東西嗎?你也總對事物充滿源源不絕的好奇心嗎?大學學什麼最終集,邀請到來自陽明交通大學應用化學系,同時還身兼腹語師、脫口秀演員等多個身份的陳俊太教授,和學士班畢業後即就讀博士班的陳羿帆,除了讓大家對化學系有近一步的認識,更帶領大家了解他們多采多姿的愛好與生活! 應化系集結了每個好奇寶寶與發明家,是充滿觀察、實作與反覆驗證的科系。究竟化學實驗是在做些什麼、會很危險嗎?研發一個新東西的過程,會遇到怎麼樣的挑戰?與化學系、化工系和材料系所接觸的領域又有什麼不同?而要如何發揮自己強大的好奇心,成為像教授一樣多才多藝的人呢? 「我對任何未知的概念感到好奇。」 「我們會用不同手法去探測做出來的東西,因為我們一直在找不同的切入點,一直在想辦法去改變結構、想辦法去開發新的東西。化學系所做的科學研究,可以在很前端的地方,就對這個樣品或產品,有全面性的改變。」 - 本集主持:A波編 特別來賓:陽明交通大學應用化學系陳俊太教授&博士班 陳羿帆 討論主題: 01:57...
Published 04/29/21
#研究經濟行為的科學 #全班一起來看盤 你懂經濟嗎?你有把握做出每個最妥善的選擇嗎?大學學什麼第十一集,邀請到來自清華大學經濟系的劉瑞華教授,和就讀大三的李亭妤,用最專業的口吻,帶領你進入經濟學的思考邏輯;帶領你進入選擇的世界。 經濟,一個新聞每天都會提及的詞彙,既熟悉又陌生。學經濟一定要數學很好嗎?學習經濟又會帶來哪些觀念與技能?除了分享經濟學知識,教授更給予高中生在選擇科系時的建議,以及亭妤經歷大學生活中各項選擇後的心得。各位新鮮人,請好好迎接生命中的每個選擇! 「做任何選擇,都要付出代價。」 「能夠賺錢的期望、對未來景氣的預期是樂觀還是悲觀,就變成現在經濟的問題。政策在處理的是,怎麼樣去改變人類的行為,讓從事經濟活動的大眾,能感覺到經濟在變好。」 - 本集主持:A波編 特別來賓:清華大學經濟系劉瑞華教授&大三學生 李亭妤 討論主題: 00:47 經濟系在學些什麼 05:17 亭妤選擇經濟系的原因 06:22 選擇的「代價」、經濟所思考的面相 11:05 亭妤讀經濟系後的轉變 11:53 大一到大四的課程規劃 13:32 教授的經濟學講堂 18:05...
Published 04/27/21
#學護理是認識自己的過程 你想要當護理師,服務大眾;但你也怕血、怕打針?大學學什麼第十集,邀請到來自陽明交通大學護理系的陳俞琪教授,和就讀大四的岳孜珈,娓娓道來成就一名專業護理師的歷程,及背後的努力與血淚。究竟四年扎實的課程與實習生活是如何?讀護理系和讀護專有什麼差異?除了當醫院中的護理師,護理系學生還有哪些出路? 從事醫療工作時,總要經歷大大小小的情緒波動,學習如何調適自己的心情是最重要的。如何面對親友的擔憂與質疑、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如何在醫療環境中生存、成為家屬的支柱?跨越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在自我調適後成長,這就是屬於護理系學生的考驗。 「我喜歡護理,我喜歡醫學,我喜歡幫助病人,我喜歡病人在我的幫助下成長,我喜歡我的專業。」 「在學習護理的歷程中,是在學習調適自己的心情。第一步是先幫助到自己、幫助家人,未來畢了業、去工作,就可以幫助更多人。」 - 本集主持:A波編 特別來賓:陽明交通大學護理系陳俞琪教授 &大四學生 岳孜珈 討論主題: 01:21 護理系的打針培訓 02:43 學生們如何克服心理恐懼、加冠典禮 05:02 護理系課程與實習規劃 09:57...
Published 04/2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