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叙事】拜登的税,华融的债,狂泻的比特币
Listen now
Description
· 本期嘉宾 · 郑朗,香港某大型券商固定收益交易员 · 本期BGM · Arcade Fire - Spraw II (Mountains Beyond Mountains) · 本期话题 · 01 拜登的税:全世界政府到了找钱的时候? 一个礼拜前,一个安静的下午。拜登突然“磨刀霍霍向富人”——提议在下个经济政策方案中,将资本利得税调高一倍到39.6%。割下来的肥肉(增加的税收)全部贴在社会福利支出,改善美国长期顽固的贫富不均。 然后市场就呕吐了。消息传出后,美股22日下跌程度创一个多月之最;十年美债从盘中高点1.59%跌至1.54%。 市场反应显然过头了——因为提案大概率过不了,参议院5-5分。民主党内部也5-5分。拜登大概率是做个姿态。或者就算通过,也不太可能高达39%;要知道上一次触及如此高度还是在1978年;而现在的水平(20%)始自克林顿时期的减税。 新闻本身很枯燥,更好玩的是Twitter上的“左右之争”。左派:“国家需要好基建,富人不出谁出血?”;右派(大多为VC投资大佬们):“这么做只能把资金锁死,创业巨头不会卖股票,也就没有资本利得可以收;相反,大家有了钱,干脆不去投资直接消费,结果会触发通胀”。 站在美国政府角度也很容易理解:美国需要大基建,可是钱要哪里来?无非是从三个地方开源节流:1)冒着通胀风险继续发债;2)缩减开支,政府减薪裁员,停止福利和补助计划;3)加税。前两个选项已经是饮鸩止渴,选项三似乎是唯一选择。 这会是全球市场整整一年“一路向上”的转向吗?会是“波动”开始的标志吗?因为全世界政府到了找钱的时候:港府几个月前调高股票交易印花稅,恒生指数应声巨幅波动,跌逾千点;香港今年财政赤字三千亿港币,预计未来四年都会有财政赤字——增加印花税是“没有选择”的选择:利得税和薪俸税不可能加,中小企业和民众是救助的对象;地价收入不能碰——唯一选择是资本市场。而新加坡政府是提高消费税(从7%提高到9%)。 财政也是有代价的。 02 华融的债:听,这是信仰打破的声音 一件静悄悄的恐怖事件已经上演了半个多月:华融2022年5月到期的3亿美元债券重跌至75.7美分,前所未见;2025年到期的5%债券下跌至79.6美分,瞠目结舌。对华融的抛售蔓延至其它高收益中国美元票据,部分房地产债券跌幅达到创纪录水平——甚至波及到整个亚洲投资级美元债。 外资趁复活节假期加班卖债。 复盘整个市场上微妙又细思极恐的心态变化。 四句耐人寻味的分析:1)市场“死给你看必有用”的信仰在坍塌;2)“破”字打头结局的可能性在增加;3)“领导们的沉默”才是市场最大的不确定性;4)所有方案中都少了一个关键因素:一位财大气粗的白衣骑士(央行or财政部)? 03 Hold不住信仰的比特币 近万美元大跌,到底是监管从严、拜登加税、还是仅仅涨的太多? 币圈真正的流动性其实很少:现在,sadly,很大部分还是上一代金融帝国的投机驱动——必须再来一波大跌,再严酷考验一次,才能摸出自己的路。 比特币这个现象很像做菜:架锅点火浇油,豆腐辣椒花椒全部撒好,火候到了翻炒,一盘麻婆豆腐就炒好了——其中并没有任何一个因素或者材料能单独决定这盘麻婆豆腐的诞生,不是豆腐,也不是花椒,也不是锅。 — End — 主播 | 肖小跑 运营 | 陆丽娜 微信公众号:墙裂坛 坛友群:请添加坛子微信(BKsufe),请注明:坛友
More Episodes
Published 05/01/21
新闻和媒体释放出的信号可以影响市场——或大或小,或早或晚,或立竿见影,或潜移默化——区别在于市场上的玩家如何解读,作何反应。 这件事我们已经有了些许认知。凯恩斯老师也有分教:选股就是报纸上的选美比赛。金融如选美,不要选自己觉得漂亮的,要选别人觉得漂亮的小姐姐。但是“市场玩家如何解读”,他们的内心活动如何波澜——这大概才是非市场人士最好奇的。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活捉一只市场上的交易员,让其口述新闻头条和媒体叙事如何影响自己的决策,他眼中的头条和大家眼中的新闻,到底区别在哪儿?  · 本期嘉宾 · 郑朗,香港某大型券商固定收益交易员 · 本期BGM · Arcade Fire -...
Published 04/19/21
欢迎来到“时代叙事”系列第二集。 本期所选叙事的中心思想:历史对现实塑造的潜移默化,就像一双制作重庆小面的手,各种浇头成就了小面——而吃面人我们,也许根本感觉不到。 01 小跑推荐:美国芯片制造业“Game over”了吗? 02 刘院长推荐:我国东北地区优势那么大,为什么发展不起来? 03 小跑推荐:2020年美股市场怪现状之——SPAC …… 完整版文本,详见“墙裂坛”公众号 互动方式 微博:@墙裂坛 @肖小跑 听友群:可以加小助手微信, 请注明:墙裂坛听众。 墙裂坛期待听到更多听众的声音, 欢迎大家评论及来稿。
Published 01/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