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作樂|凱達格蘭大道與總統府歷史街區
Listen now
Description
「歷史街區」有時候也稱為「古蹟區」,至於凱達格蘭大道,通常也以「凱道」簡稱。「凱道」可說是臺灣在1987年解除戒嚴以後,最常被各類團體、不同人士申請借用的公共空間,除了國慶典禮以外、政治性的集會遊行、類似嘉年華會的民間團體活動,乃至於歲末天寒、為貧困街友辦理的大型尾牙宴,都會在這個空間及周邊舉行。不過,其實「凱道」以前的路名叫「介壽路」,甚至更早以前,清代及日本時代,「凱道」位於街區名稱叫「文武街」或「文武町」的範圍內。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投降、結束在臺灣的殖民統治。1946年10月,為了慶祝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六十大壽,除了將前一年、1945年受到「臺北大空襲」炸壞了的臺灣總督府大樓整修為「介壽館」以外,館前道路也更名為「介壽路」。「介壽路」的名稱據說源自於《詩經》:「以介眉壽」的典故,如果我們用比較白話文的方式來說,大概就是祝福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蔣介石,「福如東海、壽比南山」。雖然在今天民主時代的臺灣,或許感覺不可思議,不過歷史學家向來強調「同情的理解」,也就是說,同不同意是一回事,但是可以體會當時的人為什麼這麼作。1996年3月時任臺北市長的陳水扁,將「介壽路」改名「凱達格蘭大道」,旁邊的廣場則改名為凱達格蘭廣場,名稱來源就是為了此處是「最早的臺北人」臺灣原住民族、平埔族--凱達格蘭族(Kedagalang)生活棲息之地,以此命名來象徵重視及尊重臺灣原住民族的歷史文化。不過,眼尖的民眾可能會發現,其實「凱道」兩旁的派出所、公園,仍然沿用「介壽」這個名稱。 今天「凱道」本身及兩邊區域,已經形成「歷史街區」。「凱道」的西端,是中華民國的總統府(原來的日本時代臺灣總督府),東端則是1884年(光緒10年)清朝建造的臺北城的東門(景福門)。另外,「凱道」由西向東,右邊的路旁則有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紀念碑、介壽公園及介壽公園裡面的前國民政府主席林森(1868-1943)的銅像。左邊路旁、坐落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原先的日本時代臺北公園,老一輩臺北人稱新公園)、還有臺北賓館(日本時代臺灣總督府官邸,現由外交部用來招待國賓或辦理慶祝活動)。值得一提的是,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內,史蹟眾多,相關二二八歷史遺產之外,不但有清代天后宮遺跡、急公好義坊,日本時代到戰後初期棒球場也曾位在公園內(就位於今天國立臺灣博物館後方,不過現在則是成為五位歷史人物紀念亭:孫文,鄭成功,劉銘傳,丘逢甲,連橫),還有一座號稱臺灣第一的土地公廟「二二八公園福德宮」(因為土地公的神威範圍包括總統府),或許有空可以一探究竟。 「凱道」的名稱提醒我們,臺灣最早的主人翁其實是比漢人更早來臺灣的原住民族。有興趣的人,或許可以上網原住民族委員會查找,目前依據法令、被正式承認為臺灣原住民族的16族,是哪16族。 ----- 主持人:臺北市立大學教授 張弘毅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文保育特區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More Episodes
上學這件事,在古代就已經有了,但並不是人人都可以上學,一般而言是貴族階級的人,或是相當有財力的人才可以上學。所以在古代知識的學習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隨意獲得的,因此這個學習機會就顯得非常珍貴。   先秦時代八歲入小學,古人八歲實際上相當六七歲,跟現代人入學年齡差不多,通常八歲到十五歲是小學階段,當然也有人一直讀到二十多歲的也有。小學學習的是啟蒙教育,以識字為主,也讀些韻文類的書籍。宋代以後小學的內容就有《三字經》《百家姓》《千家詩》《千家文》等簡稱為「三百千千」。  ...
Published 05/31/24
Published 05/17/24
在最後一集的節目中,新住民主持人們就帶著大家去聽聽,在舊城南地區中發現的新創業。就像在每一座城市中發展的市民一樣,來自不同地區的人匯集到有人潮的城區尋求發展,追逐夢想,所以即使在舊城區中,也總有新的追夢人、創業者停駐創業,追求幸福的未來,南門市場後街的小店雪球咖啡,正是這樣一個面向未來的故事。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文保育特區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
Published 04/2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