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有所不为的乡村振兴 | 清华学者沙龙007
Listen now
Description
导语 距今约5800年前,华夏先民利用黄河、长江、西辽河等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拉开了农耕经济的序章,其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滋养出具有强大聚合力和愈合力的中国政治与文化体系,奠定了以历史延续性而非断裂性为鲜明特点的中国道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的提出,正蕴含着对古老农耕文明的赓续与升华。 �那么,如何走好乡村振兴这盘大棋?本期文科沙龙邀请公共管理、社会学、环境艺术设计、法学等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何以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全面乡村振兴。 嘉宾 王亚华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王天夫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李朝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陈天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法学院兼聘副教授 小标题 00:55 香港也搞乡村振兴? 08:08 社会学家走南闯北看到的乡村振兴图景 12:09 不能用城市审美去打造美丽乡村 14:28 “猛一看是青山绿水,住久了是穷山恶水” 18:47 外来机构进农村,为何水土不服? 26:29 从水利灌溉看农村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29:21 农村是熟人社会,城市是陌生人社会 32:12 数字技术真的可以赋能乡村振兴吗? 38:20 乡村美学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44:37 《塘约道路》:通过自治改变村民的精神面貌 57:09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乡村振兴 幕后制作 沙龙小组长:蒙克 责编:杨钧杰 审核:李莹 关于文科沙龙 清华大学文科沙龙致力于促进校内艺术、人文和社科等领域的跨学科对话,助推跨院系、跨学科的思想碰撞,激发科研新思想、教学新内容和合作新机会,展示清华文科建设成就和文科教师的精神风貌,树立清华文科品牌,为“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读懂中国”做出清华贡献。您可以关注公众号「清华文科」及时查看沙龙活动线上直播信息。 关于“人文清华”播客 “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于 2016 年初开启的大型活动,遍邀当代人文大家,阐述他们的经典学说、独特思考和重大发现,致力于构建一个人文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推动人文日新、社会进步。“人文清华”播客是我们与大家交流的另一个窗口,会完整呈现我们对清华著名学者的长篇访谈。2022年,本播客特别开设“文科沙龙”专题,将清华大学文科沙龙的优质内容用播客的形式进行传播,丰富听众朋友们的收听体验。 这档播客将每周四在喜马拉雅、小宇宙app、网易云音乐等各大播客平台更新,欢迎关注。
More Episodes
导语 中国人常用一个俗语来代指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琐碎的日常事务,那就是“吃喝拉撒”。虽然都是人的基础生理活动,但在受关注的程度上,“吃喝”估计是“拉撒”的百倍不止。而清华美院的梁骥同学就是一个研究“拉撒”的博士。作为工业设计方向的研究生,他不仅要想办法为厕所的使用者带来不黑不臭不脏不滑的体验,而且要考虑排泄物的循环利用问题,另外他还要将这些新式厕所想办法“推销”出去。通过他的学习和实践经历,我们能窥见为什么“上厕所”被称为是“最重要的小事”。 本期嘉宾 梁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可持续设计、产品服务系统设计、包容性设计,长期从事厕所系统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本期主播 刘宣...
Published 05/28/24
导语 这期播客的起因是我在课间走在校园里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展览的海报,展览的名字叫做“海外奇器——晚清士人眼中的西方科技世界”,展览的主办方是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带着好奇,我走进了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观看了这个展览,很受启发,也想由此展开和科学史系的老师一起录一期播客,看看这些研究技术史和技术哲学的人到底在怎样思考问题。 嘉宾 胡翌霖(左二) “海外奇器——晚清士人眼中的西方科技世界”学术顾问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现象学的技术哲学、科学思想史、技术史 王景(左一) “海外奇器——晚清士人眼中的西方科技世界”展览策展人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学术部馆员 主要研究兴趣为博物馆学与社会...
Published 05/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