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本期嘉宾 韩美林 1936年生于中国山东济南。1955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1956年随院系调整成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首届学生)。现为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世界华人协会副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名誉会长。 近年来陆续在杭州、北京、银川创建“韩美林艺术馆”,在宜兴创建“韩美林紫砂艺术馆”,积极推动社会美育和国际文化交流。创建“韩美林艺术基金会”,投身艺术公益和社会慈善。2015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称号。2016年“美林的世界•韩美林全球巡展”启动,先后于威尼斯、北京、巴黎、列支敦士登、首尔、曼谷等地举办个展,被威尼斯大学授予“荣誉院士”称号。2018年荣获国际奥委会“顾拜旦”奖章、“韩国文化勋章”。2019年,荣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 #本期内容  00:45 创作城市雕塑,遍布各地 07:10 纳天为书,赋予古文字新生 21:25 创作七字诀 24:43 创作中最难的是简 33:55 精彩设计,拓展艺术王国 36:42 艺术家的家国情怀 #主持人简介 张小琴,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
Published 05/18/23
#本期嘉宾 韩美林 1936年生于中国山东济南。1955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1956年随院系调整成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首届学生)。现为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世界华人协会副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名誉会长。 近年来陆续在杭州、北京、银川创建“韩美林艺术馆”,在宜兴创建“韩美林紫砂艺术馆”,积极推动社会美育和国际文化交流。创建“韩美林艺术基金会”,投身艺术公益和社会慈善。2015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称号。2016年“美林的世界•韩美林全球巡展”启动,先后于威尼斯、北京、巴黎、列支敦士登、首尔、曼谷等地举办个展,被威尼斯大学授予“荣誉院士”称号。2018年荣获国际奥委会“顾拜旦”奖章、“韩国文化勋章”。2019年,荣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 #本期内容  01:04 贫穷人家的美术天才 06:53...
Published 05/11/23
嘉宾 蒙克 牛津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学、国际关系、社会政策与公共政策。出版China s Pension Reforms: Political Institutions, Skill Formation, and Pension Policy in China (Routledge)。在《社会学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社会》、《社会学评论》、《中国行政管理》等学术期刊发表文章。获北京市第十一届高校教学基本功大赛社科组冠军(一等奖第一名),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一等奖。2020年入选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全球25名青年科学家, 荣获首都劳动奖章。多次为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网(理论频道)、China Daily、World Economic...
Published 04/13/23
导语 3月27日是世界戏剧日,我们今天的主角是一位在清华教戏剧课的老师——肖薇。我和肖薇老师相识于2013年,到如今正好十年。彼时的肖老师刚刚结束她十年的“艺术类院校漂流”,走过了北电、中戏、北师大,来了到清华教书,而我也刚刚脱离高中天天做题的状态,作为一名“小镇做题家”考到清华,误打误撞进入了清华话剧队,开始接触戏剧和表演,成为肖老师带的第一届学生,从此打开了“做题家”世界之外的人生。每当和话剧队的同学回顾大学岁月,我们总是有一种无需多言的默契,那就是肖老师的表演课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让我们在大学比较早的阶段就开始走向自我觉醒和自我解放。今天这期节目,我想和肖老师聊聊她在清华这个有点特殊的学校里进行着的戏剧教育实践。 嘉宾 肖薇 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副教授。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博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博士后,美国纽约大学访问学者。北京青年戏剧导演协会会员,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香港电影委员会委员。具有戏剧与电影创作研究的复合性跨学科学术背景,面向本科生开设《西方戏剧史》、《戏剧的启示》、《戏剧编导创作》、《自我启示剧场》、《创造性戏剧艺术的体验与表达》等包括史学、理论...
Published 04/06/23
(本文根据2022年9月15日,在清华大学求真书院对丘成桐先生的访谈内容整理而成,经本人审订。) #本期嘉宾 丘成桐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台湾中研院院士。现任清华大学讲席教授、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求真书院院长,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院长。他先后获得菲尔兹奖、麦克阿瑟奖、克劳福德奖、沃尔夫数学奖、马塞尔·格罗斯曼奖,成为唯一包揽这五项世界顶级科学大奖的数学家。他积极关心中国数学的教育和研究,为推动中国数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本期内容  01:43 第一次回国,矢志兴中 07:36 兴办数学中心,为中国培养数学家 12:46 中国数学进入丘成桐时代 20:51 培养数学领军人才,助力中国成为科技大国 34:12 学好数学,兴趣比天赋更重要 44:02 数学的魅力在于“真”和“美” #主持人简介 张小琴,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教育史研究会副会长、视听传播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新闻与传播教学研究与实务工作,自 2016年1月起,负责“人文清华”讲坛的组织和实施工作。曾任...
Published 03/23/23
(本文根据2022年9月15日,在清华大学求真书院对丘成桐先生的访谈内容整理而成,经本人审订。) #本期嘉宾 丘成桐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台湾中研院院士。现任清华大学讲席教授、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求真书院院长,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院长。他先后获得菲尔兹奖、麦克阿瑟奖、克劳福德奖、沃尔夫数学奖、马塞尔·格罗斯曼奖,成为唯一包揽这五项世界顶级科学大奖的数学家。他积极关心中国数学的教育和研究,为推动中国数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本期内容  01:39...
Published 03/16/23
(本文根据2022年10月23日,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图书馆对刘嘉教授的访谈内容整理而成,经本人审订。) #本期嘉宾 刘嘉 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心理学家,长期从事心理学、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研究。清华大学基础科学讲席教授、心理学系系主任、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首席研究员、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曾获长江学者、杰青、万人计划等人才称号和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奖励。曾任《最强大脑》项目总设计等。 #本期内容  00:37 回国开辟脑与认知科学研究新领域 16:13 开辟空间识别研究新领域 31:17 研究人脑机制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 49:22 经历认知神经科学四次浪潮 56:54 心理学是让人感到幸福的科学 #主持人简介 张小琴,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教育史研究会副会长、视听传播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新闻与传播教学研究与实务工作,自2016年1月起,负责“人文清华”讲坛的组织和实施工作。曾任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主持人,曾获第五届“金话筒奖”,“五个一”工程奖,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 #关于我们 “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于 2016 年...
Published 03/09/23
(本文根据2022年10月23日,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图书馆对刘嘉教授的访谈内容整理而成,经本人审订。) #本期嘉宾 刘嘉 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心理学家,长期从事心理学、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研究。清华大学基础科学讲席教授、心理学系系主任、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首席研究员、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曾获长江学者、杰青、万人计划等人才称号和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奖励。曾任《最强大脑》项目总设计等。 #本期内容  00:46 自驱力让顽皮小孩逆袭成“小状元” 12:33 一本小书改变命运,入北大读心理系 19:14 硕士学习认知心理学 33:38 去麻省理工攻读博士,深入研究面孔识别 #主持人简介 张小琴,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教育史研究会副会长、视听传播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新闻与传播教学研究与实务工作,自2016年1月起,负责“人文清华”讲坛的组织和实施工作。曾任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主持人,曾获第五届“金话筒奖”,“五个一”工程奖,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 #关于我们 “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于 2016 年初开启的大型活动,遍邀当代人...
Published 03/02/23
导语(本期导语由ChatGPT生成) 当今世界,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如何培养与人工智能共存的人才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人工智能不仅在生产和服务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还在很多传统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什么样的人才能够适应并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中流砥柱呢? 在这期播客中,我们邀请到了清华大学心理学家刘嘉教授,探讨了他对人工智能的看法以及使用ChatGPT的体验。我们聊到了人工智能近些年来的突破,也谈论了计算机网络和神经网络的尺度变化对于情感和智能的可能性。 刘嘉 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心理学家,长期从事心理学、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研究。清华大学基础科学讲席教授、心理学系系主任、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首席研究员、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曾获长江学者、杰青、万人计划等人才称号和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奖励。曾任《最强大脑》项目总设计等。 小标题01:51 脑科学专家的ChatGPT使用体验 07:42 一个连科幻片都不看的人,是如何让AI走进自己生活的? 09:23 ChatGPT是一个(几乎)不花钱的助理 14:37...
Published 02/23/23
嘉宾 梁君健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人类学系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影视传播、视觉文化、影视人类学、媒介与社会等,讲授《镜头中的国家与社会》《影视制作》《清新视界工作坊》等课程,执导《一张宣纸》《喜马拉雅天梯》《我在故宫六百年》等多部纪录片,并在世界人类学大会、英国皇家人类学会电影节等学术会议上报告过自己的影视人类学研究与民族志电影创作。 导语 今天的主角梁君健老师是一名纪录片导演、影视人类学学者、大学老师。他被同学们亲切地称呼为“梁导”,十年前我们刚上大学的时候就这样喊他,那个时候他刚刚留校做老师。作为和梁导一样从理工科院系中途转到新闻学院的人,我对他的经历有太多共鸣,于是我们不能免俗地聊了大学生活、纪录片教育、影视人类学、师生关系…… 聊天过程中,我不止一次想到一句话——“灵魂的欲望,是命运的先知”。或许你并不准备从事纪录片行业,也对影视人类学不感兴趣,但抛开一切的外衣,梁导的故事,其实也可以这么讲:一个手无寸铁的年轻人,内心深处的烛火是经过怎样的因缘际会,最终在漫长的日子里被点燃?而他又是如何藉由这火苗照见外界与自我? 相信每个人都会在...
Published 02/09/23
曹寅 清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领域为全球史、南亚东南亚研究、近现代印度史。他目前主要关注19-20世纪全球热带地区的人员流动、基础设施、殖民主义与民族国家建设,著有《自行车、港口与缝纫机:西方基建与日常技术在亚洲的相遇》《Chinese Sojourners in Wartime Raj, 1942-1945》《From Policemen to Revolutionaries: A Sikh Diaspora in Global Shanghai,...
Published 01/26/23
导语 严飞老师在他的新书《悬浮:异乡人的都市生存》当中,聚焦了8个他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打交道的北漂务工者,同时通过他们的人生故事和十字路口的选择,折射出当下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的种种变迁。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作为影像工作者的我倍感亲切——严飞老师在其中用了大量的非虚构写作的写法,勾勒出一幕幕充满临场感的画面,呈现出一个个有些有肉的真实人物,像极了一个文字版的纪录片。 老生常谈的城市外来务工者研究何以成为一个新书的选题?社会学家的非虚构写作如何突破学术话语的藩篱?社会学科普是否能帮助年轻人安放悬浮着的身心?一个一度去咨询公司打工的年轻人是如何成为一个社会学学者的? 本期播客我邀请到严飞老师,来聊聊他的新书,也聊聊他自己。 嘉宾 严飞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副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清华社会学评论》执行主编,“不一样的社会观察”联合发起人。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历史社会学、政治社会学、转型社会学、文化社会学。求学于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曾获美国亚洲研究协会(Association for Asian...
Published 01/19/23
导语 “元”没有端点,“宇宙”没有边际。“元宇宙”从何寻找,谁将塑造,未来何在?传统的发展规划思路应如何调整,才能迎接未来人类可能的新存在形式?本期沙龙以“元宇宙·规划·未来”为主题,邀请发展规划领域和数字领域的专家,共同讨论元宇宙时代的到来与应对,分享如何认识下一代互联网的新形态和数字化的未来等多方面的思考。 嘉宾 董煜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高级研究员 李治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助理 郭丽岩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蒙克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小标题 11:09 元宇宙创造了一种重新定义世界的可能性 12:46 从沙盒游戏到元宇宙 17:42 元宇宙之所以出圈,是因为它够开放 21:33 资本市场为何热衷于追逐元宇宙项目? 27:36 元宇宙可以被规划吗? 49:38 号称“去中心化”的地方也可能出现新的不平等 72:24 “元宇宙”是一种科幻,“规划”也是 延伸读物 《雪崩》,[美] 尼尔·斯蒂芬森 《失控》,[美] 凯文·凯利 《规模:复杂世界的简单法则》,[英] 杰弗里·韦斯特 电影《黑客帝国》,导演莉莉·沃卓斯基 / 拉娜·沃卓斯基 ...
Published 12/22/22
导语 期刊是传承人类文明、荟萃科学发现、引领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清华文科服务国家需要、助力学科建设、促进学术转型的关键纽带。本期沙龙以“期刊作为方法——人文社科研究的追求”为主题,邀请期刊主编与人文社科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不同期刊的差异谈起,在学科与期刊的交织下,共同还原出人文社科期刊构建学术生态、传播学术思想、坚守学术价值的不懈努力,为以“期刊作为方法”窥视“人文社科研究的追求”提供了更多可能。 期刊的起点,是编辑们的学术品味、生活经历和理想信仰;期刊的终点,却不止于学术共同体的科学范式、组织程度和学术成果。置身瞬息万变的时代,学者、期刊、学科,或许都需要存续更大的力量,厚积待发。 嘉宾 仲伟民《清华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漆海霞《国际政治科学》执行主编,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 蓝煜昕《中国非营利评论》执行主编,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严 飞《清华社会学评论》执行主编,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小标题 08:27 何为期刊?何为集刊? 13:10 综合性期刊和专业性期刊的“相爱相杀” 21:12 学术期刊如何应对和服务学科融合 25:35 集刊最重要的...
Published 12/15/22
导语 19世纪以来,亚洲各个地区的帝国运用技术建设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工程,譬如旁遮普的运河,连接全印度的铁路网络,仰光、新加坡、巴达维亚的港口,遍布东南亚各地的水坝等等。然而,学术界对于这些殖民地基础设施的研究陷入了二元化的宏大论述之中。一方面,学者们着重于研究这些基建技术是如何从西方传入殖民地的以及其如何被本地化的;另一方面,这些殖民地基建对当地土著的剥削以及对自然资源的掠夺也被逐渐揭示。在这两种论述中,被殖民者只是以一种被教导/被压迫的消极形象出现的,其主体性实际上并未得到彰显。 本期沙龙以“全球史中的帝国、基建与技术”为主题,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优秀学人,依托清华大学历史系曹寅老师的书《自行车、港口与缝纫机》提供的线索,从中国近代史、全球史和建筑学等角度出发,关注帝国统治下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及其在生活中所遭遇/制造/使用的日常技术,试图消弭带有极强西方中心观的殖民地基建宏大叙事,并重新恢复在地社会普通人的主体性和尊严。 嘉宾 曹    寅 清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刘亦师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刘文楠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小标题 02:42 由北京变热想到帝国基建、日...
Published 12/08/22
(本文根据2016年12月13日,在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对汪晖教授的访谈内容整理而成,经本人审订。) #本期嘉宾 汪晖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中文系、历史系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所长,中国思想史、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著名学者。曾任第12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委员。 1991年与友人共同创办《学人》丛刊;1996年至2007年间担任《读书》杂志主编。 2013年,被授予“卢卡·帕西奥利奖”,以表彰其运用跨学科方法做出的创造性研究。2018年,荣获德国教育科技部授权洪堡基金会颁发的人文社科最高奖之一安内莉泽·迈尔研究奖(Anneliese Maier Research...
Published 11/24/22
(本文根据2016年12月13日,在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对汪晖教授的访谈内容整理而成,经本人审订。) #本期嘉宾 汪晖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中文系、历史系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所长,中国思想史、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著名学者。曾任第12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委员。 1991年与友人共同创办《学人》丛刊;1996年至2007年间担任《读书》杂志主编。 2013年,被授予“卢卡·帕西奥利奖”,以表彰其运用跨学科方法做出的创造性研究。2018年,荣获德国教育科技部授权洪堡基金会颁发的人文社科最高奖之一安内莉泽·迈尔研究奖(Anneliese Maier Research...
Published 11/17/22
(本文根据2021年11月7日,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对石中英教授的访谈内容整理而成,经本人审定。) #本期嘉宾 石中英 教育学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教学和研究领域为教育基本理论与教育哲学、基础教育、教育改革、高等教育哲学等。在党的教育方针研究、教育认识论研究、教育价值论和价值观教育研究、教育改革研究等领域承担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出版《教育学的文化性格》《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哲学》《穿越教育概念的丛林》等专著,多次为北京市、教育部和国家有关教育政策制定、评估提供专业咨询意见。 #本期内容  04:35 《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改变国内知识观 30:55 后现代课堂或可减少学生厌学 36:00 教育要重视人而不是重视学业 39:45 如何对待学生的错误 42:38 教育追求标准答案的危害 49:59 “双减”政策 #主持人简介 张小琴,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教育史研究会副会长、视听传播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新闻与传播教学研究与实务工作,自2016年1月起,负责“人文清华”讲坛的组织和实施工作。曾任中央...
Published 09/15/22
(本文根据2021年11月7日,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对石中英教授的访谈内容整理而成,经本人审定。) #本期嘉宾 石中英 教育学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教学和研究领域为教育基本理论与教育哲学、基础教育、教育改革、高等教育哲学等。在党的教育方针研究、教育认识论研究、教育价值论和价值观教育研究、教育改革研究等领域承担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出版《教育学的文化性格》《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哲学》《穿越教育概念的丛林》等专著,多次为北京市、教育部和国家有关教育政策制定、评估提供专业咨询意见。 #本期内容  01:34 18岁成为乡村教师 11:10 考入安徽师大学习教育学 20:00 陶行知的影响:教育为公 24:58 恩师黄济教导学术的政治方向要正确 31:52 博士论文《教育学的文化性格》引起轰动 41:55...
Published 09/08/22
(本文根据2019年3月13日,在清华学堂对张国刚教授的访谈内容整理而成,经其团队审订。) #本期嘉宾 张国刚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曾为“联邦德国洪堡学者”,并在汉堡大学、特里尔大学等高校研究和执教多年。2004年入选清华大学“985百人计划”,2006年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是北京市高校优秀教学名师。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史及中西文化关系史。曾任中国唐史学会会长、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等职。获《历史研究》创刊30周年优秀论文奖(1984),入清华后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著作一等奖、二等奖、普及读物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二等奖,以及“中国好书”奖、文津图书奖(正奖及提名奖)、中国优秀出版物奖(正奖及提名奖)等。多部著作被译成外文和繁体字在海外出版。在清华开设的《中西文化关系史》获清华大学、北京市、教育部精品课程,《导读》获清华大学精品课程,《大唐兴衰》获教育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本期内容  01:35 研究中国家庭史深入历史细节 27:43 《资治通鉴》的历史智慧 37:45 为什么刘邦最厉害 44:31 刘备孙权和曹操谁更有领导力? 49:4...
Published 09/01/22
(本文根据2020年4月2日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未来媒体实验室对景军教授的访谈内容整理而成,经本人审订。本文根据2019年3月13日,在清华学堂对张国刚教授的访谈内容整理而成,经其团队审订。) #本期嘉宾 张国刚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曾为“联邦德国洪堡学者”,并在汉堡大学、特里尔大学等高校研究和执教多年。2004年入选清华大学“985百人计划”,2006年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是北京市高校优秀教学名师。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史及中西文化关系史。曾任中国唐史学会会长、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等职。获《历史研究》创刊30周年优秀论文奖(1984),入清华后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著作一等奖、二等奖、普及读物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二等奖,以及“中国好书”奖、文津图书奖(正奖及提名奖)、中国优秀出版物奖(正奖及提名奖)等。多部著作被译成外文和繁体字在海外出版。在清华开设的《中西文化关系史》获清华大学、北京市、教育部精品课程,《导读》获清华大学精品课程,《大唐兴衰》获教育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本期内容  01:51 误打误撞学历史 05:08 潜心研究隋...
Published 08/25/22
(本期播客根据2020年3月26日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未来媒体实验室对彭林教授的访谈内容整理而成,经本人审订。) #本期嘉宾 彭林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经学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长年从事中国古代史与学术思想史的教学与研究,兼任中国社科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华夏文化交流促进会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全国政协“人民政协讲坛”特聘教授,东南大学等校兼职教授,香港中华礼仪推进会顾问,日本京都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中正大学等校客座教授,法国人文之家、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韩国成均馆大学等访问学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仪礼》复原与当代日常礼仪重建”首席专家。著有《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中国礼学在古代朝鲜的播迁》《中华传统礼仪概要》《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十五讲》《三礼研究入门》等,发表论文百余篇。 #本期内容  02:55 古代怎样听取民意 15:32 以“德”为灵魂 18:40 以“士”为人格楷模 31:01...
Published 08/18/22
(本文根据2021年9月14日、10月28日,在北京顺义雕塑工作室对曾成钢教授的访谈内容整理而成,经本人审定。) #本期嘉宾 曾成钢 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学会会长,上海美术学院院长。 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雕塑家之一,在促进中国雕塑艺术发展、探索中国传统雕塑语言的现代化转化上做出重要贡献。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代表作有《鉴湖三杰》《梁山好汉系列》《精灵系列》《莲系列》《大觉者》等。 #本期内容  01:39 留学意大利被大师震蒙 11:49《莲系列》赋予传统题材现代感 15:59 走第三条路,在雕塑界打好“中场” 20:50 主持建立评价机制防止菜雕污染城市 26:57 人为什么需要雕塑 35:30 中国雕塑家的百年传承 45:36 典型温州人敢于迎难而上 #主持人简介 张小琴,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教育史研究会副会长、视听传播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新闻与传播教学研究与实务工作,自2016年1月起,负责“人文清华”讲坛的组织和实施工作。曾任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主持人,曾获第五届“金话筒奖”,“五个...
Published 08/11/22
(本文根据2020年4月2日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未来媒体实验室对景军教授的访谈内容整理而成,经本人审订。本文根据2021年9月14日、10月28日,在北京顺义雕塑工作室对曾成钢教授的访谈内容整理而成,经本人审定。) #本期嘉宾 曾成钢 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学会会长,上海美术学院院长。 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雕塑家之一,在促进中国雕塑艺术发展、探索中国传统雕塑语言的现代化转化上做出重要贡献。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代表作有《鉴湖三杰》《梁山好汉系列》《精灵系列》《莲系列》《大觉者》等。 #本期内容  01:42 渔村少年乘风破浪去学画 07:21 考入美院误打误撞学雕塑 18:59 考研6年尝尽人生百味 24:09 青铜器点燃创作灵感 31:17 《鉴湖三杰》获全国美展金奖 37:44 《梁山好汉系列》融汇东西 #主持人简介 张小琴,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教育史研究会副会长、视听传播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新闻与传播教学研究与实务工作,自2016年1月起,负责“人文清华”讲坛的组织和实施工作。曾任中央...
Published 08/04/22
(本期播客根据2020年11月4日在清华大学公管学院对江小涓教授的访谈内容整理而成,经本人审订) #本期嘉宾 江小涓 现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国务院副秘书长。 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字经济、服务经济、宏观经济、产业结构、国际经济和公共政策等。自1986年以来,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出版十多部学术专著。在《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和《管理世界》三大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超过20篇,在《人民日报》、《求是》等重要报刊上发表的文章超过20篇。多篇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多次获奖,包括四次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两次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等。 #本期内容  02:36 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阶段 12:07 政府和经济的关系:政府不是天然正确的 21:45 支持外资进入中国促进竞争 32:21 少数派的呼喊:入世对中国有利 38:15 调整焦点,率先关注服务业 48:48 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主持人简介 张小琴,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Published 07/2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