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日常8點半(民生.家庭) 《同行抗疫-疫情追縱》新冠肺炎疫情下,長洲一年一度的太平清醮取消了重頭戲搶包山比賽和飄色會景巡遊,究竟今年疫情下的太平清醮是如何不一樣呢? 嘉賓:陳智遠/本地文化深度遊組織創辦人 《家事日常》教育可以有很多可能性!疫情期間,正好有空間讓老師們停一停,想一想教育可以怎麼做?顛覆傳統教學模式,透過視像上課,的確有不少限制!老師們得重新思考、學習、適應這種新模式:有一間小學就透過「老師廚房」進行跨學科學習,拉近師生距離也增進家人關係。 嘉賓: 田少斌/聖公會主風小學副校長...
Published 04/28/20
日常8點半(民生.家庭) 《同行抗疫-疫情追縱》疫情下的深水埗人氣滿滿,有布販自製口罩贈老街坊,有衣車叔叔日夜無間替客人維修衣車,各人在逆境下掙扎求存又不失人情味。 嘉賓:黃健偉/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業務總監 《家事日常》疫情期間多了時間逗留在家,不少父母希望利用這段時間培養孩子的音樂造詣,但如何引起孩子對音樂的興趣?如果父母都不懂音樂、也不會樂器,孩子能學好嗎?這晚邀請到音樂教育專家來分享。 嘉賓:莫廸輝(Samuel Mok)/幼兒音樂教育家
Published 04/21/20
日常8點半(民生.家庭) 《同行抗疫-疫情追縱》 確診數字持續上升,不少人擔心疫情繼續蔓延,《日常8點半》跟進疫情發展,報導最新消息,同行抗疫。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為了減少人群聚集及播毒風險,一些大機構的招聘會改為視像招聘會,求職者也紛紛改為視像面試,這種面試方式會否替雙方找到適合的配對? 受訪嘉賓:何靜瑩/科網公司創辦人 《體壇無極限抗疫同行》 請來香港羽毛球代表隊,進行家居運動挑戰,在家進行「平抽擋」羽毛球訓練,大家可以跟著他們一起動起來,保持身心健康,同行抗疫! 《家事日常》 ...
Published 04/14/20
日常8點半(民生.家庭) 《同行抗疫-疫情追縱》 確診數字持續上升,不少人擔心疫情繼續蔓延,《日常8點半》跟進疫情發展,報導最新消息,同行抗疫。 疫情之下,外傭抵港亦要隔離14天,但究竟隔離措施如何執行?僱主又應如何處理? 塱原濕地是香港一處仍然維持傳統水稻耕種方法的平原,每年生產兩造稻米,頭造在四月到七月,今集帶大家看看今年春造插秧的情況。 受訪嘉賓:黃煥忠教授/香港浸會大學香港有機資源中心總監 《家事日常》 雖然受疫情影響,幼稚園到大學都暫時停課,但停課不停學,網上教室由此而生,...
Published 04/07/20
日常8點半(民生.家庭) 《同行抗疫-疫情追縱》 確診數字持續上升,不少人擔心疫情繼續漫延,《日常8點半》跟進疫情發展,報導最新消息,同行抗疫。 有大型連鎖快餐店停止晚上6時後的堂食服務,令為數不少的「麥難民」頓時「無家可歸」。有前線社工走訪快餐店及露宿者聚腳點,派發物資並提供援助。 受訪嘉賓:何仲平醫生/香港醫學會會長 《家事日常》 疫情下,少數族裔的生活也受到影響;巴基斯坦的婦女及年青人如何面對疫情下家庭與學業的挑戰?而「愛同行」共同創辦人亦會分享他們如何協助少數族裔度過疫情。 嘉...
Published 03/31/20
日常8點半(民生.家庭) 《同行抗疫-疫情追縱》 確診數字持續上升,不少人擔心疫情繼續蔓延,《日常8點半》跟進疫情發展,報導最新消息,同行抗疫。 疫情對經濟影響嚴重,不少行業生意大幅下滑,但有訂購本地有機蔬菜的網上平台,在疫市中生意增長,究竟如何掌握發展機遇? 政府早前宣布,所有抵港外傭需要接受14日家居檢疫,如何執行檢疫措施導致外傭與僱主之間產生極大矛盾。 受訪嘉賓:容馬珊兒/香港家庭傭工僱主協會主席 《家事日常》 香港的音樂治療仍未算十分普及,但一些社區服務機構及老人院也有聘請音樂...
Published 03/24/20
日常8點半(民生.家庭) 《同行抗疫-疫情追縱》 確診數字持續上升,不少人擔心疫情繼續漫延,《日常8點半》跟進疫情發展,報導最新消息,同行抗疫。 因應疫情,本港不少康體設施關閉,對於一向在公眾泳池集訓的港隊韻律泳運動員就直接受到影響,究竟他們有何應變方法?會否影響出戰外地賽事? 小島系列4_晨曦島。香港晨曦會於1976年在西貢伙頭墳洲設立福音戒毒復康中心,後改名為晨曦島。中心致力為濫藥人士提供全面的福音戒毒復康服務,希望他們拋開黑暗過去,迎來人生曙光。 受訪嘉賓:林展名...
Published 03/17/20
日常8點半(民生.家庭) 《同行抗疫-疫情追縱》 確診數字持續上升,不少人擔心疫情繼續漫延,《日常8點半》跟進疫情發展,報導最新消息,同行抗疫。 香港有佛堂出現多個確診個案,南韓爆發疫情亦與教會活動有關,究竟本地宗教聚會在疫情下有何特別措施與安排? 無麩質(Gluten-free)一詞在西方有多年歷史,香港近年也流行起來,「無麩質飲食」更成為一個新的飲食潮流。不只是麩質敏感人士趨之若鶩,連一般人士也視為健康飲食之選。到底麩質是什麼?選擇無麩質飲食時又要注意什麼呢? 受訪嘉賓:陳俊彥/皮膚...
Published 03/10/20
日常8點半(民生.家庭) 《同行抗疫-疫情追縱》 確診數字持續上升,不少人擔心疫情繼續漫延,《日常8點半》跟進疫情發展,報導最新消息,同行抗疫。 在家工作、常洗手、排隊買口罩這些疫情下生活之日常,會否帶來壓力?心理學會提供免費網上心理輔導,究竟香港人有幾焦慮? 受訪嘉賓:梁文惠/精神科專科醫生 《家事日常》 疫情下,難免人心惶惶,經常處於警覺狀態,很容易令自己過份緊張,對心理造成壓力。如何於疫情中保持心理健康?今集請來心理學家與大家分享。 受訪嘉賓:張依勵/...
Published 03/03/20
日常8點半(民生.家庭) 《同行抗疫-疫情追縱》 確診數字持續上升,不少人擔心疫情繼續漫延。視障人士日常活動依靠一雙手,在缺口罩、消毒清潔用品下,他們更感無助,生活的挑戰更大。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比2003年沙士對經濟的打擊更甚,形容是「海嘯式」衝擊,預告新一個財政年度財政赤字可能是歷來最高,究竟赤字有幾高,經濟學者又如何評價這份預算案? 受訪嘉賓:莊太量教授/中大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 《家事日常》 受疫情威脅,學校停課,學生們如何做到...
Published 02/25/20
日常8點半(民生.家庭) 《同行抗疫-疫情追縱》 確診數字持續上升,不少人擔心疫情繼續漫延,《日常8點半》跟進疫情發展,報導最新消息,同行抗疫。 疫情之下,口罩缺乏,坊間出現各式各樣的自製口罩,更有人組成本地生產線。究竟本地自家製口罩,功效有何差異? 受訪嘉賓:鄺士山/香港大學化學系博士 《家事日常》 疫情影響下,香港人的心情都會比較沉重,當中長者尤其需要關懷。若果長者缺乏家人照顧,加上未必有流通的資訊,他們可能會更加擔心自己的健康,心理狀態都會有負面影響。今集《家事日常》請來專注老人服...
Published 02/18/20
日常8點半(民生.家庭) 《同行抗疫-疫情追縱》 留港工作的外傭難免都會擔心疫情發展,與僱主之間可以怎樣協調?外傭平時休假外出消閒活動,又有何對策?節目會請來香港家庭傭工僱主協會主席容馬珊兒分享看法。 受訪嘉賓:容馬珊兒/香港家庭傭工僱主協會主席 《家事日常》 正念訓練可以提升專注力、情緒管理,保持身心靈健康。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講師王蓓恩會講解如何透過正念練習,在疫情陰霾下排解負面情緒。
Published 02/11/20
日常8點半(民生.家庭) 《同行抗疫-疫情追縱》 政府規定在14天內曾到過湖北省的香港居民,必須進行家居檢疫,禁止離開指定的處所,並必須帶上電子追蹤手環,期間不能離開香港。而有專家認為凡到訪過內地回港的居民,亦應在家隔離,究竟在家隔離有何要求,要注意那些事項? 受訪嘉賓:郭寶賢/香港私人執業專科醫生協會會長 《家事日常》 面對嚴峻疫情,社會大眾難免會產生焦慮或者恐懼情緒,大家應該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呢?今集「家事日常」邀請來心理學家陳頌恩Joanne教大家如何抗壓。
Published 02/04/20
日常8點半(民生.家庭) 《原來係咁》 昨日政府發表一連串處理武漢疫情的措施,今日邀請了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主席馬仲儀,講述香港最新疫情,以及醫護界怎樣應對政府抗疫的最新措施疫情。 受訪嘉賓:馬仲儀/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主席 小島系列2:長洲。去長洲可以感受當地漁民生活,有街坊說,從小飲食就離不開大地魚,到今天還會做風乾曬大地魚,究竟大地魚有何特別? 受訪嘉賓:李敏婷/銅鑼灣避風塘八十後水上人 《家事日常》 小朋友在農曆新年逗來的利事錢該如何處理?由父母代為儲起?還是給他們買玩具?原來...
Published 01/28/20
日常8點半(民生.家庭) 《原來係咁》 年廿八,洗邋遢。近年流行用醋同梳打粉清潔家居,皆因天然又環保。但原來用法不當,清潔效能會大打折扣,究竟點用先係正確方法?當中的化學原理又係點? 受訪趟賓:梁芷茵/清潔工人職工會組織幹事 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小朋友,不一定只是接受單向幫助,有機構訓練他們探訪獨居長者,讓他們有能力關愛社會上其他有需要的人。 《起動喜動》:肩膊肌肉 《家事日常》 男性在家庭中往往希望扮演堅強、果敢的角色,然而,這想法可能會為他們設下框框,窒礙他們表達內心真實的情感,最終影響...
Published 01/21/20
日常8點半(民生.家庭) 《原來係咁》 有機構培訓戒毒康復者成為單車導賞員,帶市民遊覽地區,認識歷史文化,增加社區凝聚力同時強化戒毒人士拒絕毒品的決心。 受訪嘉賓:吳雪琴/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服務總監 有機構開展樂齡導師啟導計劃,讓退休人士可以成為導賞員,,並帶市民遊歷大澳文化。 《起動喜動》:關節感 《家事日常》 若果子女確診有性別不安的情況,父母應如何面對及與子女同行?《家事日常》邀請來香港教育大學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副教授郭勤博士,講解有性別不安的兒童及年輕人會面對的心理困境,以及...
Published 01/14/20
日常8點半(民生.家庭) 《原來係咁》 有機構培訓戒毒康復者成為單車導賞員,帶市民遊覽地區,認識歷史文化,增加社區凝聚力同時強化戒毒人士拒絕毒品的決心。 受訪嘉賓:吳雪琴/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服務總監 有機構開展樂齡導師啟導計劃,讓退休人士可以成為導賞員,,並帶市民遊歷大澳文化。 《起動喜動》:關節感 《家事日常》 若果子女確診有性別不安的情況,父母應如何面對及與子女同行?《家事日常》邀請來香港教育大學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副教授郭勤博士,講解有性別不安的兒童及年輕人會面對的心理困境,以及...
Published 01/14/20
日常8點半(民生.家庭) 《原來係咁》 武漢爆發不明原因肺炎,港府啟動嚴重應變級別,向衞生署呈報的相關病人個案不斷,究竟疫情發展如何?公眾的預防意識及措施足夠嗎? 環保達人兼獨木舟教練為感染更多人為海洋走塑出力,曾為環保團體籌款而連續划艇10小時,平日會獨自划獨木舟四處清理海洋垃圾,希望以生命影響生命,喚醒更多人的環保意識。 受訪嘉賓:羅樹源/獨木舟教練 《起動喜動》:鍛練四頭肌 《家事日常》 子女被確診自閉症是對父母極大的衝擊,有些人選擇逃避,有些人選擇積極面對,本身均是專業管弦樂團樂...
Published 01/07/20
日常8點半(民生.家庭) 《原來係咁》 武漢爆發不明原因肺炎,港府啟動嚴重應變級別,向衞生署呈報的相關病人個案不斷,究竟疫情發展如何?公眾的預防意識及措施足夠嗎? 環保達人兼獨木舟教練為感染更多人為海洋走塑出力,曾為環保團體籌款而連續划艇10小時,平日會獨自划獨木舟四處清理海洋垃圾,希望以生命影響生命,喚醒更多人的環保意識。 受訪嘉賓:羅樹源/獨木舟教練 《起動喜動》:鍛練四頭肌 《家事日常》 子女被確診自閉症是對父母極大的衝擊,有些人選擇逃避,有些人選擇積極面對,本身均是專業管弦樂團樂...
Published 01/07/20
日常8點半(民生.家庭) 《原來係咁》 體育無分界限,視障人士都可追尋打高爾夫球的樂趣,一班義工教練以一對一形式,以聲音導航,帶領學員享受揮桿的樂趣。 受訪嘉賓:雷雄德/浸大體育及運動學系副教授 一班照顧仔女、父母或伴侶的家庭照顧者,一星期七天幾乎無間斷地照顧家人。「社區照顧者咖啡室」的出現,就是希望照顧者坐底嘆杯咖啡,放鬆兩三個鐘,舒緩精神壓力。 《稚言稚語》:退休想做乜? 《家事日常》香港人越來越長壽,究竟幾多錢先足夠安享晚年?近年市場上多了針對退休人士的投資產品,例如銀色債券、年金...
Published 12/31/19
日常8點半(民生.家庭) 《原來係咁》 體育無分界限,視障人士都可追尋打高爾夫球的樂趣,一班義工教練以一對一形式,以聲音導航,帶領學員享受揮桿的樂趣。 受訪嘉賓:雷雄德/浸大體育及運動學系副教授 一班照顧仔女、父母或伴侶的家庭照顧者,一星期七天幾乎無間斷地照顧家人。「社區照顧者咖啡室」的出現,就是希望照顧者坐底嘆杯咖啡,放鬆兩三個鐘,舒緩精神壓力。 《稚言稚語》:退休想做乜? 《家事日常》香港人越來越長壽,究竟幾多錢先足夠安享晚年?近年市場上多了針對退休人士的投資產品,例如銀色債券、年金...
Published 12/31/19
日常8點半(民生.家庭) 《原來係咁》 聖誕佳節少不了與親友聚餐,有機構舉辦惜食親子體驗團,讓家長與子女一齊學習處理回收食材,並透過互動影片及實戰,領略珍惜食物的重要。 受訪嘉賓:周頌文/惜食堂社區伙伴合作項目高級經理 為推動傷健共融,香港花式跳繩會為聽障學童提供訓練,成立了一支傷健表演隊伍,並出任聖誕慈善大匯演表演嘉賓。 《稚言稚語》:要乜聖誕禮物? 《家事日常》 又到聖誕!又到聖誕!聖誕要裝飾屋企,加添聖誕氣氛,不如自己動手做剪紙裝飾,既環保又獨一無二。資深剪紙導師呂慧珠以及其兩位...
Published 12/24/19
日常8點半(民生.家庭) 《原來係咁》 聖誕佳節少不了與親友聚餐,有機構舉辦惜食親子體驗團,讓家長與子女一齊學習處理回收食材,並透過互動影片及實戰,領略珍惜食物的重要。 受訪嘉賓:周頌文/惜食堂社區伙伴合作項目高級經理 為推動傷健共融,香港花式跳繩會為聽障學童提供訓練,成立了一支傷健表演隊伍,並出任聖誕慈善大匯演表演嘉賓。 《稚言稚語》:要乜聖誕禮物? 《家事日常》 又到聖誕!又到聖誕!聖誕要裝飾屋企,加添聖誕氣氛,不如自己動手做剪紙裝飾,既環保又獨一無二。資深剪紙導師呂慧珠以及其兩位...
Published 12/24/19
日常8點半(民生.家庭) 《原來係咁》 有機構專為50至70歲的退休人士設立「金齡單車隊」,由零開始教長者踩單車。究竟一班不怕"骨頭脆"的長者如何重拾學習的樂趣,勇敢向前衝呢? 由英國視障音樂家主持的「點字樂譜工作坊」,讓本地音樂老師和希望認識更多視障音樂教育的人士認識點字樂譜,了解這種樂譜如何幫助視障人士學習音樂。 受訪嘉賓:胡崇平/香港盲人輔導會高級定向行走導師 《稚言稚語》:點睇學業? 《家事日常》 人人都希望擁有幸福温暖的家,然而,不少嬰兒或兒童因為種種原因,未能跟原生家庭生活...
Published 12/17/19
日常8點半(民生.家庭) 《原來係咁》 有機構專為50至70歲的退休人士設立「金齡單車隊」,由零開始教長者踩單車。究竟一班不怕"骨頭脆"的長者如何重拾學習的樂趣,勇敢向前衝呢? 由英國視障音樂家主持的「點字樂譜工作坊」,讓本地音樂老師和希望認識更多視障音樂教育的人士認識點字樂譜,了解這種樂譜如何幫助視障人士學習音樂。 受訪嘉賓:胡崇平/香港盲人輔導會高級定向行走導師 《稚言稚語》:點睇學業? 《家事日常》 人人都希望擁有幸福温暖的家,然而,不少嬰兒或兒童因為種種原因,未能跟原生家庭生活...
Published 12/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