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家傳戶曉的傳奇作家倪匡,曾經寫過一篇具寓言性的科幻小說叫追龍,故事說東方有一個城市將會滅亡,原因不是什麼天災,而是因其優點盡失。 他坦言故事中的城市就是失去自由的香港,近年發生的DQ事件、釋法、地鐵失事兼連番工程失誤及剛要準備要立法的逃犯引渡條例,是否算是一一言中? 。 倪匡由他青年時期在內地當公安,說到在香港當作家苂的日子,豁達常樂的性格,卻對香港前景堪為悲觀,他在古稀之年,有何智慧跟香港人分享?
Published 04/06/19
Published 04/06/19
家傳戶曉的傳奇作家倪匡,曾經寫過一篇具寓言性的科幻小說叫追龍,故事說東方有一個城市將會滅亡,原因不是什麼天災,而是因其優點盡失。 他坦言故事中的城市就是失去自由的香港,近年發生的DQ事件、釋法、地鐵失事兼連番工程失誤及剛要準備要立法的逃犯引渡條例,是否算是一一言中? 。 倪匡由他青年時期在內地當公安,說到在香港當作家苂的日子,豁達常樂的性格,卻對香港前景堪為悲觀,他在古稀之年,有何智慧跟香港人分享?
Published 04/06/19
前律政司司長黃仁龍去年就任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主席,看似和他法律本業無關,但原來這是他一直念茲念茲的人生課題。廿多歲時,黃仁龍當義工關注無家者,經常與吸毒者及精神病患者交往,坦言初時由帶點歧視到成功打開對方心扉,就是靠聆聽換取信任,這分同理心對精神病患者亦然。 城市人生活緊張,黃仁龍自認對自己要求高,面對壓力他有什麼紓緩心得?
Published 04/05/19
前律政司司長黃仁龍去年就任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主席,看似和他法律本業無關,但原來這是他一直念茲念茲的人生課題。廿多歲時,黃仁龍當義工關注無家者,經常與吸毒者及精神病患者交往,坦言初時由帶點歧視到成功打開對方心扉,就是靠聆聽換取信任,這分同理心對精神病患者亦然。 城市人生活緊張,黃仁龍自認對自己要求高,面對壓力他有什麼紓緩心得?
Published 04/05/19
七十年代,合和實業公司價值超越香港首富李嘉誠的長江,四十多歲建成全港最高的合和大廈,合和創辦人胡應湘最終選擇走一條與其他華資地產商不同的路,改投身基建,有些投資項目撞得焦頭爛額,但無阻他堅守「發展是硬道理」的信念-基礎建設是社會進步的大前提,不得怠慢。社會發展「過度」、環境再容不下發展,於他而言都不成理。 胡應湘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初已落手落腳築橋起路、與疆化的教條鬥智鬥力,看着一個大國慢慢富起來,畢竟,時代選中了他和他的那套發展觀。 主持:羅永聰
Published 03/30/19
七十年代,合和實業公司價值超越香港首富李嘉誠的長江,四十多歲建成全港最高的合和大廈,合和創辦人胡應湘最終選擇走一條與其他華資地產商不同的路,改投身基建,有些投資項目撞得焦頭爛額,但無阻他堅守「發展是硬道理」的信念-基礎建設是社會進步的大前提,不得怠慢。社會發展「過度」、環境再容不下發展,於他而言都不成理。 胡應湘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初已落手落腳築橋起路、與疆化的教條鬥智鬥力,看着一個大國慢慢富起來,畢竟,時代選中了他和他的那套發展觀。 主持:羅永聰
Published 03/30/19
全球頂尖科學家、中大醫學院副院長盧煜明思考跳躍,廿多年前因為一次煮即食麵,從而發現了孕婦的血漿記憶體有胎兒的DNA,開創了無創性產前診斷的先河;後來看電影「哈利波特」,又獲得靈感如何繪製胎兒全基因圖譜。追求科學突破,似是無垠無涯,但盧教授不忘科研當中的道德底線,有些領域是未能開發的。終日與DNA打交道,他與團隊竟沒一人將自己的DNA 看個清楚,原來也是他自己的一個設限。
Published 03/29/19
全球頂尖科學家、中大醫學院副院長盧煜明思考跳躍,廿多年前因為一次煮即食麵,從而發現了孕婦的血漿記憶體有胎兒的DNA,開創了無創性產前診斷的先河;後來看電影「哈利波特」,又獲得靈感如何繪製胎兒全基因圖譜。追求科學突破,似是無垠無涯,但盧教授不忘科研當中的道德底線,有些領域是未能開發的。終日與DNA打交道,他與團隊竟沒一人將自己的DNA 看個清楚,原來也是他自己的一個設限。
Published 03/29/19
被稱為「
Published 03/23/19
Published 03/23/19
香港01創辦人于品海,自大學年代已醉心辦傳媒,投身商界後,繼續不斷收購或創辦媒體,未懼多次損手失利,仍樂此不疲,這是他的商業計算?是志業?還是興趣?他又如何看新聞界常掛口邊的「第四權」、「自我審查」等議題? 主持:羅永聰
Published 03/22/19
香港01創辦人于品海,自大學年代已醉心辦傳媒,投身商界後,繼續不斷收購或創辦媒體,未懼多次損手失利,仍樂此不疲,這是他的商業計算?是志業?還是興趣?他又如何看新聞界常掛口邊的「第四權」、「自我審查」等議題? 主持:羅永聰
Published 03/22/19
經濟學家林本利懂投資,多年來研究樓市股市有不少斬獲,但他強調其理財哲學,是取之有道,用之有道。 他畢生研究公共事業市場,反對壟斷,批評地產商,退休後開班教人投資,也算是反抗霸權的一種方法。
Published 03/16/19
經濟學家林本利懂投資,多年來研究樓市股市有不少斬獲,但他強調其理財哲學,是取之有道,用之有道。 他畢生研究公共事業市場,反對壟斷,批評地產商,退休後開班教人投資,也算是反抗霸權的一種方法。
Published 03/16/19
平日在媒體上見到的上水鄉事委員會主席侯志強,總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這種性格如何練就?自小在社會打滾,十多歲便遠走歐美工作,面對彼邦異鄉人被歧視、搶劫等處境,他從不妥協,永不低頭。回流香港後,侯志強參與新界鄉村事務,積極捍衞不少港人不認同的丁權權益。即使你不同意他的看法,他自有一套邏輯,主持六號由他的發迹史談起,嘗試了解他的理直氣壯。
Published 03/15/19
平日在媒體上見到的上水鄉事委員會主席侯志強,總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這種性格如何練就?自小在社會打滾,十多歲便遠走歐美工作,面對彼邦異鄉人被歧視、搶劫等處境,他從不妥協,永不低頭。回流香港後,侯志強參與新界鄉村事務,積極捍衞不少港人不認同的丁權權益。即使你不同意他的看法,他自有一套邏輯,主持六號由他的發迹史談起,嘗試了解他的理直氣壯。
Published 03/15/19
該怎樣形容前特首特別顧問葉國華?愛國人士?老左?土共?他說全都安然接受。 話題一轉,他又澄清,愛國的種子並非來自「左」,而是代表國民黨的「右」。葉國華由童年談到青年時代,由升中華民國國旗講到參與六七暴動;左派在港英時代的不得志,到回歸後的吐氣揚眉,他以自身經歷及觀察向大家一一道來。
Published 03/09/19
該怎樣形容前特首特別顧問葉國華?愛國人士?老左?土共?他說全都安然接受。 話題一轉,他又澄清,愛國的種子並非來自「左」,而是代表國民黨的「右」。葉國華由童年談到青年時代,由升中華民國國旗講到參與六七暴動;左派在港英時代的不得志,到回歸後的吐氣揚眉,他以自身經歷及觀察向大家一一道來。
Published 03/09/19
葉維昌是香港典型屋邨仔,曾經只顧打波讀書,不懂分辨巴基斯坦與巴勒斯坦。大學時首次出遠門,在非洲親歷赤貧,震撼屋邨仔的心靈,開始詰問:為什麼這些人活得比我們差?是他們做錯了什麼?還是世界發生了什麼問題?這個問題,最後將他帶到國際人道救援組織工作,派駐戰事頻繁的巴勒斯坦和阿富汗,試過跟武裝份子塔利班談判拯救人質,鬥智鬥力。 葉維昌每天面對複雜的政治形勢與緊絀的資源,每一個決定都是專業與良心的交戰。前往某戰區可拯救數百人命,但同時可能置自己生命於不顧;高調譴責某政府處事不公可贏取掌聲,卻未必對當地難民有...
Published 03/08/19
葉維昌是香港典型屋邨仔,曾經只顧打波讀書,不懂分辨巴基斯坦與巴勒斯坦。大學時首次出遠門,在非洲親歷赤貧,震撼屋邨仔的心靈,開始詰問:為什麼這些人活得比我們差?是他們做錯了什麼?還是世界發生了什麼問題?這個問題,最後將他帶到國際人道救援組織工作,派駐戰事頻繁的巴勒斯坦和阿富汗,試過跟武裝份子塔利班談判拯救人質,鬥智鬥力。 葉維昌每天面對複雜的政治形勢與緊絀的資源,每一個決定都是專業與良心的交戰。前往某戰區可拯救數百人命,但同時可能置自己生命於不顧;高調譴責某政府處事不公可贏取掌聲,卻未必對當地難...
Published 03/08/19
前行政會議成員兼前馬會主席夏佳理自幼愛馬,其愛驅翠河亦是家傳戶曉的名字。賽馬也有其節奏,有時要收韁,入直路時要「去馬」,一如夏佳理的從政生涯:年輕時獲邀從政,他認為要先打好基礎不肯踱入熱廚房;四十而立後獲委任成為議員,曾在胡仙案中不滿律政司處理手法於立法會離席,在風口浪尖上堅持主張,有指他因此急流湧退;幾年後他捲土重來,更上一層樓擔任行政會議成員。知所誰退、韜光養晦之道,且聽夏佳理道來。
Published 03/02/19
前行政會議成員兼前馬會主席夏佳理自幼愛馬,其愛驅翠河亦是家傳戶曉的名字。賽馬也有其節奏,有時要收韁,入直路時要「去馬」,一如夏佳理的從政生涯:年輕時獲邀從政,他認為要先打好基礎不肯踱入熱廚房;四十而立後獲委任成為議員,曾在胡仙案中不滿律政司處理手法於立法會離席,在風口浪尖上堅持主張,有指他因此急流湧退;幾年後他捲土重來,更上一層樓擔任行政會議成員。知所誰退、韜光養晦之道,且聽夏佳理道來。
Published 03/02/19
男兒身,女兒心,黃雪綾經歷了一個不一樣的成長,走過一段比別人更跌宕的自我認同之路。成長於陽剛氣重的著名男校,黃雪綾三十多歲時決定動手術由男變女,黃雪綾恍如重生,終於能坦然面對過去因為性別認同扭曲、世俗眼光壓力下傷害過的人,包括前女友、母親、還有自己。 其實,否認自我、沒有正視自己心中所想的,又何止這班跨性別人士?如何活得自在,也是每一個人值得思考的事。
Published 03/01/19
男兒身,女兒心,黃雪綾經歷了一個不一樣的成長,走過一段比別人更跌宕的自我認同之路。成長於陽剛氣重的著名男校,黃雪綾三十多歲時決定動手術由男變女,黃雪綾恍如重生,終於能坦然面對過去因為性別認同扭曲、世俗眼光壓力下傷害過的人,包括前女友、母親、還有自己。 其實,否認自我、沒有正視自己心中所想的,又何止這班跨性別人士?如何活得自在,也是每一個人值得思考的事。
Published 03/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