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一边说别人不亲,一边又想着别人得和你亲近—《杕杜》讲解
Listen now
Description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诗经的第119篇,杕杜。杕是树木独立的样子。杜是杜梨树。杕杜就是一颗孤零零的杜梨树。那这首诗讲的是什么呢?我们先来通读全诗。有杕之杜,其叶湑々。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有杕之杜,其叶菁菁。独行睘睘。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我在读的时候,大家可能感觉到了,我对前5句的断句,并不像一般人那样,是23组合,而是32组合。我不懂先秦古音,这样读是不是符合韵律,我还没有去考察。我只是从诗意的感觉上进行的。 下面的理解我也是以32组合为单位。我们先来看每一章的前三句。说路边有一棵孤零零的杜梨树,叶子翠绿,叶面上还有湿润的露水。而某人正孤零零的在路上前行。《小雅・蓼蕭》云:零露湑兮。所以我把湑理解为露水沾润的样子。这个人在什么时候才能够看到露水呢?应该是早行之际。就是说他起得特别早,然后独自一个人赶路。这是一个很凄冷的画面。我们再来看每一章的四五句。说难道路上没有别的人吗?也有,但是都不如我自己的兄弟。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同父和同姓的关系。我们以前说过,重章叠句的作用是限制或者补充。同父就是一个父亲,指的当然是兄弟。然则同姓是指同一个姓氏吗?那样的话所指就太多了。马瑞辰说,女生曰姓,这里的同姓,应该是同母所生。我认为这是有道理的。前面慨叹孤苦伶仃,其实就是没有亲人在身边嘛,这里就交代亲人的身份,所以同父同姓构成的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关系。小雅常棣说,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当时最重伦理,所以人们普遍是这样认为的。那么前五句构成的是什么意思呢?一个孤独的行者,慨叹身边没有亲兄弟。现在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这个行者是作者,还是作者眼中的人?很多人将此行者认定为作者,我的想法与此不同。我认为这个行者是作者眼中的人。为什么呢?我们看后4句。后面慨叹,可叹啊,路上的人为什么不相互亲近呢?人没有兄弟,为什么不相互帮助呢?如果这个行者就是作者,你不能一边表示,天下人都不如你兄弟亲,一边又表示,你们为什么不来亲近我帮助我。但是如果这个行者是作者眼中的人。前后就顺畅了。兄弟是最亲近的。这绝不是某一个行者个人的慨叹,当时所有人都是如此认识的,这是天经地义的。但问题是,你是行路之人,你没有兄弟呀。在这种情况下,你为什么不和别人相亲相近呢?你们为什么不能相互帮助呢?所谓的人无兄弟,并不是说他没有兄弟,而是说他兄弟没有跟他在一起行走。一个没有兄弟的人不可能说出谁都不如他兄弟这样的话。通观全诗,我认为,这是作者在慨叹人情淡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作者对这个世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有所期待的,但事实让他很失望。所以他才会如此的呼吁。好,最后我们再来通读一下全诗,感受一下。有杕之杜,其叶湑々。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有杕之杜,其叶菁菁。独行睘睘。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More Episodes
Published 04/11/22
Published 04/11/22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诗经的第160篇,国风的最后一篇,狼跋。我们先来通读全诗。狼跋其胡,载疐其尾。公孙硕肤,赤舄几几。(一章)狼疐其尾,载跋其胡。公孙硕肤,德音不瑕。(二章)这同样是重章叠句,我们先来看每一章的头两句。这里的胡,不是只狼的胡子。而是狼颔下的悬肉。头两句是说。狼走路的时候,一会儿踩着下巴,一会儿拌到尾巴上。我们再来看每一章的第3句。公孙是国君的后代。公孙硕肤,说某个公孙,长得非常的胖。然而他的胖和狼之间有什么关联呢?前面说狼下巴上的肉很多,走路的时候都会踩到,这显然是说狼很胖。可见胖是将狼与公孙联系在一起的纽带,之一。我们再来看每一章的最后一句。赤舄,是一种红色的鞋,与礼服...
Published 0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