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Published 04/11/22
Published 04/11/22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诗经的第160篇,国风的最后一篇,狼跋。我们先来通读全诗。狼跋其胡,载疐其尾。公孙硕肤,赤舄几几。(一章)狼疐其尾,载跋其胡。公孙硕肤,德音不瑕。(二章)这同样是重章叠句,我们先来看每一章的头两句。这里的胡,不是只狼的胡子。而是狼颔下的悬肉。头两句是说。狼走路的时候,一会儿踩着下巴,一会儿拌到尾巴上。我们再来看每一章的第3句。公孙是国君的后代。公孙硕肤,说某个公孙,长得非常的胖。然而他的胖和狼之间有什么关联呢?前面说狼下巴上的肉很多,走路的时候都会踩到,这显然是说狼很胖。可见胖是将狼与公孙联系在一起的纽带,之一。我们再来看每一章的最后一句。赤舄,是一种红色的鞋,与礼服相配,换句话说,穿这种鞋,都是在行礼的时候。这种鞋鞋底加了重木。它的特点就是特别的重。这又是公孙与狼之间的共同点,狼因为胖,走的很笨拙,公孙因为胖还穿着这么重的鞋,行动起来也很笨拙。德音不瑕,是个疑问句,意思是有没有品德呢?有没有名誉呢?当然是否定的,要不然怎么会把他与狼联系在一起。用狼来起兴呢。那说到狼,他贪婪凶狠。大概这个公孙也是如此。
Published 04/10/22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诗经的第159篇。九罭。罭,是鱼网。九罭指补小鱼的细网。我们先来通读全诗。九罭之鱼,鳟、鲂。我觏之子,衮衣绣裳。(一章)鸿飞遵渚,公归无所,于女信处。(二章)鸿飞遵陆,公归不复,于女信宿。(三章)是以有衮衣兮,无以我公归兮,无使我心悲兮。(四章)我们先看第1章。说用细网捕的鱼,中有鳟、鲂。鳟、鲂。是什么样的鱼呢?是较大的鱼,名贵的鱼。用小网捕到了大鱼,当然是难得之事。下边紧接着说。我见到了一个穿着衮衣绣裳的人。衮衣是画着龙的上衣,绣裳是五彩的绣裙。所以,他遇到的是一个高级贵族。当然也是难得之事,所以前两句属于起兴。我们再看第2第3章。为什么要将这两张放在一起呢?因为他们是重章叠句。我们先看第1句。说大雁有时候会沿着沙洲飞,有时候会沿着陆地飞。其实这句话说的不够严谨,大雁要飞就在天上飞。为什么要说沿着沙洲沿着陆地呢?其实他想表达的无非是,大雁啊飞累了,有时候会落在沙滩上,有时候会落在陆地上。与前面说捕鱼相对应,我们就会知道,他无非是说大雁也很难得。下面他紧接着说。公归去之后,就再也没机会见到了。公归无所就是公若归去,我就无所复睹了。又说,公归去之后,就再也不回来...
Published 04/10/22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诗经的第158篇,伐柯。柯是斧头柄。伐柯。就是砍伐来做斧头柄的木材。我们先来通读全诗。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一章)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我觏之子,笾豆有践。(二章)本诗就两张,我们立刻可以看出,这和娶妻有关。因为不是重章叠句,所以我们一张一张的分析。看第1张。说要砍伐做斧头柄的木材该怎么办呢?没有斧子当然办不了。就是说你得有工具。下边紧接着说,要娶媳妇怎么办呢?没有媒人当然办不了。上下对应的很紧密。显然,这里用了一个起兴的手法。再看第2张。说你要砍一个什么样的木材来做斧头柄呢?其实那个样子就在你手里,就在你面前。就是说这个标准很好找。下边又说。我婚配的那个姑娘,要把各种祭祀用品料理的清清楚楚。摆放的整整齐齐。就是说,这就是男子择偶的标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周代是一个礼法的社会,《礼记.中庸》,“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然后行。”用在娶妻上也是一样。妻子能够做到笾豆有践,就说明她是一个懂礼之人,能够处理生活中各种礼仪问题。这里体现的是见微知著的思想。本诗两张,前者讲娶妻的前提,后者将娶妻的标准。所以我认为,本诗是当时人们对建立婚姻关系的一个经...
Published 04/10/22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诗经的第157篇,破斧。我们先来通读全诗。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东征,四国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将。(一章)既破我斧,又缺我锜。周公东征,四国是吪。哀我人斯,亦孔之嘉。(二章)既破我斧,又缺我銶。周公东征,四国是遒。哀我人斯,亦孔之休。(三章)全诗一共三张,仍然是重章叠句,我们先来看每一章的前两句。这里面出现了几件事物,斧,斨,锜,銶。斧,斨都是斧子类的农具。锜,銶,都是凿子类的农具。这些农具怎么了?破了,缺了。显然这里边用了倒装的形式,其实应该说我斧即破,我斨又缺。农具所以会残破,自然是长时间的无人修理所致。大家读诗,一定要不断的去补足诗中的意思。当你有了这个意识,你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作者是要强调他家的各种农具吗?不是,作者要强调的是,家中无人。那么人上哪儿去了呢?我们再来看每一章的三四句。三四局交代了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周公东征。周武王死后,周成王继位,时年13岁,周公就辅助成王理政。但是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不服,就散布谣言,说周公要篡夺皇位,与纣王之子武庚纠合,联络一批殷商贵族,煽动东夷几个部落,联合起兵清君侧,史称三监之乱。周公力劝兄弟召公支持东征...
Published 04/10/22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诗经的第155篇,鸱鸮。鸱鸮就是猫头鹰。我们先来通读全诗。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一章)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女下民,或敢侮予。(二章)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三章)予羽谯谯,予尾翛翛,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四章)读完我们会发现,这是一首鸟和鸟之间的对话,所谓的禽言诗。一个是欺负人的鸱鸮,一个是被鸱削欺负的小鸟。下面我们就来一章一章的解读。第1张,小鸟说。它说猫头鹰啊,你已经吃了我的孩子,不要再毁掉我的窝了。我殷勤的养育孩子。太不容易了。大家要知道,猫头鹰不仅吃田鼠,也吃一些小鸟。第2章。鸱鸮说。它说趁着天还没下雨,赶紧剥些桑树皮。把我的门窗修好。你们这些下民,还敢轻慢于我!下民,就是鸱鸮对小鸟的称谓。很多人不知道这章是猫头鹰说的,解释的五花八门。显得很不连贯。第三章第四章,是小鸟自己在慨叹。他先是一边修理猫头鹰的窝,一边慨叹。他说我在茅草上撸了很多白花,以至于我手发麻。我叼来很多茅草,以至于我嘴巴都磨破了。然而,我自己的我还没修。并排4个予,俩俩一组,第1组是前一句是结...
Published 04/09/22
我们继续讲解7月。说4月远志开花结籽儿,5月知了长鸣。八月庄稼收割,10月草木凋零。以上说的月份都是夏历。但下边又开始用周历一之日,二之日。周历的正月和二月,也就是夏历的11月和12月,干什么呢?于貉,其同。我们前边讲到三之日于耜,知道于耜是一种祭祀仪式。于貉其实也是一种祭祀仪式。【周禮·春官】凡四時之大甸獵,祭表貉則爲位。由此可知,四时田猎,都会举行于貉之祭。祭祀完就开始打猎。打到狐狸,就为公子做狐裘。其同,同是聚集,说12月继续打猎。如果说11月的打猎主要是是为贵族子弟做裘衣。12月的打猎,主要是为了猎取食物。大的野猪会献给公家,小的野猪可以留下自己吃。以上是第5部分,讲的是农民参与四时田猎的情况。再往下看。说5月份蚱蜢双腿摩擦发出声音。6月份蝈蝈抖动翅膀。而蟋蟀呢,7月份在野地里,8月份在屋檐下交,,9月份在门户边,10月份跑到我家床底下。和蟋蟀一样,我们春夏秋都在野外劳作,到冬天才回到这个房间。这个时候我们要穹窒,也就是打扫房屋,因为一年没有回到这个房间住了。熏鼠,用烟将老鼠熏死。塞向,将北窗堵塞住,因为冬天刮北风太冷。墐户,有泥巴把户门休整好。以上为第6部分。讲农民从野...
Published 04/09/22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诗经的第154篇,7月。本篇作品充满了西周社会生活史料。是国风中少见的以赋为主要表现手法的作品。由于篇幅太长,这里就不通读了,我们直接进入讲解。七月流火的火指的是大火,要注意,这是一颗恒星。说7月份,大火星开始向西方天空移动。或者反过来说,当大火星西移时,那表明进入秋天了。九月受衣指的是九月份。也就是冬前一个月,制衣工就将治好的衣服上交。并不是说9月份才开始做衣服。因为当时的制度是9月霜降之后,百工就不允许做任何事情,那制衣工当然是百工之一。再往后什么是一之日,二之日呢?他指的是周历的1月和2月。也就是夏历的11月和12月。是冬天最冷的时候。觱发是声音,寒风呼呼的刮着,栗烈是感觉,冰冷刺骨。作者感慨,这么冷的天儿,我连个粗布衣服都没有,怎么才能过冬呢?无衣无褐就是无褐衣。这是为了强调而做的倒装。以上是第1部分。说秋天的时候,我就把你们的衣服做好交上去了,可是整个冬天,我自己却没有衣服穿。再往下看。三之日四之日,就是夏历的1月和2月。于耜。一般理解为修理农具,这是错的。因为古人是在夏历十二月修理农具。其实这是祭耒的仪式,《夏小正·正月》有初岁祭耒的明确说法。举趾...
Published 04/08/22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诗经的第153篇,下泉。下泉就是泉。有人说是泉水向下流,有人说是出自地下的泉水。这都是望文生义。哪有水是向高处流的?哪有不是从地下出来的泉水?通读全诗,我们就能够了解,诗中提到了地下的泉和天上的雨。正是由于这种对应关系,所以才将泉称为下泉。我们先来通读全诗。洌彼下泉,浸彼苞稂。忾我寤叹,念彼周京。(一章)洌彼下泉,浸彼苞萧。忾我寤叹,念彼京周。(二章)洌彼下泉,浸彼苞蓍。忾我寤叹,念彼京师。(三章)芃芃黍苗,阴雨膏之。四国有王,郇伯劳之。(四章)诗歌共4章,前三章以地下的泉起兴,第4章以天上的雨起兴。所以。可以因此分成两大板块。我们先看前三章。说一想到我们的京城,我就睡不着觉,叹息连连。为什么呢?他没说,但是我们可以透过起兴去推测。他说,那寒冷的泉水,把那一丛一丛的恶草都浸泡死了。这说的是什么呢?这说的是农田灌溉。农民在种植之前,先想办法使田中杂草腐烂,以利于农作物生长。什么办法呢?吕氏春秋说。烧薙行水。利以杀草。说的就是可以用火将杂草烧成灰,也可以用水将它浸泡腐烂。既然他用弄死杂草恶草起兴。那么,当他想到京城时,显然是希望将京城中的恶人弄死。我们再来看第4章...
Published 04/08/22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诗经的第152篇鸤鸠。鸤鸠就是布谷鸟。我们先来通读全诗。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一章)鸤鸠在桑,其子在梅。淑人君子,其带伊丝。其带伊丝,其弁伊骐。(二章)鸤鸠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三章)鸤鸠在桑,其子在榛。淑人君子,正是国人。正是国人,胡不万年。(四章)全诗共4张,属于重章叠句。我们一搭眼,就能够发现,全诗一共写了两种事物,一个是鸟,一个是人,鸟都是开篇头两句,人的篇幅很多,所以鸟一定是作为起兴之物出现的。对于这个人,作者关注的是哪方面呢?其实很明确。第1章中,从仪和心两方面说。仪就是仪表,是外在,心就是心灵,是内在。...
Published 04/07/22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诗经的第151篇,候人。候人是古代掌管整治道路,稽查奸盗,或迎送宾客的官员。我们先来通读全诗。彼候人兮,何戈与祋。彼其之子,三百赤芾。(一章)维鹈在梁,不濡其翼。彼其之子,不称其服。(二章)维鹈在梁,不濡其咮。彼其之子,不遂其媾。(三章)荟兮蔚兮,南山朝隮。婉兮娈兮,季女斯饥。(四章)全诗共4章,不是重章叠句。所以我们一张一张的分析。先看第1章。说候人的肩上,都扛着戈矛和棍棒。肩扛武器,分明是出征的景象。我们前面说了候人的职责,并没有外出征战一项。所以这就让人感觉很奇怪。又说某些人,反而都成了大夫。彼其之子是有强调意味的。这里是一种讽刺和不满。所以第1章刻画了两种对立的人。本不应该出去征战的出去征战了,本不应该当大官儿的当大官儿了。我们再来看第2章。说你看那鹈鹕,是抓鱼的鸟,可是翅膀都没湿。你看某些人,哪配得上穿那一身官服。鸟在岸上休息,本是很正常的事。但作者要用它起兴某些人。所以休息的鸟就成了一种意象。指的是你没有干你自己该干的事。这样我们就知道,为什么那些人不配穿官服,就是因为那些人没有做自己该做的事情。那他们应该做什么事情呢?我们再看第3章。还是从鸟先说...
Published 04/07/22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诗经的第150篇,蜉蝣。蜉蝣是一种朝生暮死的昆虫。当然这只是一种概括的说法,感兴趣的可以到网上去查一查。我们先来通读全诗。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一章)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于我归息。(二章)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于我归说。(三章)三张都是重章叠句,但前两张与第3章之间又有区别,所以我们先看前两章。说那整洁又华贵的衣服,就如同蜉蝣的羽翼一般。我的心很忧愁,忧愁我的归宿到底在哪儿呢?这是他的字面意义。然而问题在于,我们要如何将前两句的比喻和后两句的忧愁联系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关注蜉蝣的羽翼的特点。一方面蜉蝣的羽翼很精致。很美丽。另一方面很脆弱。不长久。只有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我们才能够理解前两章,整体上的意义。意思是我现在的衣服确实很华美。但是他就像那蜉蝣的羽翼一样,虽美丽而不长久。所以我才会如此的忧愁。但问题是,为什么他穿着华美的衣服却会有不长久的想法呢?他为什么会担心自己的归宿呢?我们再来看第3章。本章的后两句跟前面一样,也是忧愁自己的归宿。关键在对头两句的理解。掘阅就是昆虫始生时穿穴而出。所以蜉蝣掘阅。就是蜉蝣从地底下爬出的...
Published 04/06/22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诗经的第149篇,匪风。我们先来通读全诗。匪风发兮,匪车偈兮。顾瞻周道,中心怛兮。(一章)匪风飘兮,匪车嘌兮。顾瞻周道,中心吊兮。(二章)谁能亨鱼,溉之釜鬵。谁将西归,怀之好音。(三章)本诗前两章重章叠句,所以我们先看前两章,然后再看第3章。先看前两章的头两句。匪,通彼。就是那风那车。发,有人说读废,有人说读波。我认为读作发就好,和后边的中心怛兮的怛押韵。在这里是拟声词。飘。是形容风吹的形式的。可以理解为旋风。偈,是形容车疾驰而过的。嘌,说文解字说是疾的意思。门口,所以我认为这本是形容声音的急促的,引申为车疾驰而过。所以前两章的前两句。刻画的是。在一个大风天,路上的车子疾驰而过。如果说要借景抒情的话,这绝对是一个让人极端难受的景。我们再看后两句。顾是回头看,瞻是往远看。顾瞻周道,就是站在道旁。向左看看。向右看看。但车子都是疾驰而过,没有人停下来,他因此而悲伤难过。看来,这是一个想寻求帮助而不得的人。他想寻求什么帮助呢?我们再看第3章。第3章有意思,突然一下他就说到了做鱼。一个在路上等车的人,为什么会跳到做鱼上呢?两者之间不可能有实质上的关联啊!所以可以肯定,这...
Published 04/06/22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诗经的第148篇,隰有苌楚。隰就是低洼之地,苌楚就是猕猴桃。我们先来通读全诗。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一章)隰有苌楚,猗傩其华。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家。(二章)隰有苌楚,猗傩其实。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室。(三章)我们先来看每一章的头两句。说在低洼之处长着猕猴桃。它的枝干,它的花朵,它的果实都是。那么美好。花落才能结果,所以前两张刻画的应该是眼前之景,也表明此时是春天。写到果实,是秋天之景,表明这是对猕猴桃的愿景。我们再来看每一章的后两句。夭之沃沃。是很美好,很润泽光鲜的样子。这仍然是眼前所见。后面紧接着乐子之如何如何。从字面看,这个子显然是猕猴桃,作者是将猕猴桃拟人化了。那么我们看无知无家无室。这株猕猴桃长在哪儿呢?长在低洼之地。可见无知指的是没有人知道。由此我们也能了解无家,意思是这株猕猴桃是野外的,不属于任何人家。但是无室呢?是没有家室的意思,在这我们就没有办法与猕猴桃挂钩了。由此我们可以断定,猕猴桃不是作者抒情的对象。而是用来起兴的。野外的猕猴桃不属于任何人。兴女子尚未出嫁。而猕猴桃的夭之沃沃,也正是兴女子的美。这样乐子之无知。实际上是。...
Published 04/05/22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诗经的第147篇素冠,素冠就是白色的冠帽。本篇作品的争议太多了,感兴趣的可以看一看国风集说对本诗主旨的归纳。我们先来通读全诗。庶见素冠兮。棘人栾栾兮,劳心慱慱兮。(一章)庶见素衣兮。我心伤悲兮,聊与子同归兮。(二章)庶见素韠兮。我心蕴结兮,聊与子如一兮。(三章)读完此诗,我们可能会发现,这里边涉及到了两个人物,一个是我,一个是子。这是作者我对子唱的一首歌。我们先来看每一章的第1句。庶。是表示希望的词,庶见。就是我多么希望能够见到。见到什么呢?这里用了三个服饰。白色的冠帽,白色的衣裳,白色的蔽膝,就是系在衣前的护膝围裙。冠是男子带的。所以。子是一个男子。蔽膝。是贵族的服饰。所以。子是一个男性贵族。春秋时期。白色是男性贵族日常着装的颜色。所以第1句是主人公希望见到。那个穿着一袭白衣的贵族男子。我们再来看每一章的最后两句。先看第1章。棘人栾栾兮,指的是人体枯肌瘦的样子。劳心慱慱兮,说的是,他的心中忧愁不安。这是作者,也就是抒情的主人公,对自己身体与心理的刻画。显然的,是他想见到那个贵族男子而不得。所以才会如此。再看第2章的最后两句,他不再刻画自己的身体现状了。而是只...
Published 04/05/22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诗经的第146篇,羔裘。羔裘,用紫羔制的皮衣,颜色是黑色的,是当时大夫的服装。我们先来通读全诗。羔裘逍遥,狐裘以朝。岂不尔思,劳心忉忉。(一章)羔裘翱翔,狐裘在堂。岂不尔思,我心忧伤。(二章)羔裘如膏,日出有曜。岂不尔思,中心是悼。(三章)在三张中,前两张是重章叠句,所以我们先来看前两章。前两句是说。在外边游逛你就穿上羔裘,上朝堂你就穿上狐裘。显然,这个你是一个贵族。后两句不太好理解。作者反问。难道我不想你吗?显然是我想你。劳心忉忉就是心中很忧伤,劳心就是忧愁。为什么说后两句不太好理解?大家看,难道我不想你吗?我心中很忧伤,这两句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忧伤显然不是因为想你,而是因为虽想你而不得相见,或者无法相从。前面两句正是对此所做的暗示。你去上朝,我自然无法与你相见。你去游玩,显然我也无法相从。换句话说,你无论是上班还是休息,我都不能与你亲近,所以我才会忧伤不已。看来这是一个喜欢丈夫却被丈夫忽视的女子。我们再来看最后一张。女子说天亮了,丈夫又穿上了润泽的羔裘,在阳光的照耀下,羔裘闪闪发亮。显然丈夫又要出去玩儿了。这一次带没带他呢,一如既往的没带,所以女子心中很害...
Published 04/04/22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诗经的第145篇,泽陂。泽陂的意思是泽畔的隄岸。我们先来通读全诗。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一章)彼泽之陂,有蒲与蕳(莲)。有美一人,硕大且卷。寤寐无为,中心悁悁。(二章)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寤寐无为,辗转伏枕。(三章)这又是典型的重章叠句,我们先来看每一章的前两句。蒲,蒲草。荷,莲,菡萏,都是荷花,又各不相同。莲指的是莲蓬,菡萏指的是花,那么,荷一定特指荷花的某一部分。荷一作“茄”,两者同音通用,说详《毛诗传笺通释》。《尔雅》:“荷,芙渠,其茎茄”,,可见,荷指莲花的茎干。通过荷花,我们可以知道,季节是秋天。所以头两句刻画的是一处环境,秋季里,在长满了蒲草和荷花的堤岸附近。在此时此地发生了什么呢?我们再来看每一章的第3句。美可以指美男子,也可以指美女。这个我们还无法确定。原来此时此地,有一个美男子或者美女,正站在这里。那么此人什么样子呢?我们看每一章的第4句。第4句中,第1章刻画他的心情,后两张则刻画他的外貌。此人身材高大。卷,通鬈,指头发好。齐风卢令有其人美且鬈。俨,矜庄,端庄稳重。从这里我们仍然无法...
Published 04/04/22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诗经的第144篇株林。株是陈国邑名,就是一个名叫朱的城市。林:郊野。野外称林,林外称垌。所以株林就是株城的郊外。下面我们来通读全诗。胡为乎株林,从夏南。匪适株林,从夏南。(一章)驾我乘马,说于株野。乘我乘驹,朝食于株。(二章)这两张不是重装叠句,所以我们一句一句的分析。我们先看前两句说,为什么要去诸城的郊外呢?原来是去找夏南去了。夏南指春秋 时 陈 大夫 夏徵舒...
Published 04/02/22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诗经的第143篇月出。我们先来通读全诗。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一章)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懮受兮,劳心慅兮。(二章)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三章)这又是典型的重章叠句,所以我们还是将对应的诗句一起看。第1句。讲皎洁的月亮当空照耀。皎就是皎洁,说文解字说是月之白。强调的是月亮的颜色。皓是光亮的意思。强调的是月亮的亮度。照就是照耀,强调的是月亮的功用。三个字的关注点是不一样的,当然,作者在创作的时候可能并没有分的如此细致。这三个字确立每一章的韵脚的作用可能远比它们意义上的区别要重要。第2句。佼人就是美人。僚是。美好的意思。懰。同嬼。是艳丽的意思。燎同“憭”。明白明了的意思。我以前说过,这样的字,都是对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的描摹。所以美好可能是从性格的角度,艳丽是从容貌的角度,明了是从智力的角度。第3句。舒。就是舒缓,从容自然。窈纠懮受夭绍。都是体态优美的意思,下雨文献的匮乏,他们之间的区别。就不太容易辨析了。反正这是对人体态的描摹。第4句。劳心就是忧心。悄是忧愁。慅。是心神不宁。惨。是悲戚。你看这三个字是随着时间的消逝,情...
Published 04/01/22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诗经的第142篇。防有鹊巢。防是堤坝。堤坝上怎么会有鹊巢呢?因为河堤上是有树木的,有树木自然有鸟雀。我们先来通读一下全诗。防有鹊巢,邛有旨苕。谁侜予美,心焉忉忉。(一章)中唐有甓,邛有旨鹝。谁侜予美,心焉惕惕。(二章)本诗两张,是典型的重章叠句,我们先来第每一章的前两句。防有鹊巢上面已经说了。大家还要注意的是,鹊巢象征女子所嫁之家,见《鹊巢》。再看邛有旨苕,古人称兰花为兰苕,此或即兰花。兰花长于山丘之上,元好问《望云谣》:“登山采兰苕,兰苕霜早凋。”为小鸟所依,《文选·郭璞<游仙诗>》:“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杜甫《戏为六绝句》之四:“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鸠占鹊巢,翡翠依兰苕,不同的鸟将巢筑在不同的植物上。我们再来看第2章的前两句。中唐即大门至厅堂的路。鹝是草名。绶草。这两句前一句讲砖瓦,后一句讲小草,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实际上需要相互补充,也是一种互文。意思是庭院中的小草难以生存,因为其中铺满了方砖,土丘边的小草却能生长的很好。与上章相应,第一章的头两句是兴女子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归宿。而第2章的头两句是兴若选择错误,结局就会有悲喜之别。我们...
Published 03/31/22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诗经的第141篇墓门。墓门是陈国都城的一个门,为什么取这样一个名字呢?我想应该是通过此门可以到墓地去。我们先来通读全诗。墓门有棘,斧以斯之。夫也不良,国人知之。知而不已,谁昔然矣。(一章)墓门有梅,有鸮萃止。夫也不良,歌以讯之。讯予不顾,颠倒思予。(二章)全诗一共两章,我们发现。夫也不良一句为两章共有。此前写的是墓门,此后写的是人。所以我们将全诗分为两个单元。先看每一章的头两句。写的是,墓门这个地方,有很多酸枣树。对这些酸枣树,可以用斧子把它劈下。又说墓门这个地方有很多梅树,树上聚集着很多猫头鹰。猫头鹰是白天睡觉晚上觅食的鸟。梅树上聚集着很多猫头鹰,这应该是白天的场景。我们在看后面的几句。上下两张语句不同,并非重章叠句,但是,却都是对某一个男人的刻画。上一章说,那个男人不是好东西。整个都城的人都知道。既然他知道别人知道他不是好东西,但是由始至终他就是不改。谁昔就是从从前一直到现在。下一张说,那个男人不是好东西。我用歌声来训导他。对于我的训导,他根本不在乎。反而颠倒是非。把我往坏处想。本诗的大意容易理解,但是这个男人到底做了什么,才被认为不良呢?只有把这个问题搞...
Published 03/30/22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诗经的第140篇东门之杨。我们已经连续讲了与陈国东门有关的好几篇作品。足见当时的东门是陈国人众所瞩目之地。东门之杨就是东门外的杨树。我似乎又嗅到了树林的味道,我们先来通读全诗。东门之杨,其叶牂牂。昏以为期,明星煌煌。(一章)东门之杨,其叶肺肺。昏以为期,明星晢晢。(二章)诗是重章叠句,意思很简单。首先交代地点。东门的杨树之下。也暗示了时间。此时树的叶子很茂盛。杨树叶子能称得上茂盛的,自然不是冬春二季。另外,牂牂和肺肺,虽然都是茂盛,但二词刻画的角度一定是有区别的。我个人的感觉,肺肺有拟声的作用,所以他应该是从声音的角度,来刻画树叶的茂盛。然后,诗歌更进一步的指出。在夏秋之时的某一个黄昏,一对恋人约定了在此相会。以上三句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最后一句我们要重点强调。什么是明星呢?它不是指一般的星星,而是特指启明星。在古代,金星于日出前出现在东方称为「启明」,傍晚出现在西方则称为「长庚」。所以最后一句的时间是在日出之前,凌晨时分。这就意味着,抒情主人公从黄昏时分在杨树下等待,一直等到了天亮之前。这个是大部分人容易忽视的。所以,这是一篇表现男女约会而又最终不得的作品。
Published 03/28/22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诗经的第139篇东门之池。我们之前已经讲过。陈国都城东门外。东南一块是集市所在。是人们聚集游赏之地。所以东门之池指的就是这一片区域内的池水。那么本诗写的是什么呢?我们先来通读全诗。东门之池,可以沤麻。彼美淑姬,可与晤歌。(一章)东门之池,可以沤纻。彼美淑姬,可与晤语。(二章)东门之池,可以沤菅。彼美淑姬,可与晤言。(三章)这就是典型的重章叠句,我们先来看每一章的前两句。说。东城门外的池水,可以用来泡麻,可以泡苎,也可以泡茅草。古代普通人的衣物是麻制品。而女子要从事麻纺织工作。以上三种事物都可以用来制作麻绳麻线。这个工艺是相当复杂的。需要将。以上这些东西收割下来,然后放在水中浸泡,以便于较容易的剥下麻皮和茅草皮。后续会对这些皮进行多种工序的加工。开篇头两句就为我们营造了一个,一群女子在池边浸泡麻杆和茅草的劳动场面。我们再来看每一章的后两句。说那个美丽的女子。我们可以一起对唱吗?我们可以一起谈心吗?在后两句中,有一些地方需要注意。第一就是标点的问题,有很多的诗经讲解将这里做句号。用句号就意味着,作者只是交代了一个事实,那这首诗歌的意义和情感在哪儿呢?所以我认为这里...
Published 03/27/22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诗经的第138篇,衡门。衡门就是横木为门,指简陋的住所。有人说这是一首表现隐者安贫乐道的诗歌。是不是如此呢?我们先来通读全诗。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一章)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二章)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取妻,必宋之子。(三章)全诗共三章。根据重章叠句的体式,我们可以将第1章作为一个单元。后两张作为一个单元。我们先来看第1章。什么是栖迟?他指的是走累的人休息一下。这属于暂时性的停留,而不是永久性的居住。作者说,一个以横木为门的建筑,也可以供人休憩。对于抒情主人公而言,这衡门并不是他的家。他应该是一位在外的游子。但似乎很少人注意到这一点。我们再看后两句,泌,与毖彼泉水的毖属于假借关系,指泉水涓流不已。泌之洋洋。就是泉水汩汩而出,汇成细流。作者说,小小的河流,也可以让饥饿之人感到快乐。为什么呢?郑玄解释说,对于饥饿的人而言,溪水也是可以缓解饥渴的。但我认为,更有可能是强调,浅水里只有小鱼,小鱼非美味,但也能让饥饿之人填饱肚子。我们看下一章就明白了。既然三四句强调的是,人在饥渴的情况下无法挑剔。一二句的思路显然是,人在旅途劳...
Published 03/2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