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母鸟在低矮的树上,小鸟也不会在高耸的树上—《鸤鸠》讲解
Listen now
Description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诗经的第152篇鸤鸠。鸤鸠就是布谷鸟。我们先来通读全诗。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一章)鸤鸠在桑,其子在梅。淑人君子,其带伊丝。其带伊丝,其弁伊骐。(二章)鸤鸠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三章)鸤鸠在桑,其子在榛。淑人君子,正是国人。正是国人,胡不万年。(四章)全诗共4张,属于重章叠句。我们一搭眼,就能够发现,全诗一共写了两种事物,一个是鸟,一个是人,鸟都是开篇头两句,人的篇幅很多,所以鸟一定是作为起兴之物出现的。对于这个人,作者关注的是哪方面呢?其实很明确。第1章中,从仪和心两方面说。仪就是仪表,是外在,心就是心灵,是内在。 其仪一兮。就是说。他不管见到什么人,高贵的或者卑贱的,都是一个态度。说明这个人不卑不亢。然后又说他心如结兮。什么是结?结就是解不开,所以心如结就是说,他认定一件事情,就绝对不会变化。显然,这是一个高尚的贵族形象。第2章讲他的腰带和帽子。腰带是丝绸做的,帽子上装饰不同的颜色,可能上面有不同的饰品。反正很贵气,这是从外貌来刻画这个人。第3章说她行为举止没有任何的偏差,所以在各国的贵族中都是榜样。第4章又说,他作为官长教导本国人。作者赞美说,这样的人怎么不永远活下去呢?意思就是希望他永远活下去。关于人的刻画,虽然占的篇幅多,但是理解起来是相对容易的。不过,关于鸟的部分。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因为古人认为布谷鸟很平均,所以有人以为。这是从平均的角度,借鸟来兴人。但是我们前面对人的解读中,并没有发现有强调平均的意思。更何况这里的树木不断发生变化。关注点显然应该在树木上。有没有可能是说,布谷鸟有七个小鸟,每个小鸟都在不同类的树上呢?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样,你就没有办法起到起兴的作用。我认为关键不在鸟,而在树。我们发现这几种树木都是比较低矮的。所以每一张的头两句,构成的是什么意思呢?应该是说,布谷鸟在低矮的树上,那么他的小鸟也学着母鸟在低矮的树上,不管是什么树。小鸟以母鸟为榜样。正好兴国内外的人以君子为榜样。所以这是曹国百姓赞美统治阶层中某一位君子的诗篇。
More Episodes
Published 04/11/22
Published 04/11/22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诗经的第160篇,国风的最后一篇,狼跋。我们先来通读全诗。狼跋其胡,载疐其尾。公孙硕肤,赤舄几几。(一章)狼疐其尾,载跋其胡。公孙硕肤,德音不瑕。(二章)这同样是重章叠句,我们先来看每一章的头两句。这里的胡,不是只狼的胡子。而是狼颔下的悬肉。头两句是说。狼走路的时候,一会儿踩着下巴,一会儿拌到尾巴上。我们再来看每一章的第3句。公孙是国君的后代。公孙硕肤,说某个公孙,长得非常的胖。然而他的胖和狼之间有什么关联呢?前面说狼下巴上的肉很多,走路的时候都会踩到,这显然是说狼很胖。可见胖是将狼与公孙联系在一起的纽带,之一。我们再来看每一章的最后一句。赤舄,是一种红色的鞋,与礼服...
Published 0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