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时代的《孤儿行》—《蜉蝣》讲解
Listen now
Description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诗经的第150篇,蜉蝣。蜉蝣是一种朝生暮死的昆虫。当然这只是一种概括的说法,感兴趣的可以到网上去查一查。我们先来通读全诗。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一章)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于我归息。(二章)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于我归说。(三章)三张都是重章叠句,但前两张与第3章之间又有区别,所以我们先看前两章。说那整洁又华贵的衣服,就如同蜉蝣的羽翼一般。我的心很忧愁,忧愁我的归宿到底在哪儿呢?这是他的字面意义。然而问题在于,我们要如何将前两句的比喻和后两句的忧愁联系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关注蜉蝣的羽翼的特点。一方面蜉蝣的羽翼很精致。很美丽。另一方面很脆弱。不长久。只有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我们才能够理解前两章,整体上的意义。意思是我现在的衣服确实很华美。但是他就像那蜉蝣的羽翼一样,虽美丽而不长久。所以我才会如此的忧愁。但问题是,为什么他穿着华美的衣服却会有不长久的想法呢?他为什么会担心自己的归宿呢?我们再来看第3章。本章的后两句跟前面一样,也是忧愁自己的归宿。关键在对头两句的理解。掘阅就是昆虫始生时穿穴而出。所以蜉蝣掘阅。就是蜉蝣从地底下爬出的那一天起。我们前面已经说了,他是朝生暮死的。所以这句话虽然只交代他的生,但暗示的一定是他的死,这是我们读诗要具备的能力,也就是补足诗句意义的能力。什么是麻衣呢? 郑玄说,麻衣,深衣。古代上衣﹑下裳相连缀的一种服装。为古代诸侯﹑大夫﹑士家居常穿的衣服,也是庶人的常礼服。那么蜉蝣的生命期短暂与一个人穿居家服有什么关联呢?关键在于如雪二字。什么人的深衣必须是白色的呢?《礼记·深衣》:具父母.衣纯以青.如孤子.衣纯以素.所以麻衣如雪表示穿衣服的人是一个死了父母的人。这样我们就能够将第3章的前两句关联起来。意思是说,蜉蝣从出生到死亡时间很短,我从出生到成为孤儿时间也不长,换句话说,这个作者很早就成为了孤儿。所以他才会悲伤,才会有担心归宿的想法。我们读汉乐府的孤儿行说: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又说:愿欲寄尺书,将与地下父母,兄嫂难与久居。两厢对比,我们就更能够明白蜉蝣的主旨了。这就是一篇春秋时期的孤儿行。
More Episodes
Published 04/11/22
Published 04/11/22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诗经的第160篇,国风的最后一篇,狼跋。我们先来通读全诗。狼跋其胡,载疐其尾。公孙硕肤,赤舄几几。(一章)狼疐其尾,载跋其胡。公孙硕肤,德音不瑕。(二章)这同样是重章叠句,我们先来看每一章的头两句。这里的胡,不是只狼的胡子。而是狼颔下的悬肉。头两句是说。狼走路的时候,一会儿踩着下巴,一会儿拌到尾巴上。我们再来看每一章的第3句。公孙是国君的后代。公孙硕肤,说某个公孙,长得非常的胖。然而他的胖和狼之间有什么关联呢?前面说狼下巴上的肉很多,走路的时候都会踩到,这显然是说狼很胖。可见胖是将狼与公孙联系在一起的纽带,之一。我们再来看每一章的最后一句。赤舄,是一种红色的鞋,与礼服...
Published 0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