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的社会生活史—《七月》讲解(一)
Listen now
Description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诗经的第154篇,7月。本篇作品充满了西周社会生活史料。是国风中少见的以赋为主要表现手法的作品。由于篇幅太长,这里就不通读了,我们直接进入讲解。七月流火的火指的是大火,要注意,这是一颗恒星。说7月份,大火星开始向西方天空移动。或者反过来说,当大火星西移时,那表明进入秋天了。九月受衣指的是九月份。也就是冬前一个月,制衣工就将治好的衣服上交。并不是说9月份才开始做衣服。因为当时的制度是9月霜降之后,百工就不允许做任何事情,那制衣工当然是百工之一。再往后什么是一之日,二之日呢?他指的是周历的1月和2月。也就是夏历的11月和12月。是冬天最冷的时候。觱发是声音,寒风呼呼的刮着,栗烈是感觉,冰冷刺骨。作者感慨,这么冷的天儿,我连个粗布衣服都没有,怎么才能过冬呢?无衣无褐就是无褐衣。这是为了强调而做的倒装。以上是第1部分。说秋天的时候,我就把你们的衣服做好交上去了,可是整个冬天,我自己却没有衣服穿。再往下看。三之日四之日,就是夏历的1月和2月。于耜。一般理解为修理农具,这是错的。因为古人是在夏历十二月修理农具。其实这是祭耒的仪式,《夏小正·正月》有初岁祭耒的明确说法。举趾,一般理解为下地种田,也是错的。因为农人正月种田。2月种田已经违反农时了。结合小雅甫田,可以知道,举趾说的是贵族在2月份到农田里祭祀土地神和四方神。所以这两句说的都是官方活动。这种祭祀活动的规模是很大的,贵族从城市里到郊外的田地上,路程是极其遥远的。他们祭祀,农人就闲着吗?不是的。他们要集合老婆孩子,到田地里去送饭。同是集合的意思。农官因此而非常高兴。给谁送饭?很多人以为是给农人送饭。若是如此,那农官何以至喜?其实是给公子王孙们送饭。以上是第2部分。讲的是农人种地的时节,贵族所做的事情。我们种地,你祭祀。我们忍饥劳累不说,妻儿也不得清闲。再往下看。前两句又是以制衣服开头。那往下走,春天,太阳很暖和,黄莺在欢快的叫着。姑娘们手执深筐。沿着小路,去采那柔嫩的桑叶。采桑是为了养蚕,而养蚕需要采蘩。至于要用它干什么,各种说法都有,我们也不强调了。总之对于这些姑娘们来说,在春天里外出采蘩是非常舒适的一件事情。春日迟迟,说的是春阳温暖,让人懒洋洋的。不是说春天长。采蘩祁祁。说的是采蘩时心态舒缓。也不是说人多。姑娘们喜欢在外面,就怕与公子一同回府,并因此而伤悲。此处的公子指的是女公子,不是男性。姑娘们怕的是回到被管辖的贵族府邸,而不是被贵公子抢去玩弄。以上是第3部分。说的是在贵族家庭服务的女性。它们做着采桑养蚕的工作。没有自由。渴望自由。采桑养蚕也是为了制作衣服,所以这一部分的头两句与后面还是有一定关联的。再往下看。前两句稍微发生了变化。说的是7月份火星西偏,8月份就开始收割芦苇。我们看后面。说三月份开始修剪桑树,显然这是在采摘桑叶之后。人们用斧子将桑树的高枝长条砍断,以便让它长得更加茂盛。蚕月就是养蚕的月份,是三月。女桑。就是低矮的桑树。古代还有一个词叫女墙,就是城墙上低矮的墙。因为人们用的是桑叶,所以才不让它的主干高长,猗是枝长叶茂的意思。从汝坟一诗中,我们能够了解到,修剪桑树的工作也是由女性完成的。后面接着写。7月份伯劳鸟唱歌了,8月份女性又开始了纺织工作。他们不但要织出布匹和丝绸
More Episodes
Published 04/11/22
Published 04/11/22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诗经的第160篇,国风的最后一篇,狼跋。我们先来通读全诗。狼跋其胡,载疐其尾。公孙硕肤,赤舄几几。(一章)狼疐其尾,载跋其胡。公孙硕肤,德音不瑕。(二章)这同样是重章叠句,我们先来看每一章的头两句。这里的胡,不是只狼的胡子。而是狼颔下的悬肉。头两句是说。狼走路的时候,一会儿踩着下巴,一会儿拌到尾巴上。我们再来看每一章的第3句。公孙是国君的后代。公孙硕肤,说某个公孙,长得非常的胖。然而他的胖和狼之间有什么关联呢?前面说狼下巴上的肉很多,走路的时候都会踩到,这显然是说狼很胖。可见胖是将狼与公孙联系在一起的纽带,之一。我们再来看每一章的最后一句。赤舄,是一种红色的鞋,与礼服...
Published 0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