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痛彻心扉的悼亡诗—《葛生》讲解
Listen now
Description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诗经的第124篇。葛生。这是以作品的头两个字作为标题的。葛就是葛藤。我们先来通读全诗。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一章)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二章)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三章)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四章)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五章)当我们读完一遍,可能就已经了解了,这是作者为爱人的死而创作的一篇悼念诗。我之前说过,解读诗经的时候,我们可以将诗经的章节打破,进行重构。这样我们可以将分散在各章的同类信息进行整合。从而更完整的掌握这些信息。对于本诗,我们也是如此。你看本诗的前三章,每章第3句都是予美亡此。意思是我的美人,我的爱人死在了这里。从郑玄开始,很多人都将这句话理解为我爱的人不在此处,这是不对的,为什么呢?我们透过后面的诗文可以知晓。既然说了我爱的人死在了这里,那这里是哪里呢?前面一二句就是对这里的刻画。这里的域是墓地的意思,野和域对应,表明墓地在野外。楚和棘都是树木,葛和蔹都是蔓生植物。可见野外墓地上有楚和棘等树木,树上和地面上爬满了蔓生植物。第3章的前两句与前两张不同,刻画的是死者用的枕头和被子。这更表明我的爱人就是被埋葬在这片墓地当中。作者哀伤地说,在这样荒凉的墓地中,谁能伴随着我的爱人呢?他只能独自一人长眠地下呀!这里的谁与就是与谁,后面应该有个停顿。你爱一个人,哪怕他死了,也会觉着他还活着,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言语。前三章基本上属于重章叠句。后两张也是重章叠句,但与前三张不同。这样的变化,无论是从音乐的角度,还是从文学的角度,都表明这是截然不同的两段。从内容而言,前三章针对的都是死者。则后两章针对的应该是作者,我们来看一下。人在欢乐的时候总是感觉时间短,相反,人在悲伤的时候总是感觉时间长。而今爱人死了,对作者而言,未来的每一天都是漫长的。夏天的白天长,冬天的夜晚长。作者只提夏之日冬之夜,不是说自己只过夏至日冬至夜,而是用这6个字来强调,以后的每一天都是漫长的。当这样寂寞悲伤的度过一生之后,自己会与爱人合葬在一起。其居其室指的都是墓室。本篇作品一定是一个痛彻心扉的人所创作的作品。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能不能判断出作者是男人还是女人呢?其实是可以的。这就要用到对比兴的理解。开篇提到的蔓生植物与树木之间的关系,我们以前提到过。蔓生植物爬在树上兴女子对男子的依附。如果没有树木,蔓生植物就只能爬在地面上。没有树木显然暗示没有男子。这样我们就知道了,这是女子在悼念死去的男子。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二章)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三章)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四章)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五章)
More Episodes
Published 04/11/22
Published 04/11/22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诗经的第160篇,国风的最后一篇,狼跋。我们先来通读全诗。狼跋其胡,载疐其尾。公孙硕肤,赤舄几几。(一章)狼疐其尾,载跋其胡。公孙硕肤,德音不瑕。(二章)这同样是重章叠句,我们先来看每一章的头两句。这里的胡,不是只狼的胡子。而是狼颔下的悬肉。头两句是说。狼走路的时候,一会儿踩着下巴,一会儿拌到尾巴上。我们再来看每一章的第3句。公孙是国君的后代。公孙硕肤,说某个公孙,长得非常的胖。然而他的胖和狼之间有什么关联呢?前面说狼下巴上的肉很多,走路的时候都会踩到,这显然是说狼很胖。可见胖是将狼与公孙联系在一起的纽带,之一。我们再来看每一章的最后一句。赤舄,是一种红色的鞋,与礼服...
Published 0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