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以为是高明之人,读完才知道是庸俗之辈—《车邻》讲解
Listen now
Description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诗经的第126篇,车邻。我们先来通读全诗。有车邻邻,有马白颠。未见君子,寺人之令。(一章)阪有漆,隰有栗。既见君子,并坐鼓瑟。今者不乐,逝者其耋。(二章)阪有桑,隰有杨。既见君子,并坐鼓簧。今者不乐,逝者其亡。(三章)本诗一共三张。读完之后我们发现,第1章是未见君子,第2,3章是既见君子。显然的,我们可以将第1章作为一部分,第二三张作为另外一部分来分析。我们先看第1章。开篇说,远处有车而来,辚辚作响。马匹白额头。古代只有贵族才能乘车。所以读头两句我们就会知道,这描写的一定是某个贵族。至于马,古人从毛色,尾巴,蹄子,嘴等角度,给马命了40多种名称,繁琐之至。为什么会这样,原因不一,但肯定是有需要。就毛色而言,考虑到古人祭祀用纯色的牛羊,那马的毛色应该与祭祀礼仪有关。所以我认为白颠马应该是表示主人身份的一种马。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个主人到底是什么人。我们来看三四句。我没看到君子呢,但是我看到寺人了。什么是寺人呢?就是宦官,那既然君子的仆人是宦官,君子当然是国君。在我们的印象中,宦官有点贬义,但本诗却用令来形容他。令是美善的意思。可见这宦官乃是贤良之人。古代一车三人,御者在中间,尊者在左边,右边陪乘的叫骖乘。《史记.孔子世家》:“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可见宦官是坐在国君车右的。昏君身边有个不贤良之辈,贤良之辈的旁边当然就是一个明君。有些人讲寺人之令的令理解为动词,这个实在是说不过去。我们再来看后两章。第1,2句先用了一个比兴的手法。阪上的植物生长在阪上,隰中的植物生长在隰中。所谓各得其所。该在哪儿就在哪儿。所以他下边紧接着是与君子并坐。既然君子是国君,那么与他并坐的当然是宗室和大臣。他们自然是该坐哪就得坐哪,不能紊乱。他们听着音乐,显然是在宴会上。宴会上的歌曲,酒桌前的酒词,多是以劝人享乐为主。这是创作环境决定的。就像李白将进酒,他要将进酒杯莫停。这里也告诉参与者,人生苦短啊,今天不乐,明天就老了,后天就死了。宣扬及时行乐,可见这个国君绝不是什么高明之辈,那么寺人之令也就只是一个虚美而已。所以这篇作品真是没啥意思,读第1章你感觉描写的对象是可敬的人。读后面两章你才发觉,啊,这也无非是庸俗之人。
More Episodes
Published 04/11/22
Published 04/11/22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诗经的第160篇,国风的最后一篇,狼跋。我们先来通读全诗。狼跋其胡,载疐其尾。公孙硕肤,赤舄几几。(一章)狼疐其尾,载跋其胡。公孙硕肤,德音不瑕。(二章)这同样是重章叠句,我们先来看每一章的头两句。这里的胡,不是只狼的胡子。而是狼颔下的悬肉。头两句是说。狼走路的时候,一会儿踩着下巴,一会儿拌到尾巴上。我们再来看每一章的第3句。公孙是国君的后代。公孙硕肤,说某个公孙,长得非常的胖。然而他的胖和狼之间有什么关联呢?前面说狼下巴上的肉很多,走路的时候都会踩到,这显然是说狼很胖。可见胖是将狼与公孙联系在一起的纽带,之一。我们再来看每一章的最后一句。赤舄,是一种红色的鞋,与礼服...
Published 0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