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君贤臣的田猎活动—《驷驖》讲解
Listen now
Description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诗经的第127篇,驷驖。先秦之時,一車四馬。所以这个驷不是指散开的四匹马,而是同拉一辆车的四匹马。驖是指马的颜色,说文解字说是马赤黑色。我们以前说过,只有贵族才能乘车,而这里的四匹马竟是同一种颜色,显然又是高级贵族。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这到底写的是谁?我们先来通读全诗。驷驖孔阜,六辔在手。公之媚子,从公于狩。(一章)奉时辰牡,辰牡孔硕。公曰左之,舍拔则获。(二章)游于北园,四马既闲。輶车鸾镳,载猃歇骄。(三章)这是国风中少见的非重章叠句的诗篇,我们一张一张的看。第1张。说拉车的四匹马,通身黑红色,非常肥壮。驾车的人把六根缰绳稳稳的抓在手中。四匹马,中间两匹叫服,左右两匹叫骖。两边的骖各一根,中间的服各两根。一共六根缰绳。读到这儿大家要注意一下,手的主语是谁呢?是驾车的人。显然作者就是驾车的人。驾车的人是谁呢?看第3句公之媚子。公是国君,秦风中的公当然是秦国国君。媚是喜爱,这里是亲近。原来驾车的人是国君所亲近的人。我们知道国君的侍卫都是贵族子弟,那么给国君驾车的人自然更是了不起的贵族。那么,国君驾着车要干什么去呢?原来是要去打猎。狩就是打猎的意思,如果细分,冬天打猎叫狩。所以第1章交代的是,在某一个冬天,秦国国君要出去打猎。再看第2张。国君出去打猎,并不是像普通猎人那样凭运气发现猎物。而是有虞人将准备好的猎物驱赶到围场之内。本张头两句就说的是,虞人将应时的禽兽驱赶到围场,这些禽兽一个个都非常的肥壮。那么国君是如何打猎的呢?国君坐于车左。驾车之法有所谓五驭,中有“逐禽左”法,即驾车的方式一定要便于左边的国君射猎。如果猎物在车左,自然便于左边的人射杀,如果猎物在车右,驾车的人一般会向右转弯追赶,这样,国君会由于惯性而失去平衡,难以弯弓搭箭。此时只有改变平时的习惯,向左转弯,国君才会保持平衡,更容易射到猎物。这是一个技术活,所以。这个贵族只抓住这个时间段进行刻画。车在奔驰,国君弯弓搭箭,喊一声左拐,他立刻照做。国君手一撒,野兽应声而倒。君臣之间配合的是天衣无缝。我说了这么多,人家只用了8个字。注意这里边射箭的一定是国君,而不是车夫。我们在看第3章。田猎结束。作者又陪着国君在北园游玩,这时的四匹马也悠闲自在。然而作者的视线并不局限于他和国君的这辆车。他把整个田猎的队伍都照顾到了。他又说到,那些在田猎过程中驱赶野兽的轻便车辆,也是鸾铃响亮,各种猎狗就在那些车上休息。这是一幅多么安闲舒适的画面呢!古人都说伴君如伴虎,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何以这个车夫能写出如此闲适的作品呢?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国君是明君,臣子是贤臣,因为只有明君和贤臣之间,才能相处的如此融洽。驷驖孔阜,六辔在手。公之媚子,从公于狩。(一章)奉时辰牡,辰牡孔硕。公曰左之,舍拔则获。(二章)游于北园,四马既闲。輶车鸾镳,载猃歇骄。(三章)
More Episodes
Published 04/11/22
Published 04/11/22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诗经的第160篇,国风的最后一篇,狼跋。我们先来通读全诗。狼跋其胡,载疐其尾。公孙硕肤,赤舄几几。(一章)狼疐其尾,载跋其胡。公孙硕肤,德音不瑕。(二章)这同样是重章叠句,我们先来看每一章的头两句。这里的胡,不是只狼的胡子。而是狼颔下的悬肉。头两句是说。狼走路的时候,一会儿踩着下巴,一会儿拌到尾巴上。我们再来看每一章的第3句。公孙是国君的后代。公孙硕肤,说某个公孙,长得非常的胖。然而他的胖和狼之间有什么关联呢?前面说狼下巴上的肉很多,走路的时候都会踩到,这显然是说狼很胖。可见胖是将狼与公孙联系在一起的纽带,之一。我们再来看每一章的最后一句。赤舄,是一种红色的鞋,与礼服...
Published 0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