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一国之君真的有那么兴奋吗—《终南》讲解
Listen now
Description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诗经的第130篇,终南。中南就是中南山。我们先来通读全诗。终南何有,有条有梅。君子至止,锦衣狐裘。颜如渥丹,其君也哉。(一章)终南何有,有纪有堂。君子至止,黻衣绣裳。佩玉将将,寿考不忘。(二章)这一篇也是重章叠句。我们此前凡是遇到重章叠句,都是直接将它们放在一起进行解读。但其实这么做之前,还应该有一步,就是通关全文,找出本诗的基本信息。如果你能够在运用这种方法之前大致了解本诗所涉及的人物事件等,理解起来自然更容易。在本诗中我们能够找到一些基本信息,似乎是秦国国君穿着很名贵很正式的衣服来到了钟南山。这时问题就出现了,秦国国君为什么来钟南山呢?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只需要弄清楚他的衣服就可以了。我们一查锦衣狐裘。黻衣绣裳。其中。黻衣是礼服。什么时候穿礼服,当然是祭祀的时候,或者朝廷上有大事,但是朝廷上的大事不必来到山上啊,由此我们可以猜测,秦国国君到终南山是来祭祀的。为了证实我们的猜测,我们可以到史记秦本纪找一找,看有没有秦国国君祭祀的记载。果不其然,《史记》载,秦襄公始国,“祠上帝西畤”,西畤在雍。又,秦昭襄王五十四年,“王郊见上帝于雍”,可见秦自立国,雍即为秦王祭祀之地。而终南山主峰太白山,正在雍。这样我们就很轻松的把握住了诗中的人物和事件。虽然很轻松,但其实你已经将大部分的前代注疏都超越了。因为还没有人做的这一点。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科学的方法。下面我们再按照解读重章叠句的方法来解读本诗。我们先看每一章的前两句。钟南山有什么呢?有条,有梅,有纪,有堂。梅是一种树,那条当然也是树。但是纪和堂是什么呢?历来有两种解释。一者以为是基础和大道,一者以为是另外两种树木,两种说法,谁也不能反驳谁。但是当我们知道了本诗刻画的人物和事件,我们就可以确认,前两句刻画的是祭祀的场所。仅仅用树木是没有办法突出祭祀场所的,所以第2种说法显然不对。有纪有堂。指的就是有筑起的高坛,有供祭祀用的平坦的大道。我们再来看每一章的三四五六句。说君子已经到了这个地方,就是祭祀所在。这里提到了祭祀的衣服。那对祭祀衣服感兴趣的,可以找一本中国文化史,中国服饰史之类的书,去看一看插图。又提到了君子面色红润,又提到了他身上的佩玉铿锵作响。这正是作者眼中正在祭祀的国君的形象。作者的身份。并不高贵。所以。他看到自己的国君之后,立刻生出了感慨。他说我这辈子也不可能忘记呀,寿考,年高长寿也,此处指到老,即一辈子。这里还有一个地方需要强调。第1张最后是一个问句。第2张最后是个叹句。这意味着两章不是同时的行为。第1张应该是刚见到国君。在贵族的簇拥之下。作者不敢肯定哪个是国君,所以说,那个脸红扑扑的,穿着什么什么衣服的,应该是国君吧。到了第2章他已经确认了,所以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以至于国君的形象永远的印在了脑海当中。终南何有,有条有梅。君子至止,锦衣狐裘。颜如渥丹,其君也哉。(一章)终南何有,有纪有堂。君子至止,黻衣绣裳。佩玉将将,寿考不忘。(二章)
More Episodes
Published 04/11/22
Published 04/11/22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诗经的第160篇,国风的最后一篇,狼跋。我们先来通读全诗。狼跋其胡,载疐其尾。公孙硕肤,赤舄几几。(一章)狼疐其尾,载跋其胡。公孙硕肤,德音不瑕。(二章)这同样是重章叠句,我们先来看每一章的头两句。这里的胡,不是只狼的胡子。而是狼颔下的悬肉。头两句是说。狼走路的时候,一会儿踩着下巴,一会儿拌到尾巴上。我们再来看每一章的第3句。公孙是国君的后代。公孙硕肤,说某个公孙,长得非常的胖。然而他的胖和狼之间有什么关联呢?前面说狼下巴上的肉很多,走路的时候都会踩到,这显然是说狼很胖。可见胖是将狼与公孙联系在一起的纽带,之一。我们再来看每一章的最后一句。赤舄,是一种红色的鞋,与礼服...
Published 0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