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都敢替他去死,为什么不敢想都不死呢—《黄鸟》讲解
Listen now
Description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诗经的第131篇。黄鸟。左传记载,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针虎为殉,皆秦之良也。 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可见,本诗的背景和主旨清楚的很。就是秦穆公死后要三位贤臣陪葬,百姓对此的态度。我们先来通读全诗。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慄。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一章)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慄。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二章)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针虎。维此针虎,百夫之禦。临其穴,惴惴其慄。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三章)我们先来看每一章的头两句。说黄鸟一会止于棘一会止于桑一会止于楚。黄鸟就是黄莹,春夏之际飞到中国繁殖,冬季南迁印度、斯里兰卡和马来半岛等地越冬。所以,当我们看到诗经中出现黄鸟的时候,就大概知晓了诗歌创作的季节。秦穆公是文公六年夏天下葬的。与黄鸟的时令正相符合。交交,有人说是鸟鸣声,有人说是鸟小之貌。这个不好辨析,且存疑。墓地一定在郊外,所以第一句首先是对墓地环境的刻画。那有没有兴的功用呢?我们再来看每一章的三四句。说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针虎,为秦穆公殉葬了。这三个人是心甘情愿、主动的殉葬吗?从左传所言“国人哀之”,以及本诗后文可见,绝不是这样的。如果是他们心甘情愿的,这种情况绝不是没有,如果这样,国人绝不会哀之,而是歌颂他们的忠君了。他们是迫不得已的,和黄鸟想歇哪就歇哪比较起来,显然是人不如鸟。因此,头两句不但是赋,而且是兴。人之死与鸟之生比较,强调的是鸟的快乐,因此,将交交理解为鸟叫似乎更准确些。我们再来看每一章的五六句。这是对三人的评价。百夫就是众人,并非仅只一百个人。说这三个人在众人中是佼佼者,盖棺定论盖棺定论嘛,这自然是真实的评价。秦穆公死后,竟然要贤臣陪葬。我们再来看每一章的七八句。穴是墓穴,即秦穆公的墓穴。来到秦穆公的墓穴,感觉是惴惴然恐惧不已。那么,这里的主语是谁呢?即谁来到了墓穴前呢?很多人以为是国人,然则国人怕的是什么呢?后文说国人恨不得代替三良去死,爱还来不及,如何会怕?更重要的是,三良一死,墓穴封闭,填平,国人又何来临其穴?所以,说这里的主语是国人,绝对是错误的。主语应该是三良本人。前面说三良是那么优秀,但你再优秀,面对死亡也还是要怕的。越是表现他们的怕,越是体现了他们的无辜。殉葬的死法不同,他们临其穴,大概是要被直接封死在墓穴里。想到此情此景,国人们会有什么感受呢?我们再来看每一章的最后四句。国人们悲慨,老天呀,你这是把我们的良善之人都杀尽了呀。如果能够交换的话,就让我们死一百次也行啊!由此可见,三良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极高的。也可以看出,殉葬是由来已久的,面对三良的悲剧,人们就是假设,也只能假设由别人去死,绝对想不到其他的可能。
More Episodes
Published 04/11/22
Published 04/11/22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诗经的第160篇,国风的最后一篇,狼跋。我们先来通读全诗。狼跋其胡,载疐其尾。公孙硕肤,赤舄几几。(一章)狼疐其尾,载跋其胡。公孙硕肤,德音不瑕。(二章)这同样是重章叠句,我们先来看每一章的头两句。这里的胡,不是只狼的胡子。而是狼颔下的悬肉。头两句是说。狼走路的时候,一会儿踩着下巴,一会儿拌到尾巴上。我们再来看每一章的第3句。公孙是国君的后代。公孙硕肤,说某个公孙,长得非常的胖。然而他的胖和狼之间有什么关联呢?前面说狼下巴上的肉很多,走路的时候都会踩到,这显然是说狼很胖。可见胖是将狼与公孙联系在一起的纽带,之一。我们再来看每一章的最后一句。赤舄,是一种红色的鞋,与礼服...
Published 0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