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阳之思—《渭阳》讲解
Listen now
Description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诗经的第134篇,渭阳。渭阳就是渭水的北岸。在古代,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山好理解,水的阴阳是怎么划分的呢?因为我国的河流特别是黄河,是东西走向的。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由于地球自转的原因,这些河流总是冲刷南岸。相较于北岸,南岸普遍的低洼潮湿。所以河的南岸为阴,北岸为阳。在渭水北岸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先来通读全诗。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一章)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二章)本诗一共两张,我们先来看每一章的前两句。直接点明主旨。原来是作者我,送舅舅送到了渭水的北岸。离别在即,我有一种悠长的思念之情。自古以来,中国人对舅舅的感情就特别纯粹,亲密。有所谓娘亲舅大之说。本诗开篇就将甥舅之间的情谊表现出来的。这个我是谁呢?我们看每一章的后两句。在与舅舅离别之际,我赠送了两样礼物。一个是车,一个是玉。在春秋时期,车与马是不分的,有车必有马,有马必有车。车是路车,路车乃是诸侯所乘。为诸侯拉车的四匹马,颜色是相同的。这个我们在驷驖一诗中,已经见过了。这里是有四匹黄色的马拉的路车。玉是古代贵族所佩戴的。按照礼制,只有天子才能佩戴纯玉。诸侯以下则玉石杂用。我们之前学过女曰鸡鸣,其中就有杂佩以赠之之语。一个杂字表明。所赠是有玉有石的。这是周礼的规范。作者赠给他舅舅诸侯乘坐的车,显见他舅舅是诸侯一流的人物,而作者自己应该是诸侯的公子。所以人们一般认为,这是秦穆公的儿子,即后来的秦康公,送他的舅舅晋文公重耳回国时所作。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一章)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二章)
More Episodes
Published 04/11/22
Published 04/11/22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诗经的第160篇,国风的最后一篇,狼跋。我们先来通读全诗。狼跋其胡,载疐其尾。公孙硕肤,赤舄几几。(一章)狼疐其尾,载跋其胡。公孙硕肤,德音不瑕。(二章)这同样是重章叠句,我们先来看每一章的头两句。这里的胡,不是只狼的胡子。而是狼颔下的悬肉。头两句是说。狼走路的时候,一会儿踩着下巴,一会儿拌到尾巴上。我们再来看每一章的第3句。公孙是国君的后代。公孙硕肤,说某个公孙,长得非常的胖。然而他的胖和狼之间有什么关联呢?前面说狼下巴上的肉很多,走路的时候都会踩到,这显然是说狼很胖。可见胖是将狼与公孙联系在一起的纽带,之一。我们再来看每一章的最后一句。赤舄,是一种红色的鞋,与礼服...
Published 04/10/22